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3: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的程度。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解释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判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效应和结果。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为基准,然后将其余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区分的评价。

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然后把每个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集合体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㈠促进发展功能 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节功能。 ㈡管理研究功能 1.管理功能。 2.研究功能。 ㈢甄别筛选功能 1.鉴定功能。

2.选拔功能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㈠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T.M.Rice)对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 1.测验和测量时期

自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第一代评价时期。

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描述时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二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从本质上说评价是“描述”,即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

以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西方人一般都把泰勒称为“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 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 3.判断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是第三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判断。

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止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4.建构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进入了所谓的第四代评价时期。这一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评价者首先要关心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和焦点,以“回应”服务对象为起点。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一)标达成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指泰勒在“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的一种评价模式。

基本程序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教育教学计划的目的和具体目标;②将目标加以细化分类;③用行为动词界定并表述目标;④确定学生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⑤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或技术;⑥收集有关学生行为变化或表现的信息;⑦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进行比较。

㈡ 背景-输入-过程-结果模式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指对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方案目标的依据的评价。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提供信息并决定如何利用资源实现目标的评价。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指通过描述课程实施情况,并以此判断课程计划与实际活动是否一致的评价。

4.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评判课程最终获得的成效是否符合评价者的期望,并且判断在多大的程度上目标获得了实现。

㈢应答模式

强调评价应当从关注课程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通过信息反馈,让方案结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并通过对方案的调整和修改,对大多数人的愿望作出反应。

应答模式在实施评价时,通常有以下步骤:

1.评价者与一切和评价对象(如课程方案)有关的人接触,获取他们对评价对象的看法;

2.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评价的范围; 3.评价者亲自对方案的实施作实地观察;

4.通过观察,评价者对方案希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取得的成果进行比较; 5.评价者对评价应回应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6.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设计评价方案;

7.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法; 8.对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9.将处理过的信息按需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分类; 10.把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分发给有关人员; 11.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体系及其主要方法: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㈠发展性评价的定义

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观,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承担实现的职责,运用质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评价对象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综合发展目标的过程。” ㈡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1.目的的发展性 2.主体的合作性 3.方式的多样性 4.目标的多层次性

5.结果的非奖惩性 6.方法的灵活性 ㈢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㈠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1.确定学生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设计学生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4.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制定改进学习计划。

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1.确定教师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

2.设计教师评价工具,选择恰当评价方法。

3.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相关信息。

4.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三、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㈠行动研究:发展性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策略 ㈡表现性评价

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教学评价的类型

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类型分析

课程的类型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课程评价

价值观的内涵、功能与类型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内涵

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