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3: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编辑: 时间:2011-11-03 阅读次数:51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的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4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0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33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97人。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6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日制本科生13459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5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491名.学校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63名。

截止2010年底,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8名,国家精品课程23门和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计划发展蓝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农业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条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全面谋划教育教学改革蓝图,提出了今后10年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十大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 2010年我校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

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学校在利用校内财力重点保证本科教学运行的同时还利用“985工程”建设资金、农林教育基地建设资金、修购专项优先支持本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仅“985工程”三期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就投入1976万元。2011年批准立项1900万元。2010年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本科教学投入1500万元。

二、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建设

1.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加强宣传、专门培训、重点指导、精选课程、改进网站等措施,努力提高精品课程等各项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申报质量,取得了良好成绩。同时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全面总结学校、北京市和国家质量工程的成效。

2.强化本科课程建设。根据自身特点,我校在全面强化本科课程建设的同时,还重点开展了基础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1)基础课建设。为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自2009年起,每年划拨专款100万元,对全校公共课、基础课进行分批建设。2010年开展了第二批基础课程建设。(2)全英文课程建设。为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自2010年起,我校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2010年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13门课程并首次面向全校同学和留学生开设。

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以巩固“十一五”建设成果、夯实“十二五”教材建设基础为核心,统筹兼顾教材“编、选、供”的关系,2010年在继续抓好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校级教材立项建设,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投入30万元,组织校级教材立项申报项目78项,其中50项通过专家评审作为重点项目建设。

4.教授上课制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授上课的积极性,我校制定了《关于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若干规定》,对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32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16自然学时;副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64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32自然学时”。“聘期内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或每学年年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达不到学时要求的,年度考核时必须予以说明,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全员聘任的重要依据”。2010年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保障教学质量.

三、大力支持本科教育的科教结合

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本科教学与科研项结合。主要包括:

1.创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各个学院学生科研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原则开展多项科研型教学活动。在学校统一协调下,资源与环境学院、进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物学院等多个学院先后制定并落实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大学科科研训练计划(URP)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经济管理学院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股票模拟大赛”奖励办法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评优办法等相关措施,对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奖励。教务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相互支持和精诚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成效明显。例如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了校(院)两级的”挑战杯创业模拟大赛、校(院)两级级股票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学院“创新杯”、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技能大赛(首届)、ERP沙盘模拟大赛(首届)等多项活动。

2.重视实践和案例教学,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工学院、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注重综合实践训练,进一步完善综合实习和综合实践训练,受到学生欢迎。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等多个学院倡导案例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

紧抓教学质量监控

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教学视导、学生评教、教学文档检查、建立教授上课制度等多项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控制。我校开学上课第一周,每天全面检查所有课程上课情况并每天向全校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公布并处理。每个学期期中组织一周集中进行教学检查,召开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教学。每个学期最后一周为考试周,学校召开专门的考风考纪会议,严格考试纪律、监考和巡视制度、举报制度,保证教学秩序问题和考试公平进行。

2、校长信箱。我校注重民主办学,十分重视校长信箱制度建设和管理。全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及时、公开反映各个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要求,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各个部门限时反馈、解答、处理。这一措施已经在本科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有同学反映下午一点半上课过早,同学容易磕睡,影响学习效率。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召开多个座谈会并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最后调整了时间,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3.教学视导制度。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自1996年起,建立了学校和学院本科教学视导制度。学校选聘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退休教师担任视导组专家,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2010年视导组工作以跟踪青年教师听课、检查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为主,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逐个进行帮扶和指导,取得了明显效果。

4.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学生评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我校自1998年起,开始进行学生评教工作,每学期考试前组织学生评教。评教结果反馈给各学院教学负责人和教师本人,对于分数明显靠后(60--70分)的教师,由院领导约谈进行帮助和改进,第二学期视导组重点跟踪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个别太差的课程停开,安排教师进修。2010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低于70分的教师分别有5人和11人。学生参评率达到90%以上。

5.教学文档抽查制度。2007年教学评估以后,我校把教学文档抽查作为常规工作,每学年对各学院的教学文档进行检查,保障教学文档的规范、有序并用于指导质量控制。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针对13个学院2009年秋季学期和2010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的试卷、2010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基本文档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集中一天的时间,重点检查了109门次的试卷文档,检查了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情况。抽查了128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的规范性;重点检查了34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阅与答辩等情况。发现少数毕业论文选题过大、部分课程考试难度等级差别较小等问题,检查结果反馈到各个学院,问题明显课程约谈任课教师,指导教学质量改进。

6、学生信息员制度。我校为了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入学开始每个学生班级设立一个学生信息员,并定期更新轮换,实行网络管理。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可以随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务处及时汇总、解决。

四、

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我校重视扩大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院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

1.本科教育国际化。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工作,目前已与8个国外学校进行的联合培养项目(2+

