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伯格曼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沉默的上帝

——浅析伯格曼电影中的宗教色彩

摘要

本文从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品《第七封印》和“沉默三部曲”入手,从宗教以及伦理学角度来简析伯格曼电影中的宗教,通过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经历对其电影作品的进行分析,尤其是重点探讨了影片中有关死亡和宗教的隐喻镜头。在商业电影日渐风靡的今天,对像英格玛·伯格曼这样的艺术电影大师的作品进行探讨显得弥足珍贵,值得品味和推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英格玛·伯格曼宗教死亡

2007年7月30日,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去世。作为西方电影“圣三位一体”的一员,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曾经和费里尼、塔尔科夫斯基一起把欧洲电影艺术推到一个巅峰。伯格曼是一位创作力极强的电影大师,他集戏剧、电影、电视于一身,被人成为“三栖导演”,为世人呈现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其中一半以上是电影作品。

伯格曼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特殊的出身让他从童年开始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自传中他曾经说到:“我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观念:罪恶、忏悔、惩罚、宽恕以及谦恭等等。”这也使他的作品中有大量涉及宗教的话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存在他内心的一个矛盾问题——上帝与人的关系。

在《第七封印》,伯格曼很明显的表达了自己的怀疑。通过骑士布洛克向上帝发问:上帝是否是存在的?如果存在,为什么眼睁睁的目睹贫民百姓深陷瘟疫不现身相救呢?如果不存在,为什么又让死神来人间索命?中世纪的肮脏和痛苦,文化和美都在以蜗牛般的脚步前进着,人们见证了太多的死亡,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点滴安慰,此时此刻,人们借助宗教来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显得更加合情合理。骑士布洛克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与死神相遇,可是他没有颤颤巍巍向死神低头,而是运用自身的智慧,提出与死神对弈来延缓自己的死亡,用换来的走后一点时间探寻最为重要的问题:死亡是什么,以及上帝是否存在。究竟是上帝掌握我们的生死还是我

们因为死亡造就了上帝。

在伯格曼看来,即便上帝存在,那么这位万能的上帝也是沉默的。在他的自传《魔灯》中,他回忆起小时候在教区的牧师住宅区相识了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小孩奥斯卡时曾写道:“他要和我玩讲道或是葬礼的游戏,说着从衣橱里拿出一具小棺材。我说我不相信上帝,他认为上帝的存在早已经过科学证明„„最后我只得向他承认上帝的存在。”①这之后在与初恋情人玛尔达的交往中他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对上帝的看法:“我讨厌上帝和耶稣,特别是耶稣。上帝并不存在,因为没有人能证明他的存在,如果他真的存在,那么他一定是个恶劣的神,心胸狭窄,充满不可饶恕的偏见。”②

现代社会中人的病态形象在伯格曼的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折磨都带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尽管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痛苦,但人还是要生存下去。为避开这些痛苦,人类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神圣的信仰偶像——万能的救世主上帝

伯格曼一生的剧作基本上围绕“上帝”、“死亡”和“爱”的主题。特定的宗教家庭环境背景使得伯格曼幼年时代形成了特立独行的人格。这对他以后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伯格曼童年的记忆是他电影的灵感来源,他的影片是在放大他童年的记忆,把它当做影像显示给自己和别人。父亲的特殊身份,让伯格曼从小就比别人更多的接触到上帝,在一定程度上,父亲就是神,但是从伯格曼的自传中发现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父爱是缺失的。他对上帝的不信任和怀疑也是源于对父亲的叛逆。

1960年到1962年间,伯格曼完成了他的“宗教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在这三部电影中上帝的威力有强变弱。从《犹在镜中》的“超我”占据绝对优势到《沉默》中这种优势地位被“本我”取代。后来伯格曼在评论这三部作品时说:“这三部电影在处理一个缩减的过程。《犹在镜中》—征服确信;《冬日之光》—透视确信;《沉默》—上帝的沉默—负面的残留印象,因此这三部电影组成一个三部曲”。③上帝的形象在《沉默》中仅仅成了一个“负面残留印象”。

《冬日之光》中的主人公是身为牧师的托马斯,他是一位具有震撼力的人物。作为人类灵魂的引导者和救赎者,他本应该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但事实上他却对上

帝存在严重的怀疑。有趣的是本应该是有精神危机的渔夫约翰向托马斯寻求上帝的慰藉和安慰,结果却变成了托马斯向约翰的痛苦诉求。托马斯曾经对约翰讲:“你应该理解,我并不是个好牧师。因为我父母笃信宗教,而且像是理所当然的虔诚,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信仰一个完全无法适应的亲如父亲般的上帝,这是一位我想象中的,从四面八方租借来和用自己手造出来的上帝。每当我让上帝看到我直面的现实时,他就变得丑陋,令人厌恶。变成了一个蜘蛛上帝,一个怪物。”在这里,上帝的崇高形象完全被托马斯完全扼杀了。约翰听完他的诉求,彻底崩溃了,最后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伯格曼是孤独的,他自己知道,他心底的记忆是毒药,是鸦片,让他欲罢不能,他想要突破想要冲破某种束缚,就像是他躲在记忆的衣橱里拿着手电筒照向有缺口的地方,方便他的灵魂和思想潜逃,很显然上帝不是手电筒的亮光所在处,上帝只是一个沉默的哑巴。

注释

①(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魔灯—伯格曼自传》,刘森尧译,广西释放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②(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魔灯—伯格曼自传》,刘森尧译,广西释放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③(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伯格曼论电影》,韩良忆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参考文献

1(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魔灯—伯格曼自传》,张红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2瑞典)英格玛伯格曼著,《伯格曼论电影》,韩良忆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重庆曼格整形

扎克伯格演讲

西尔伯曼钢琴大事记

希格曼入职演讲

弗莱格曼润滑油09前瞻

桑德伯格ted演讲稿

桑德伯格TED演讲

扎克伯格清华演讲

赫茨伯格工作丰富化模型

伯格曼
《伯格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上海伯格曼 伯格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