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调查报告1

发布时间:2020-03-03 04:3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寒假调查报告

08级机制3班 廖知航 20084191430

5在春节期间,我利用回老家宁乡县坝塘镇过年的机会,通过与老家村委会领导及当地村民交流,以学校寒假作业“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及心态

(一)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宽领域、多角度地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富于挑战的全新课题。本系列研究专著是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理论工程。本套研究专著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指导,对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揭示,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本书为系列之一,对新农村建设作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城乡发展不协调、地区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素。其中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尤其突出。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对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的大国来讲,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是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目标和任务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是要另搞一套,而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这就要求:第一,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第二,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第三,认真落实好现有政策。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补贴农民、扶持生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这些都是农民最关心、最欢迎的政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管用的基本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回事,那为什么还要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的提法?主要原因是,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有了新的基础,要树立新的理念。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我们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要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业,加快农村发展。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调配必要的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增加必要的财力和物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全面改变农村经济社会面貌。讲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把重点放在农村内部的发展上,更多地重视农产品产出能力的提高。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的发展,更多地重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农村工作中的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问题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改变农村面貌,必须进行村容村貌的整治,因此,村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内容。但是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在一些地方,提到新农村建设首先想到的是村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精力放到村庄建设上,这是片面的。必须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村庄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持久地搞下去。如果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片面追求村庄建设的成效,村庄建设就有可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就可能演变成劳民伤财的大拆大建。村庄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把重点放到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有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首先是财政性资金要向农村倾斜。中央提出,要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相当严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大动作,一个战略性举措。这不仅有利于推进投资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利用和消化当前部分行业过剩生产能力,具有全局意义。为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都要有明显增加。

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增加投入,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农民受益、农民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筹资,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解决。但现在不少地方反映,“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没有完全按民主程序办事,少数人决策,一些项目不符合群众的意愿,一些项目达不到实际的效果。要真正搞好“一事一议”,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方式,积极适应新的机制,学会做群众工作、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吸引农民投入,必须坚持一切建设从农民的意愿出发,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的监督。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关于新农村建设当前任务和长期目标的关系问题

农村落后是历史形成的,彻底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建设新农村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要处理好建设目标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明确总体建设目标与阶段性重点。既要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又要立足当前,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多为农民办实事;还要深化改革,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要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一要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从今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用两年的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要继续实施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下大力量建设一支宏大的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二要重视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合作医疗试点范围,今年试点县由去年的21%扩大到40%,并提高补助标准,对每个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原先各补助10元的基础上,各增加10元,达到每人40元。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城乡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组织城市医生到农村开展医疗服务,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三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坚决稳定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纠正以各种名义收回农民土地承包权和随意调整土地的做法,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征地制度,对被征地农民给予合理补偿,特别要注意安置好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08级机制3班廖知航

2011年2月5日

调查报告1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 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
《调查报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