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4: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小组成员:崇书庆、范君靓、侯天艺、王业成、徐婧欣、杨丹妮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13工业设计工程

摘要

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政治教育的成果却见效甚微;政治课程可以说是伴随着一个学生的学业生涯,政治课程受到的质疑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政治教育和传统的政治课程肯定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在这种传统政治课程日益不能满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想从设计的角度去分析政治教育的问题,对设计教育的当下现状进行分析,以及运用设计中最重要的“人文”思想去剖析设计教育。同时探索性地提出一些政治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政治教育方式。

一,设计中的人文观点

在设计中,尤其是工业设计中,“人文”一直被认为是其核心。无论是设计一个水杯还是一把座椅,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人。人的生活方式是所有设计的源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都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所以为居家环境设计的座椅和为战斗机设计的座椅必然是不同的。居家环境中的座椅舒适度非常重要,然而战斗机座椅的舒适度很好会导致驾驶员不能集中注意力;就算是同样的居家座椅,在封建社会和当代又是不同的,封建社会更加讲求等级制度,讲究正襟危坐,所以椅子会设计得让人更容易坐直,让人显得精神抖擞。而当代的生活方式是自由和讲求舒适的,我们则会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坐着的人更加舒适上。

政治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传统的政治教育形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符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当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不似从前。如果我们再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政治教育渐行渐远。

另一方面,在设计的人文观点中,我们还讲求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比如一个口红,我们会设计地非常纤细,这样用户就会下意识地用两根手指捏起口红,于是兰花指就出来了,这时这位女士就会显得非常优雅。再比如说,酒吧吧台的高脚凳子,由于高脚凳的特殊形态,我们坐在上面就会不自觉得把一只脚放在踏板上,另一只脚伸直,这样的姿势就会显得非常优雅。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在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

传统的政治课程形式相对比较古板,以“灌输式+考试”的教育方式为主导。这种教育方式的强制性导致受众对其产生一种天生的厌恶感。通过对于设计中的潜移默化的借鉴,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教育方式,来让受众很好地接受,融入到政治教育中,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受众。

二,当下的政治教育方式以及环境

作为一个接受了十几年政治教育的人来说,也该有着几分感想。我们的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考试的模式,灌输的作用在当下自由思潮的环境下已经被冲淡无余了。在初中,政治课是听故事,在高中,政治课是补作业,在大学,政治课是点名。而考试的作用一直存在着,每一次考试学生们都会把政治书从头到尾背一遍,这种方式也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考研过程中对于政治的学习就非常明显,考过研的人对于党会给予更好的评价。然而这种方式却显得过于生硬,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受众的积极性,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循环。

当下的政治教育,虽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但是当前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灌输的,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 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海量信息的冲击、多种新兴媒体技术的使用使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失控。 信息传播较以前具有更多的渠道,学校和老师很难进行信息监控和过滤,而且在长期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下令学生对通过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抵触心理,使得非正式渠道信息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脆弱,新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对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构成了极大挑战。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深刻地影响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价值多元化首先是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价值观直接影响到现代涉世未深、不具备全面判断能力的学生的价值方向选择。这些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些客观因素并不构成原因,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环境,当下是一个强调自由的社会,百家争鸣的作用应当得到放大,一个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永远经受不住风雨。多出去透透空气会很好地增强抵抗力。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作者是匿名的。是一篇正向的文章,写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愤青”之路。大概的内容就是作者最早的时候和大部分愤青一样,一直在唾弃政府,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先进,西方的价值观是多么地正确。在业余时间都在网络上浏览一些所谓的被和谐信息。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对于这些信息的判断能力的提升,作者发现这些所谓的被和谐信息中大部分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甚至是捏造的。后来他又因此读了很多书籍,去了解一些真正的政治历史知识,从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这些所谓的信息蒙蔽了双眼,原来事实是如此地复杂,并不是愤青眼中的那般。对于这边文章,我也是感触甚深。

我姑且不讨论这篇文章是否为“政治软文”,仅仅讨论这其中的感想。一方面,西方的“思想营销”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无容置疑,我们平时在网上看到的很多“负面被和谐信息”大部分是他们所提供的,没有人会毫无缘由地去杜撰这些信息和数字。我本身也曾经接到过这种“劝人退党”的电话。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种鉴别能力,甚至大部分人没有这种鉴别能力。相反,这种“思想营销”的效果却很好。

这其中就可以运用设计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一直在正统的思潮教育环境下,经受着生硬的灌输式思想教育,这时人都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这些“思想营销”的组织正是很好地

抓住了这一点,这便是一种人文的做事方式,因为它考虑了人的心理,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应用了这种条件,虽然没有做什么好事。这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启发,我们传统的政治教育方式是否可以选择一种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

三,国外的政治教育及思考

不论在何种体制,哪个国家,政治教育都是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不同的国家会采取不同 的政治教育方式,而这些教育方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借鉴作用,尤其西方的政治教育方式,其中充满了设计的思考方式。

分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运用隐蔽性教育的方式。他们主张:“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在国外道德教育过程中里,他们更多的通过美丽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的校园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开展各种展览、纪念日、文艺演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模范榜样示范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随时感知和理解伦理道德;在各大学开设隐性课程,这类课程以西方文化和人文为基础,包括哲学、文学、政治、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性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力,对学生进行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有趣,感染力强,深受学生欢迎。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反对单一的灌输,而是主张采用隐性方式进行道德和思想的渗透、熏陶,是一种将设计的“人文”观引入到教育中的很好的典范。

