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全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8:0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探讨 logo设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1-10-22 23:07 点击:次

摘 要: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呈高度自主化、市场化趋势,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在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人文教育,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教育学生消除就业心理障碍,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人文教育 就业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担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责任者)和居于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大学生)双向互动的发展过程[1]。人文教育是针对人的精神世界,以发展学生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的认识,并影响他们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的的教育[2]。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人文教育,填补以往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空白之处,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的智能素质,教育毕业生消除就业心理障碍,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的目的。

二、在就业指导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人文教育关系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全面开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大学的人才培养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传递知识、生产知识、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大学有责任培养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人文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多样化的心灵世界。开展人文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来说,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机会,不断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能力,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最终实现在正确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长远职业生涯路线、策略,实现成功就业。

2、加强人文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目前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许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学生进校后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将干什么,大学期间该怎么努力,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许多学生表现出其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被动摇,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形成或者是被认同的社会转型期,在整个新旧价值观的更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形成一种价值真空或称之为价值失范[3-4]。通过加强人文就业指导教育来构建学生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价值观,这不仅对学生个体的人生发展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而且是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依据。通过对价值体观的构建,学生可以将价值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即从“他律”升华到“自律”,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学有所用,从而也使他们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加强人文就业指导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职能

教育有两个功能:一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二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里只就后者作一探讨。此项功能说明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任何形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人,就业指导教育就是教育学生不断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能力,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最终实现在正确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长远职业生涯路线、策略,实现成功就业。加强人文就业指导教育,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于学生不同能力,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应给予同等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型、思辩型、学术型、设计型、应用型、管理型、经营型等各类型学生发挥各自的天性,成为各具特色的人才,胜任不同的工作。

三、就业指导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指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传统文化价值观始终渗透在学生的择业观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而择业观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择业观受择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与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择业观是具体化的人生观,是人生观在择业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对生命的基本态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表现出不同的择业观。正确的人生观能指导一个人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能激发一个人奋斗成才的内在潜力,能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5]。

2、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失败,高校通过开展人文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拼搏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现实社会,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3、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悟守信用,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讲信用,重信誉,守诺言。古圣先贤认为“无信不立”,儒家更是将信与仁、义、礼、智尊为“五常”,即人的五种恒常不变的道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信是做人的根基,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择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恪守的基本要求是: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违约偿还,诚信谋职[6]。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被看作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道德人格高尚的标示,是立人之道、修业之本。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既是对大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又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4、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人文精神教育,使大学毕业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学会做人,增强道德使命感,同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把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有志向、德才兼备的人。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聚焦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希望大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而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就业。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探讨人文就业指导教育新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成功就业。这对维护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保障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7(12).

[2]甘阳:《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三联书店,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3]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4]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李大勇.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15).

[6]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范芳娟(1978-),女,陕西岐山人,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

张军厂(1962-),男,陕西武功人,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

*表示通讯作者。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