2、3+2等);并与台湾大学、日本佐贺大学和新泻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换生项目,连续十多年与东京农业大学互派学生实习。由于我校对外合作的加强,这些选派工作不断增多,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参加2+2项目报名的学生,首次超过了100人。2010年我校14名同学赴日本进行为期三周的农事实习,日方派来10位同学于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农事实习。

2.与对口支援学校合作培养学生。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办学模式至今已经实践了4年,已经接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92名,有62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顺利毕业,目前还有31位同学在校学习。2010年38位内蒙农大、18位塔里木大学的新同学入校学习。通过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业务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经过一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习后,约有50%的联合培养学生能在所在的中国农大本科生班级中成绩排名前50%,其中15%的联合培养生能够排在新班级的前20%。内蒙农大三届学生的平均读研率达到48.4%.4年的实践表明,“2+2”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是能够支援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 3.接受教师进修。2010年春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31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15人,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16名,共涉及28个专业的学习、研究。2010年秋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56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8名,“西部之光”28名,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20名,共涉及40个专业及方向的学习、研究。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我校承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来自全国37所高等农林院校的70位教务处长、副处长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友谊、沟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坚定了信心。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了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理事会年会。我校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共计接受230多人次前来选课,有20多名我校学生赴外校选课。

五、

重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特别是借助“985工程”的支持,推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我校在2010年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1.教学管理干部赴上海、南京高校考察调研。暑假期间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一行10人赴上海对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上海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与改革进行考察调研。通过调研,参加考察的教学管理干部进一步了解了上海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我校的本科教学管理与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依据。2010年11月,教学管理干部赴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重点考察了南京大学实施国内领先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经验。

2.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调研本科教学。2010年10月,主管本科教学校领导率领我校本科教学考察团一行8人访问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晓,专题调研本科教学与管理,全面涵盖了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深入了解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效果和面临的挑战,以作为我校本科教学的参考。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教授教学事务的参与和决策过程、人员招聘的竞争与择优程序、教师的自我约束和校方的持续严格考核等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以上调研为制定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2010年本科教学主要成绩

一、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0年以来,重点建设了现代作物生产技术实践实习中心、资源与环境类学科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工学院实践基地、水院实验实习基地、数理化理学实验实习基地、现代媒体传播实验实习基地、计算机技术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内各实验室实习基地多媒体与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育信息化、外语语言中心、信电、生物实验中心等基础教学设施。通过教学条件建设,全面改善和提高我校本科教学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为构建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与体系提供保障。

二、

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1.“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新成绩。2010年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2.基础课程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立项的第一批基础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10年开展了第二批课程建设。第二批基础课程主要建设全校性基础课和大类基础课,包括:概率论与数量统计、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力学系列课、植物学与植物生物学、动物学系列课、电工电子系列课、工程制图系列课、大学语文等,投入课程建设经费80万元。主要的改革措施和成果包括:

(1)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四门思政课都已将教学资源上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完成的全程教学录像,形势与政策课建立了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三年不断线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学习管理体系。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研发了辅助教学软件和考核系统,实现了C语言,C#程序设计、JAVA语言课程内容上网;利用百度等公共网络平台建设的学习空间也已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思政课组织老师进行国内外考察、到外校进修、请清华和北大教授来校指导和督导等,其他课程也选派老师出国和到国内高校进修。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校史引进课堂,用本校的实例感染学生,使教学更贴近现时。同时,还开展了专题教学试点。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按照要求修订了教学大纲,整理了教学参考资料,每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了基础课教学基本规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编辑了试题库、外语课完成了《大学外语教学规范和管理条例》等。

(5)撰写教学论文:初步统计参加建设的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已经发表和撰写教学论文25篇。

3.大学英语考试通过率稳步提高。2010年,二年级末四级通过率高于80%,四年级末四级通过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10年暑期,在校各年级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006级96.75%,2007级85.11%,2008级81.39%,2009级27.50%。各年级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006级65.85%,2007级46.95%,2008级20.86%,2009级0.06%。

4、大学生科技创新成绩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进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51项,参加学生135人;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立项45项,参加学生112人;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立项505项,参加学生1256人,2010年学生发表或已被收录的研究论文27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专利申请4项,竞赛获奖9项。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层次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非数学专业)竞赛决赛、全国大学生数学(数学专业)竞赛决赛、PLURAL+2010影像节决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全国科技DV影像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特等奖6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68个。北京市竞赛奖励70个。

三、

学院教改活动成效显著

各个学院主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大胆进行专业、课程整合,组建课程模块和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责任教授制;打破系办专业的传统模式,实行院办专业的新模式,拓宽了专业口径,提高了办学效率;工学院组建校内最大的本科创新实验室,实行专人负责,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最好成绩;生物学院继率先组建本科创新实验室和教学团队、出版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彩色《植物生物学》教材之后,又率先成立本科教学中心,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本科教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与环境学院全面推进本科生URP计划,组织综合大实习,按“环境科学类”招生以来首届毕业生保研考研和出国比例达到70%以上;经济管理学院全面推进本科导师制、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和科研成果进课堂,成效明显;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动创办农村发展国际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探索为我校进一步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样板。

