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院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2: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色记忆 从革命法庭到人民法院

第二部分《红色记忆》至第四部分《曲折发展》,分阶段介绍了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前后的人民审判工作。

1927年3月,湖北红安县审判委员会成立。它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肖扬曾就瑞金中华苏维埃最高法院旧址修复问题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遗址修复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瑞金和延安两个司法遗址先后于2000年、2006年得以修复,并成为革命老区开展传统教育的重要窗口。1932年2月19日,中央政府举行第七次常会,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委任何叔衡为最高法庭主审,即首席法官,何叔衡因此成为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审判机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的硝烟中,伴随着新生的红色政权产生的。当时,苏维埃共和国刚刚诞生,就建立起人民司法审判机关,并坚持依法治国,以法安民的原则,对于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1年12月13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报的暂行程序》,规定各地在未设立法院之前,须在省、县、区三级政府设立裁判部,建立临时司法机构。

这里展示了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它是以陕甘宁边区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官马锡五命名的,它强调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就地审判、不拘形式,群众参与解决问题。一张已经褪了色的旧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马锡五在审理封傍儿离婚案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马锡五(1898~1962),陕西志丹县人,陕甘宁苏维埃主席,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他长期从事人民司法工作,在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时,经常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实行审判和调解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的审判作风,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由于他执法严正,刚直不阿,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并在解放区推广。1938年,华池县封家园子村封芝琴(小名傍儿),由其父封颜贵包办,与张金才之子张柏儿订婚。1942年5月,封颜贵为多索聘礼,企图赖婚,一方面教唆女儿以“婚姻自主”为借口,要求与张解除婚约;另一方面又将女儿高价出卖。而封傍儿与张柏儿在一次偶然相遇中,表示自愿结为夫妻。当她得知父亲又将自己卖给庆阳县朱孝昌为妻时,便暗中通知张家。张金才遂召集亲属20余人,深夜携棍棒闯入封家,将封傍儿抢去。封颜贵以张家“抢亲”为罪名将其告到县司法处。县司法处不经调查研究,冒下判决:判处张金才徒刑6个月,封傍儿与张柏儿婚姻无效;但对封颜贵屡次出卖女儿的不法行为却不予追究。对此,当事人不服,群众也不满意。适逢马锡五来华池巡视工作,封傍儿拦路告状。马锡五亲赴封家园子,深入调查了解,还征求封傍儿对婚姻的意见。在弄清全部案情的基础上,就地公开审理,最后作出判决:依法撤销华池县司法处的判决;封、张双方同意结婚,其婚姻有效;张金才黑夜抢亲,扰乱治安,判处短期徒刑;封颜贵多次出卖女儿,违反政府法令,判处劳役,以示惩戒。对这个判决,群众认为合情合理,受罚者甘心服罪,一对年轻人更是欢天喜地,结成了美满夫妻。《解放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评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认为这是边区司法战线上的伟大创举。

后来,边区文艺工作者以此为素材,编写了鼓词《刘巧儿团圆》和剧本《刘巧儿告状》,以后这一故事又被改编为著名的评剧《刘巧儿》。

1949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从建国初最高人民法院使用的第一枚国徽,到最高人民法院分院院印,再现了审判机构的历史沿革和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这场浩劫中,人民法院在组织结构、审判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

法制的春天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第五部分《法制春天》则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司法建设的进程。

在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展前,参观者们或轻声细语,或驻足观看。它们正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江华、伍修权、曾汉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时使用的名章,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第一审判庭的牌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3年8月27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王码电脑状告中国东南公司侵犯“五笔字型”知识产权案;

1995年2月28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并于1995年7月1日施行;

黑色的法袍和精致的法槌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它们述说着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法槌、法袍在法庭上的出现,也承载了人民太多关于司法公正的期待。

取材于花梨木的法槌因质地坚硬耐腐蚀,被寓指为中国法官刚直廉洁、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槌为圆柱形,底座为矩台形,取“智圆形方”之意,象征着法官应成为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无数次出现过的“惊堂木”被司法改革时代赋予了新的象征。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与法官宋鱼水交谈时说:“怎么能够在审判时让普通百姓做到胜败皆服呢?我琢磨了一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2004年10月9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心法庭,到巡回办案点开庭审理贺新忠老人与其子女赡养纠纷案,引起强烈反响,采花乡楠木桥村附近的200多名村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村小学操场观看“背篓法庭”开庭———这是一张照片的图片说明。

“儿媳虐待不尽孝,„背篓法庭‟主公道”,“子女不赡养,就跟法官讲”,“老人婚姻遭阻拦,„背篓法庭‟来维权”……这一句句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广为传诵。法官们每次到巡回办案点办案,都用背篓背着案卷和相关的法律文书以及干粮、换洗的衣服和庭审标牌,被群众形象而亲切地称为“背篓法庭”。

随着“炕头法庭”、“乡村法庭”、“水上法庭”、“马背法庭”、“骆驼法庭”的出现,司法为民的理念,已深深植入中国法官的内心。

法院审计发展经验交流概要

法院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

法院

法院

法院

法院

泸法院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

加强档案管理 实法院发展基础(文)

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发展与协调

爱民法院文化建设引领工作创新发展

法院发展
《法院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