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大学生精神匮乏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大学生精神匮乏

摘要: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家庭背景、社会及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自身心理因素,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自卑、空虚、虚弱、堕落等精神贫困状态。因此,应在校园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培养自信,构建健康的校园环境,提倡奋斗竞争精神,以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克服大学生精神匮乏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贫困;匮乏;问题

精神贫困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大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的趋势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花费很大,社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我们应该这样来解决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是国家来解决,还是社会,还是学校,还是家庭,这些都需要探讨。

一、精神贫困的内涵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物质贫困是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精神贫困是指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和压力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通俗的讲就是没有理想、堕落、自卑,没有积极向上豁达的生活态度。

二、精神贫困的表现

1.敏感

大学生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包括经济上思想上的独立,自尊心强,虽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 为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具有强烈的审视自我的动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是通过他人、通过社会表现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对他人的言行志向都会折向自身。也常常感觉所处的社会太不公平,没有安全感,情绪往往比较极端。 2.自卑

有些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大都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但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无能、渺小,从而认为自己已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办事能力总持怀疑态度,不能在众人面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较为紧张。有时因为家庭不好,穿着不好,甚至堕落,用消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自卑感。 3.空虚

常常听到身边的同学感叹好无聊,无所事事,感到了空虚和厌倦。有人说 :“上大学后,不谈恋爱就不正常。”也有人说:“大学是谈恋爱的季节,不谈恋爱会后悔终生。”这让我想到了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的一句话,“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心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1]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现实时,,他们大多数会选择逃避失去生活 的主动,在自我的享受价值观驱动下,迷失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日渐空虚,找不到方向。 4.虚荣

据我的观察,在校园中,在经济不怎么宽松的人当中,有不少人认为穿得好比吃得好重要。这显示出了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在攀比过程中。得到了虚荣心的满足,弥补了他们某一地方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物质上的满足成为他们的一切,虚荣成为主导地位。

三、精神贫困的原因探析

高校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既有教育和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莘莘学子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缺乏现实磨砺,对逆境往往不知所措,因而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就难免暴露出种种“贫困”特征。 1.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从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我国的教育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重视知识的观念对当今大学生精神状态的“贫困”有着一定得影响。人本是独立的个体,具有思想的独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也越来越来丰富,也越来越有个性化。而高校教育的过度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独立和健康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形成。 2.对新的学校生活得不适应

大多数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他们进入大学首先要面对的是适应陌生的大学生活,但大学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让一些学生很难融入。他们因此对自己的种种不适应感到“羞怯”。在当地的学校出内拔萃,但进入大学后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村学生从乡村进入繁华的城市,心灵或多或少都受到强烈的碰撞,当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时,往往会“纵容”自己,满足自己,等等。 3.个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少年群体组成部分,他们处在一个不成熟的社会,即我们所说的半个社会。他们正在准备进入成熟社会的“准成年人”来说,只是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脱离童年进入成年,在这个阶段中,青年还没有完全超越前一个阶段,也还没有进入后一个阶段„„.同低于成年人的不成熟状态相适应,青少年被认为是处于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边缘状态。正是这种边缘状态使他们一时还无法找到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渴望被社会尊重,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又常常被人遗忘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四、精神贫困的预防和引导措施

1.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包含在人文科学中的共同东西,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来感染、熏陶、启迪大学生,帮助他们自我判断、自我接纳。同时,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品味、情感和价值取向。

2.培养自信,拥有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憧憬和追求,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并最终能够内化为激励人的斗志,增强人的信心,鼓舞人奋发前进的持久精神力量。认真落实开展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解除精神贫困,有效地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自信、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正视眼前的现实。 3.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2,说明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人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良好校园的精神氛围,对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活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切身体会,以榜样带动人,以精神鼓舞人,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共同进步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远离精神贫困。 4.家庭的领导

家是爱得港湾,家是爱的摇篮,家是希望的星星之火,家是温暖的源泉,家是„„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心里面的依靠。如果家庭的教育良好,那么对于我们的成长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就会健康成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 5.倡导奋斗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吃苦耐劳的精神似乎减弱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依赖性较强,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轻而易举,理所当然,似乎没有责任也不太懂义务。因此我们应在高校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6.提倡竞争精神

2000年,我国加入 了WTO,进入了国际竞争的轨道,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就目前而言,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人需要产生动机,而这种动机往往来源于情感。竞争这一行为是受情感的支配,正当的竞争,能使我们犹如波涛汹涌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也让我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马加爵杀人事件曾轰动全国,他作为一名大学生,法律知识了解的程度较高,然而却杀了同寝室的4名室友。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一直很有压力,过得也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自己,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 是个人的隐私。从他的作案过程看,他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异常”。这种人格缺陷与家庭教育有关,与我国教育模式有关,也与社会的观念有关。发生这起悲哀的原因是什么,带给受害者的以及马加爵的伤害是什么,人们有没有去认真的思考。我相信,每年都有大学生走上极端,犯罪,自杀等不胜其数;走了一个马加爵,又会有无数个马加爵粉墨登场。我也相信,人们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国家也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复上演。国家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花费的财政费用不少,一个家庭子女的教育费用占家庭消费的比例也不小,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失去了生命,损失的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以及不可估计的潜在性数字。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看到潜在性的收益,积极克服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远离精神贫困,用各种形式比如家庭、社会、学校帮助他们远离精神贫困。这样,大学生才有希望,家庭才有希望,学校才有希望,社会才有希望,国家的未来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罗]F.马赫列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青年问题与青年学》,1986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1943

匮乏的近义词

词汇匮乏怎么办

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长征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

论广东精神

论晋商精神

论长征精神

论红船精神

论“长征精神”

论周恩来精神

论大学生精神匮乏
《论大学生精神匮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