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书法讲座讲稿(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法讲座讲稿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感谢在座的各位方士同仁在百忙当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听我在这里胡扯,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敬意(鞠躬)。

因为书法现在在大学里也被专门列为一门课程,内容较多,一句话两句话讲不完。如果大家有兴趣,在这里建议工会给我们有这方面爱好的人多提供方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今天,我所讲有这样几个内容:一是什么是书法?二是我所认识到的如何欣赏书法?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带了一幅字供大家欣赏。下面我就从书法的定义开始讲起。

什么是书法?我在辞海中查到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宣、全章贯气等。以上是辞海中对书法的定义。(现在这个定义在学术界也基本被认可)

下面我就讲一讲我对上面这段话的浅显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因为世界上把写字真正作为艺术上墙、研究,甚至让很多人一辈子都热衷称道的,只有中国书法。现在日本、韩国拿会写两个汉字引以为豪。音乐是艺术,书法也 1 是艺术,书法是无声、音乐是有声的。

书法单就定义上讲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大家知道毛笔是有弹性的,即可散开也可拢起。毛笔字与钢笔字有着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书写工具,在写字时都是通过线条来表达。不同的是,毛笔比钢笔在书写起来更为丰富。毛笔在写字时不仅靠线条变化来表示,而且还可在线条表达的同时加上精细(也就是书法上的提按)、飞白,使毛笔写的字更为丰富充实,驾驭起来的难度更大于钢笔字。正因为有这些特性,再加宣纸的特殊效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越发显得神秘。

书法是书写的法则,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等方法。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这是前人在书写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要领。实际在书法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执笔方法,据说苏东坡写字时就用两手指捏着写,另外还有龙眼法等。本人认为您用哪种方法写都无所谓,只要自己写字时舒服能把字写好即可。就执笔方法来说,我还是认为撅、押、钩、格、抵比较合理,因为在坐着或站着时这五字执笔法能让笔形成一种合力,达到五指齐力。但你要往地下写就不同了,抓笔比较合适。

书法在用笔过程中讲究使用中锋,中锋铺毫,用中锋的目的是使所写的笔划两边齐整,有序可挖,提按自如,不致于笔划写出来一边齐一边不齐,一边可挖,一边失控。笔划应追求点划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竖)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行 2 次、章法)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宣,全章贯气,这部分内容太多如有时间大家共同探讨。

下面我想如何欣赏书法作品谈点个人看法。纵观汉字的演变从古仓颉接绳为字开始,大致经历刻划符号(以刀提笔)、甲骨文、大小篆(大篆商后战国前、小篆始于秦统一后,统一文字、度量衡,最著名的是李斯篆,现存岱庙)楷书等过程。但就书体也就是用笔写汉字。真草隶篆,这个顺序有点颠倒,应篆在前,真是楷,草(指草书、行书),隶就是以汉隶为代表,篆指大小篆,行书、草书的形成年代比较接近,应该是在东晋左右。有人说只有写好楷书才能写好行、草书的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从书法发展史上看,行、草书均早于楷书,如果按这种说法讲,前人就不会写字了。

现在人们常用的书体真草隶篆草书(包括行书),下面我着重讲讲我对楷书、行书、草书的书写认识。(隶和篆以后再讨论)

楷书的欣赏开始于晋,大家知道汉字的字型是方块字,字型或正方、偏方或长方,无论或正或偏或长落到纸面上都存在一个平衡问题,而汉字大多都是不对称。即使有对称的如

一、

二、

三、中、里,通过您的书写也不能让它左右分毫不差,如果是那样这字会让您写的太呆板了。在这里追求3个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追求的是不对称的平衡,追求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字完美的所在。毛篆字讲究的就是这种不对称的平衡,那么这种平衡在归结到每个汉字里就要通过篆划的粗细,结构的疏密 3 来表现。如:一般来说,一个字篆划少的一侧,应写重一些,多的则轻,也就是书法上疏可走马、密不通风,以求达到平衡。同时还讲究变化,避双、参差、互让、倚正(造势破势)承接、仰俯、相背、相向、紧守中宫、开合(稍展开)。避双就是在一个字中甚至在相近的一两个字之间,出现同一种笔划时,书写时应该两个笔划有所区别,如双立人、三等;参差:如林、被、多等。互让:辅、般、素等;倚正(造势破势)我、字、戈、钩、呼,通过笔划压过来;承接:如前一篆划和后一篆划的互让。心字的点、两横的第一横的收笔和第二横的起笔,

仰俯:如三 相背:)( 相向:();

