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得道多助与曹刿论战阅读比较答案卷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甲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七里之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2、环.而攻之(围)

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4、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5、兵革..非坚利也(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

6、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7、寡助之至.

(极点)

8、亲戚畔...之(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通“叛”,背叛 )

9、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10、肉食者...谋之(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11、又何间.焉(参与)

12、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3、何以.战(凭,靠)

14、衣食所安.(养)

15、弗.敢专.也(弗:不;专:个人专有)

16、对.曰(回答)

17、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18、弗敢加.也(虚报)

19、牺牲..玉帛.(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20、必以信.(实情)

2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22、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23、小大之狱.(案件)

24、虽.不能察.(虽:即使;察:明察)

25、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26、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7、公与之.

乘(代词,指曹刿)

28、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29、齐师败绩..(大败)30、公将驰.之( 驱车)

31、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32、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33、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34、既克..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5、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36、一鼓作.气(振作)

37、再.而衰(第二次)

38、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旺盛)

39、难测.也(推测,估计) 40、惧有伏.焉(埋伏)

41、望其旗靡.

(倒下)

二、一词多义,并选出下列加点字义相同的项。()

1、忠之属也( 助词,的 )

2、故曰:域民( 所以 )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它 )故君子有不战( 所以 ) 委而去之(代词,它)故故逐之( 因此,所以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助词,的 )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词,的)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寡助之至(舒缓语气,不译)

亲戚畔之( 代词,他,即寡助之君 )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靠) 之天下顺之(代词,他,即多助之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凭,靠) 小大之狱( 助词,的 )以天下之所顺(凭,靠) 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何以战(凭,靠) 公将驰之( 代词,他们 )必以分人(把) 登轼而望之( 代词,他们,齐国军队)

4、必以分人( 一定 ) 故克之(代词,他们)必 必以情( 一定 ) 以天下之所顺( 舒缓语气,不译 )战必胜( 一定 ) 攻亲戚之所畔( 舒缓语气,不译 )

5、从民欲也( 依从 )

6、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修饰;表转折,却) 从民弗从也( 听从 )夫环而攻( 表修饰 )

战则请从( 跟随 )而然而不胜者( 表转折 )

7、米粟非不多也( 充足 )委而去之( 表顺承)

多再而衰,三而竭( 表顺承 )

多助之至( 与少相对 )

9、下视其辙( 代词,他们 )

8、寡助之至(极点)吾视其辙乱( 代词,他们 ) 至多助之至(极点)其望其旗糜( 代词,他们 )

延至其家( 到 )公问其故( 代词,他们 ) 10 战于长勺( 作战 )

11、可爱者甚蕃( 值得 ) 战故君子有不战( 作战 )可可以一战( 可以 )

战必胜矣( 作战 )可矣( 可以 ) 12 城非不高( 城墙 )

13、必以信( 实情 ) 城信

三里之城( 内城 )小信未孚( 信用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但是)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以实情来判断。

1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6、未战,勇气也。

1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内容理解。

1、两文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得道多助》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乙文《曹刿论战》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2(即“得道”)能察,必以情”(即取信于民)。

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甲文“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乙文“乡人”与“曹刿”,曹刿的“远谋”与“肉食者鄙”进行对比。不同的是甲文提出论点后,用了“环而攻之而不胜”(即攻城的一方不能胜)和“委而去之”(即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两个事实论据论证了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再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发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乙文通过对话或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曹刿“远谋”及鲁庄公的“鄙”。就表达方式甲文主要用了议论表达方式;乙文主要用了叙述表达方式。

4子有所不战,战必胜矣。乙文用实践充分印证实行“仁政”的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小的国家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即:故克之;故逐之。

5写战前准备。

6、甲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战例,明确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着重刻画了曹刿形象,突出“远谋”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乙文中除此之外认为决定战争还要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判断敌方真实动态,作出决断。

7、(1)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全文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反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

(2)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断,完成本文论证。

8、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是记录曹刿善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全文首先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其次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曹刿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以 ”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的“远谋”和庄公的“鄙”做了对比;最后,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先从“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再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观点,最后说明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认为“可矣”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五、拓展迁移。

1、列举出体现民本思想句子。 答:《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

《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得道多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史为鉴可以各兴衰,请联系史实,举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及名言谚语俗语。 得道多助:唐太宗实行“仁政”,开创“贞观之治”。东汉刘秀实行“仁政”,开创“光武中兴”。 失道寡助:商纣王不实行仁政,导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秦王朝不行仁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加速秦王朝灭亡。

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

4、甲乙两文却强调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认识“人和”的重要作用? 答:“人和”在古往今来都有重要意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靠大家共同完成,只有彼此沟通、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心情才能愉快,事业才能顺利完成。

5、两文都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答:“取信于民”是得到人民支持、夺取战争的先决条件,但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还需要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后发制人,及战斗武器装备精良,选择时机等。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练习题.doc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曹刿论战》精细阅读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得道多助与曹刿论战阅读比较答案卷
《得道多助与曹刿论战阅读比较答案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