四,关于政治教育的几点“设计性”建议

1,潜移默化(渗透的重要性)

在设计中,潜移默化的方式我们在第一章中有讨论,所以我们更加提倡渗透式的方式。然而我国的传统政治教育模式历史久,惯性大,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灌输式+渗透式的方式。

灌输是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传统的方式,它重在灌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灌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让某种主流思想理论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去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列宁在《怎么办》中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实质:“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给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有了可乘之机,为保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纯洁性,有意识有目的灌输共产主义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灌输忽略了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灌输方式的单一枯燥容易让学生缺乏兴趣,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教育效果欠佳;单一的灌输培养的都是唯书是从的“乖孩子”,缺失了勇于挑战和革新的精神;灌输信息由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单向流动,并不关注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又可以认为是一种隐蔽性教育方式。这种教

育方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的寓教于学,是一种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无意识教育。它不是简单粗暴的把思想、要求直白地告诉受教育者,不采用让人畏惧的训导和强迫接受,而是把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渗透到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形中把价值观渗入人们的头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渗透式教育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更宽,实效性显著。将灌输式和渗透式两者结合,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同样是最具实效性的方式,一可以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各种社会活动,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参观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博物馆等,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又可以将课堂中灌输所学的思想理论知识在活动中融会贯通;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综合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达到灌输与渗透双结合的作用。《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普遍的课程中内涵的理性的与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与巨大的。学生普遍素质较高,高校在注重文化课程的同时,也应对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加强建设,例如文学、美术、哲学、音乐等,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达到思想和意识的升华;三是通过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利用环境的感染力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2,多学科交叉

在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的协作方式被称为“协同设计”。协同设计在近些年也是得到非常好的推崇。的确多学科的交叉能够产生很好的思想碰撞,不同学科的优势都会得到发挥,从而得到最好的设计。在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优势,我们应当把各学科的优势结合到政治教育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科交叉优势。

具体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与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学科在方法上的交叉整合,即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将心理学的教育方式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前文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在新时代面临各种思想上的冲击,将心理学的循循善诱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克服学生的畏惧和抵抗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烦恼困惑和心理困扰,可以利用心理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调试心理问题,解决困扰。再如,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艺术的感染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国家主流意识。总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研究的创新方式。

学科交叉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把政治教育同专业相结合,比如同设计相结合,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便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会去主动亲近它。

3,互动与反馈

在设计当中,我们还很注重互动与反馈。近来很流行的“交互设计”,便是很好的例子。在交互设计中,最经典的就是软件设计,比如手机的APP设计,在所有的软件设计中,“迭代”都是很重要的概念,迭代的意思就是一个软件产品并不会等到非常成熟之后才面市,而是在最初的核心功能实现的时候就面市,然后与用户一起来完善产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反馈很多之前不可能得到的信息,这对于产品的优化尤其重要,这种形式成为用户辅助设计。也可以称为是一种互动与反馈。

当前,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育者单一的说教,受教育者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随着人们信息量的增加、对事物判断力的增强,认知能力的逐渐成熟,采取双向主体互动的柔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必须。双向主体平等交流的柔性教育方式包括以下阶段,即理论灌输——理解消化——交流沟通——信息反馈——总结归纳——成果共享。理论灌输即教育者把当前国家的主流思想意识系统地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也即学生自身在课堂内外对教育者传输知识的自我理解,形成一个大致轮廓之后,这时就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学生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谈或者各种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沟通是思想、知识、情感和经验等多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不仅使师生交流了情感,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之后,师生双方都会从对方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与自己已有的价值和判断体系进行比照,汲取认为正确的一些信息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这是信息反馈阶段。总结归纳则是指师生在相互交流之后,对比自己的价值体系,对吸收的对方正确信息的一个整理。这意味着师生对彼此的认同和接受。经过了上述几个阶段,师生之间在交流中创造的经验和智慧,就是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五,总结与讨论

设计作为近代新兴发展起来的学科,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的学科,以人为本是其核心。这种思想更加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我国传统的政治教育过于死板,方式单一,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需求。这篇论文运用了设计的观点去剖析传统政治教育,并从设计的角度对政治教育提出了三点中肯的意见。其中第三点意见,在我们的政治课程上就有很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的课堂也会相对比较活跃一些。

当然,设计不同于政治,设计的观念不能完全适用于政治,我们在此提出的种种观点只是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实用性并未作太多的考量,具体的可实施性,还需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六,参考文献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

邓玲玲、刘义伦、姜小龙:《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性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3(6):92-94。

张振美:《新时期思怒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特点》,《重庆师院学报》1997(2)79-82。

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研究》,2005(01):20-21。

王淑霞.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舆情教育的实效性[J].黑河学院学报,2012(2):86-88

吴新红.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2(6):248-249

陈纯柱 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17卷第 2 期:154-159

秦克涛.论媒体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报业,2011.9(下):121-122

杨丽英.大学生群体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8(7):41-43.

浅谈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当今的“国学热”

用感恩之心看待一切

用积极心态看待“孝道红黑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

用唯物史观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用互联网思维领航传统媒体

用“理科”思维学“文科”

设计思维1

设计思维学习心得

设计思维总结

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