紧守中宫:就是中间紧凑,外面稍放,特别是符合字,如“潍、趣、辅、势”等;开合:外面笔划稍方,在这里强调一下:

放的要适度,过了就太夸张。 内笔划收敛,同上面前的紧守中宫。

以上是楷书中的一些讲究,但不是绝对的,什么规矩都是人创造出的被多数人认可,认可的就成了规矩,成了法则。这也或许是我们临习前人字帖的原因吧。在座的都是法官,最熟悉的就是法律,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最懂的如何应用规避法律,你不懂法也就不知为何规避如何应用,只有熟通法律才能 4 游刃有余,书法也是如此。

但在我们脑子里应该有前人的规矩,仅是一拐杖、一拐杖,最终我们还要从中走出来,成为“我”,真正的我。否则人们对你的评价仅仅局限于他像××× ×××。引用前人的一句话:“有法媚俗,无法 有法至极则无法”这里的法是指法则、方法,甚至包括习惯。

实际上大家在笔划结构布局上掌握了一定程度后,练习书法就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了,它有时像儿时摆积木,有使又觉得笔划与笔划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在怄气逗趣。

行书的欣赏,行书与草书基本相同时,同隶书出现时候差不多,隶书起于汉,那么什么是行书?据刘熙载所著《艺概》中讲: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立就是站立,行即是走,草如走,这走字在古言上应该上应该是跑的意思。实际上行书就是简化字的交 过程,形成的一种主体。一般说来行书和草书是能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书体。被书法节评为:一二三帖都出于行书。一就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二是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三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寒食帖》。

王羲之《兰亭序》是他们几个文人相约在兰亭这个地方的一条小溪喝酒,他们把酒杯放在小溪里,让它随水漂流,流到谁旁边谁喝,这样王羲之喝了不少,在酒至半酣时写的兰亭序。写完又喝至醉,第二天看到自己写的文章感到很好,又重复写了许多遍,结果都没有这篇好。所以他一直视这篇兰亭序为传 5 家宝。传其第7代孙子智永,他为了兰亭出家做了和尚,天天在阁楼上临习兰亭。经历30年,后至唐朝,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经过千方百计把他弄到了手,以至于到死,带入到坟墓中。现在留下的有定武本兰亭序,神龙本兰亭,都是复制的。是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让其大臣临习的。真迹则被李世民带入坟墓。李世民聪明一世,这件事做的留下了一些遗憾,兰亭序一直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被称为第二行书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唐朝人,在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是平原太守,在史思明攻打颜真卿镇守的城池时,久攻不下,后来抓住了颜真卿的侄子。将其杀害把他首季送给颜真卿。颜真卿看到自己侄子被杀,心里悲痛万分,在这种情况下写的《祭侄文稿》。宋代书法家米芾是一个非常狂妄的人,他曾称颜真卿和柳公权写的楷书是丑陋之袒,但对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倍加推崇,称其为天下第二行书。由此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确定了位臵。这件作品现在好象在北京故宫。被称为第三行书的是苏东坡的《寒食帖》这件作品现存于台湾故宫。

那么行书讲究什么呢?讲究的贯气,称为行气,重点不是在每一个字,竖称为行,横称为列,每行不管是1或5行,第一行是1,第二行也是1,第1行是S,第2行也是S型。但第1行和第2行相同位臵横行的列,气是不通的,拿王羲之兰亭为例。

6 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等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有隶书形式,字字区分,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风格多样,王羲之,王献之都擅长今草,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草书。狂草也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许多字都是一笔而成,如唐朝张旭、怀素,如今毛泽东草书习的就是怀素的狂草。

草书不但讲究行书行气、流畅,更有甚者。他更讲究整篇布局,计白当黑。计白当黑这是书画界一个专有名词,就是说,无论你画画、写字,在一张纸上不光把黑的作为画面,留出来的白的也应看成是一幅画面。就草书的每个字来讲,更看重体势,比如说,知去分长短。

当今有许多书法家将古今各书法家中的结体各取其特点变成自己之风格,这种书体常被称为“破草”。

草书比较难写,大家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随着书法知识的不断积累,会慢慢的掌握一二。

总之,楷书追求侧重个体字的平衡,行书追求侧重行气,草书侧重追求整篇。

讲完了,再次谢谢大家在百忙中听我胡扯,等我下台后愿意接受同志们的弹劾,谢谢。

书法讲稿

讲座讲稿

讲座讲稿

书法讲座策划书

书法入门讲座

书法讲座策划书

书法讲座主持词

书法讲座体会

书法讲座主持稿

书法创作讲稿

书法讲座讲稿(推荐)
《书法讲座讲稿(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书法讲座稿 讲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