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4 03:58: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2、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或大散文):在80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4、朦胧诗: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 江河《祖国啊,祖国》。

5、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率先打破*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6、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7、女性文学:90年代,女性作家的创作令人瞩目。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文学”。是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更多的关心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她们”站在女性立场上,以一种无所顾忌、我行我素的极端姿态挑战男权文化,反抗“被书写”的命运,而试图书写自身。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女性作家还包括海男、徐小斌、徐坤、虹影等)

8、新写实小说: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9、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10、元小说: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反思文学(1979——1981)

1.开始的标志:1979年《人民文学》第二期刊登的茹志娟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 2.主要的创作来源:“归来者”(是指50年代开始走上文坛、“*”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11月又平反而重登文坛的一批作家,包括刘宾雁、王蒙、高晓声、方之、陆文夫、李国文、从维熙等。作品集《重放的鲜花》是他们重返文坛的标志。)

3.文学创作:张弦《记忆》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4.创作特点: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悲剧人物的命运和遭际;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5.意义:①文学回到“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人文主义思想、理性的叙事;②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的崛起;③整个民族历史意识的觉醒,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历史主义的世界观结合起来——没有历史反思文学就没有后来的文化的反思;④带来了新时期叙事的最初的变动。 6.“反思文学”的两种叙事立场:第一,将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人的苦难具备了超越个人的普遍的启蒙意义,如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第二,有意无意地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与悲剧现象,如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方之《内奸》,古华《芙蓉镇》等。 .寻根文学思潮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主要代表作品:韩少功《爸爸爸》 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棋王》

1、背景:(1)国内不断高涨的“文化热”。文化上的回归意识,早在“寻根”的大旗被正式张扬出来之前,已显露端倪: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陆文夫、张承志。(2)文化寻根思潮出现的原因:A从社会历史原因来看,国门敞开后,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大融汇,思想艺术界再次掀起了文化大讨论的热潮。B 从文学自身演变发展来看,这又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浪潮。一是寻找民族文学之根,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民族精神与外来现代文明巧妙结合的典范。 寻根的主张和理论:(1)文学的根在于民族的文化。韩少功《文学的根》郑万隆《我的根》 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2)文学之根虽在文化,但却并不等同于全部的。。。。。(3)对民族文化应该作出新的判断和认识。 文化寻根意识的三个方面:见书P277 寻根文学两种主要的审美形式:P280 寻根文学的意义:优点:寻根小说既是“反思”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再次呈现和发展,更是在更为广大的空间和更为长久的时间之流中探寻我们民族生存命运的文化奥秘。缺陷:它对于“根”的理解是静止的、非历史的,最终一些作家一味深邃于古、俗、粗、野之中,难以寻找到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之根。

根本任务论:根本任务论是在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的,即将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规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①描绘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地位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烦恼,传统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被“小写的人”取代。刘震云《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②表现人的烦恼、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述生命的意义,传统现实主义“生活的故事”被“生命的故事”取代。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③罗列破碎的日常生活独特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作为现象描绘以“还原生活本相”,典型化被零散化取代。池莉《烦恼人生》④作品中不回避粗俗、猥琐的场景描写,用艺术和画面展示出卑污、肮脏但又闪烁着真实光焰的细节。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细节被自然主义方式的真实细节取代。方方《风景》苏童《米》⑤回避激情,“不动情观照”“零度写作”。理想主义被冷淡的客观主义取代。李晓《相会在K市》余华《活着》 先锋小说

广义的先锋小说是指具有先锋精神的小说创作。狭义的先锋小说是指在8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创作潮流。

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莫言《筑路》、残雪《山上的小屋》。第二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有格非《褐色鸟群》、孙甘露《信使之函》、余华《现实一种》。 特点有:①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者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②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③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朦胧诗的美学特征:第一,诗人抒情主体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第二,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第三,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第四,运用象征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余华的先锋小说(见276页)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填空题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