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_语文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谈课堂教学中的“题外话”、“课外话” (樊长春 刘国兴 湛江赤坎爱周中学 湛江 524034) 就教育的理论来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心环节)是上好课。为达此目的,必须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 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同时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具体到每一堂课,它总有一定的主题的,该讲什么,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上课之前应心 中有数。“题外话”,“课外话”顾名思义,就是“题外之话”、“课外之言”。从时间上来说它们属于课外、题内,从内容上来说,似乎关关系不大,却藕断丝连。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有位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是说,“德国有位 思想家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希望同学们把 握如飞的现在,有计划地去安排时间,刻苦、勤奋地学习。下面,请大家打开新课本„„”这段“开场白”, 精彩、简炼,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它虽与接下来的新课没有多大联系,时值上不到1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言 而喻的。在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之际,肯定比平时板起脸来作思想工作要强。 法布尔的说明小品《蝉》,写得相当感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是课文最后一节,也 是作者抒情的高潮所在——对小小的蝉的由衷赞叹,在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一遍的基础上,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西 班牙格言: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好了,只是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讲完这句话刚好下课,我发现 有的同学鼓掌,有的同学则若有所思,轻轻点头。 实践证明,适当地运用“题外话”,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活跃气氛,提高兴趣 一句好的“题外话”,一段好的“课外话”,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 以顺利进行。 语文课,少不了要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这时如果教师问一句:“你们都 吃早餐了吗?吃饱了没有?”学生肯定会笑着回答你。如果趁机要求学生再读,一定会大胜如前的。有个老师 对学生打不好省略号而大伤脑筋,而有关知识已次多重复过了,在一次作文讲评时,他问学生:“你们见过小 山羊吗?”有的学生回答说:“见过呢。”有的学生则抢着说:“电视中有。”这个老师接着说:“有的同学 打着省略号,稀稀拉拉的,像小山羊拉屎——很难看!”又说:“希望你们不要做小山羊。”当时,几乎全班 的同学都笑起来,听课的老师也笑了。我想,这几句插科打诨的“题外话”,或许会大大地减少“小山羊”在 作文本上“拉屎”的机会吧。 碰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的“传经授道”,虽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但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是的,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说几 句“俏皮话”,不也可以松驰一下彼此的神经吗?反过来,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题 外之言实强于题内之言,退而且进,可谓此为“曲线救课”。 又如,我在上《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其中有一处是描写松树的,为了使学生能注意作者写松的用意,我 说了两句“题外话”:“你们中谁上过餐馆酒楼?”“那些地方通常都挂着一幅什么内容的山水画?”很多人 都说去过(我的学生都是市区学生),并能准确地点出山水画的内容:迎客松。“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描绘迎 客松那多情的姿态?”很多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来——“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如此,松树的形象,我相信已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中了。于是,又引陈毅咏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则松之顽强生命力,松之坚韧、高洁、挺直的品格,已给学生深刻的教育, 而他们的兴趣,无疑也高涨了许多。 2 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题外话,课外言,说得好,用得妙,其活跃气氛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些。应从尽量 丰富学生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着手。前面提到的由宾馆酒楼的“迎客松”→泰山的松→雪中松,联想丰富 ,境界开阔。陈毅诗,《教参》并没有列出,可讲可不讲,但从效果来看,讲,比不讲好。同时,这一课还涉 及到杜甫的《望岳》诗,是应该串讲一下的,最好是赏析一下杜甫的这首诗。我们不妨用金圣叹的点评来引导 学生体味此诗的妙处:“岱宗夫如何”——岳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隆隆具有岳字望字。“齐鲁青未了 ”——凡历二国,尚不能尽其青,写岳奇绝,写望又奇绝。五字何曾一字是岳,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 设,恰是“望岳”二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写“岳”,„„先生望岳,„„一句写其从地 发来,一句写其天始尽,则十字写岳遂尽。“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二句写“望”,一句写望之阔, 一句写望之远,同十字写望遂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望字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为众山, 益奇也。如此作结,真是有力如虎。在体会杜甫当年登泰山时的那种豪迈情怀的同时,我们通过大才子金圣叹 的点批,窥测到一代诗圣的生花妙笔。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讲清“初”、“引”、“休”等字的含义,就势必要讲到它们的基本义、引申义,而 基本义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初”是“衣”与“刀”的象形会意,“引”是“弓”、“丨”(箭)的象 形会意,“休”是“人”。“木”的象形会意。花一点时间给学生讲讲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造字法,使 学生能掌握一些古文字的来龙去脉,如引——,开弓也,就是张弓搭箭的意思,这是它的基本义。由“拉弓” 由引申出“后退”之义,由把箭往后带,引申出“带领”,又引申出“统帅”之义,而由取箭拉弓,又引申出 “取出、拿出”等义、这样,下面这个课后练习题中学生是很容易准确的做出来的。区分“引”字的基本义、引申义,找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1]狐乃引弓送而射之。 [2]引兵欲攻赵。 [3]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4]引匕刺狼 A [1][3]/[2][4] B [1][2]/[3][4] C [1]/[2][3][4] D [1][2][3]/[4] 答案[C] (附图 {图}) 的示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主要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得”。 3 提供借鉴,把握规律 教有法,学亦有法。这法,就是指规律。由此题而彼题,由课内而课外,把前后知识,用“规律”这根红 线贯穿起来,则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轻松。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不妨点到为止,学生必能触类旁通,举一 而反三。 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游记散文占了很大份量,包括一个单元的现代文,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第五单元中 朱自清的两篇散文其实也是游记。那么,怎么把握游记散文的中心呢?在上课时,我们是这样概括《雨中登泰 山》和《长江三峡》的中心思想的: 《雨中登泰山》 游记内容1)游览泰山美景(山、水、云、松)2)参观泰山文化胜迹(七真祠等)3)感想“有 雨趣而无淋漓之苦” 中心思想——抒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敬仰;——体 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敢于征服一切困难的豪迈情怀。 《长江三峡》 游记内容(1)描写三峡的雄伟瑰丽的景象(2)引用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民谣(3)船在激流中逆航 的情景 中心思想——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表达对祖国灿烂文明的敬仰;——体现 了敢于探索,征服艰险,人定胜天的壮丽情怀。 通过由内容到思想的两相对照,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心思想的总结,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课文的 主要内容中提炼出来的;要抓到这个中心,首先必须掌握文章内容,同时,游记散文的中心思想都有几个共同 点:[1]表达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2]表达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由衷赞叹和敬仰;

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即兴艺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_语文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