四、

本科生源质量取得新突破

与教学质量提高相同步,2010年我校新生平均成绩又有新突破,理工类各省录取最低分比一本线平均高出57.27分,创历史新高;有30个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第一志愿率为95.40%。录取新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88.40%,比2009年又有提高。有11省的录取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分考生继续青睐我校,理工类共招收600分以上的考生967人,占32.60%。

五、

教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我校完成了《北京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本科教育国际化研究》,《科研支持教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等多个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综合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出版首届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论坛论文集;完成本科教学改革与管理出国考察系列报告;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型农业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改革》立项。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十大改革措施

一、

制约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

本科生教育教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以教师的水平和积极性、学生本身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五个因素最为关键。我校本科教学在下列五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不平衡,一些教师对本科生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不足;二是入学前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带有惯性,使得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主动性,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不适应;三是创新性教育教学覆盖率不高、实践教学有待加强、创业教育明显不足;四是教学管理方面仍然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五是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教学设施条件仍然不强,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

改革思路 1.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最终实现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国际化”的定位。

2.改革的总目标

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我校培养的本科生类型根据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分为研究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研究型人才,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一般应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内或出国读研深造;复合型人才则在毕业后面向各种就业岗位,并且应在相关行业就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各个学院可根据基础条件和学科特点的不同,合理确定本学院人才培养类型的重点。

3.改革的具体目标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本科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主修和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要求;以过程控制和过程考核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

具体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反复研讨,集思广益,谋划今后10年教育教学改革蓝图,形成了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十大新举措,并将2011年确定为“本科生教育改革年”,全面启动实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研究型、复合型本科创新人才。

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10个方面,这些措施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或者试点实施,今后将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有的是根据我校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新措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逐步予以完善。

1.调整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 按照国家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我校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受有限的办学条件制约,必须适当减少本科生数量。计划从2011年开始,3-5年内校本部本科生招生规模由3020人减到2500人,与此同时,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使未来两者数量大体接近,均在1万人左右。并将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办学方向,建立专业评价机制。

2.转专业政策改革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校决定不再设立转专业报名限制,允许学生填报多个学院和专业,并允许学生有多次转专业机会;为了减少转专业的盲目性,学校和学院将加强对学生转专业的引导。

3.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加强学风建设,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考试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学生能力的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完善考核内容,加强能力考核;加强平时考核,改革考试方法;调控考试成绩构成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助教政策。

4.拓展双学位专业改革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读原专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学习另外一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已成为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校将进一步拓展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数量,在采用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学院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各学院开设更多类型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在管理上,灵活安排,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加强对双学位(辅修)学生的认同教育。

5.开设新生研讨课

为帮助新生科学、理性地选择专业,要求各个学院面向全校开设新生研讨课,针对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开设;课程负责人由院长或教学院长担任,聘请学院知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教学内容以所在学院为背景、以学科优势为特色,宏观、全面地介绍本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向学生展示本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等;教学方式以讨论式教学为主,通过教授引导,以师生互动、师生一起体验、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建立一种知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使新生在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能够对本学院相关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6.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要求各学院通过列出清单的办法,明确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并且分解落实到各个年级;各学院应系统整合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根据培养计划提出具体方案;在考试改革方案中出台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启动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鼓励学校教师到生产一线企业兼职学习;采取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把社会实践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7.加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

此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此,学校将在继续办好两个理科基地班和两个理科试验班、加强本科生研究计划(“URP”)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研究项目并为学术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包括把参加各级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作为保送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参加北京市级及以上创新项目验收获得优秀评价的学生,可以免毕业论文;加大对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投入,逐步扩大参与面。

8.实施领导力培养计划

本计划的目的是在实施普通的专业培养的基础上,选拔少量综合素质特别优异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挖掘和激发优秀学生的领导力素质,培养领导力,以期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此,教务处与校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合作,整合我校现有的学生领导能力培训项目,从全校一年级学生中(第三学期初选)选拔出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培训计划,通过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9.推进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

本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有创业志向的学生选择创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为此,将在我校已有的就业指导和创业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中国农业大学模拟求职大赛、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提高大赛质量;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专项教学研究;扩充并进一步完善就业与创业师资队伍;逐步创造条件和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工作。

10.促进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

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设想,探索我校本科生教育的国际化途径:“点”主要是国际化课程建设;“线”主要是国际化专业(系列课程)建设;“面”主要是面向所有专业和广大同学的教育教学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具体来说,我校将建设一批国际化课程;实施一批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交流项目;引进一批国际化师资;开展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办讲座、成立社团,支持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际活动。

我们相信,上述十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和有责任感的研究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重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需要提供资料

东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习报告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7)

中国农业银实习报告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