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4 03:5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发生于1977年至1980年间的主要文学现象,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以卢新华的《伤痕》为标志,揭露*悲剧,展示*给人们造成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创伤,控诉四人帮极左毒害的小说创作潮流。

2、大墙文学:指描写*时期监狱、劳改农场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伤痕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内容展示的是*期间一些受迫害的干部在大墙内受的非人的迫害以及大墙经历给他们造成的精神创伤。淮熙的《大墙内的红玉兰》是开山之作。

3、反思文学: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继伤痕文学后的又一重要文学思潮,是借文学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探讨历史悲剧的根源,进而总结现实经验教训。代表有王蒙的《蝴蝶》《活动变人形》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4、改革文学:反映我国经济政治体制进程及其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变革,是80年代初期形成的小说创作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

5、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一般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发表《文学的根》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代表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的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孩子王》

6、先锋文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马原莫言残雪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创新和激进的实验,先锋文学代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和人生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后世文学影响大。

7、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章明的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隐喻、通感手法的运用,具有心的美学特点。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8、新写实小说:产生于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利色彩的创作原则予以拒绝,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纯态事实。代表作家刘震云、苏童、池莉、方方、刘恒。

9、“新生代”诗歌:又叫“第三代诗,”“后朦胧诗”等,诗人多出生于60年代,创作于80年代,他们拒绝精英化,理想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而提倡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拒绝朦胧诗意象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提倡生活化,诗中充满反讽,调侃黑色幽默。

简答题

伤痕文学特点:1对文学真实性的回归2高扬“人‘的旗帜,表现人得主体意识觉醒和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

一、大胆描写人得内心世界二是肯定人得个性丰富复杂三肯定人得基本权利和个人尊严

四、写人的命运无常和多变。3恢复并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

反思文学的特点:1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2浓厚的理性思辨色彩,不同于伤痕文学情感渲染的泛滥,相对理性3文体意识增强,开始最早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

文化寻根的根(民族传统文化):

1)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民间文化2)具有蛮荒色彩的原始生活形态3)民族的传统精神信仰成文化价值观念4)从民族历史和个性生命的原始状态中挖掘出的民族精神的心理沉淀 李杭育“最后一个形象”的意义:

代表了即将告别历史舞台旧的生存方式和风俗习惯,折射出时代车轮不可阻挡流动的画面,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积淀,体现出吴越文化所重视的人格价值和人格力量。

阿诚创作特点:

1)是当代道家文化精神的继承者;是道家文化世俗的代表 2)古朴的语言写古朴的人生

先锋文学的两种创作倾向:1)用现代派的手法,表达作家对社会人生复杂的经验和感受,突出表现为非理性,反文明倾向,张扬活泼,感性生活2)受现代派影响热衷于 纯粹形式的试验和探索,注重形式创新和实验,在文学中强调文学本身的自足,强调文学的本体性,小说创作中更注重小说叙述层面

残雪创作特征: 1)对人性特别是人性丑恶的深层挖掘,以及对人类存在境遇的深层揭示 2)叙述的冷漠客观3)寓言般的叙事效果

莫言《红高粱》:以高密东北乡为描写对象,不再作为贫困愚昧的对象,而是转化为有着光荣传统历史的地方,作品同绕两条线索展开叙述

1)于占鳌,戴凤莲的爱情故事 2)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作品突显了原始生命力描写了三代人:爷爷辈父亲辈”种的退化“懦弱,软化想权贵低头,麻木萎缩,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力的崇敬,赞美和对种族退化的深深忧虑,具有悲剧与反讽交织的复杂美感(队伍给罗汉大爷剥皮时,对孙武的描写,采用了反讽手法;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罗汉大爷死后具有黑色幽默感。现代派的表现技巧:意识流 象征 同感手法大量运用)(红高粱象征东北平原的原始生命力)

填空题

1、莫言《红高粱》典型的寻根小说

2、巴金散文集《随想录》

3、张炜《古船》主人公:隋抱朴

4、军旅小说: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上的花环》

5、刘心武《班主任》为伤痕文学的开端,新时期小说的第一篇作品,主人公:班主任张俊石,宋宝琦,谢慧敏,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典型

6、伤痕文学的标志:卢新华的《伤痕》主人公:王晓华

7、丛维熙《大墙下的白玉兰》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

8、《钟鼓楼》“系城小说的代表作”,采用橘瓣式结构

9、《我爱每一片绿叶》魏绵星《如意》石义海;王蒙《蝴蝶》主人公:张思远;《活动变人形》倪吾诚,静珍

10、张贤亮《灵与肉》许灵军,李秀芝《绿化树》章咏磷、马樱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咏磷,黄香久

11、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韩少功《爸爸爸》丙崽;阿城“三王”《棋王》王一生《树王》萧疙瘩《孩子王》;《腊月,正月》韩亥子、王才;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黑孩;《红高粱》戴凤连,余占鳌

12、刘恒《狗日的粮食》杨大宽;《伏羲伏羲》杨金山,王兔豆;刘震云《塔销》《一地鸡毛》;方方《风采》

13、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印家厚《太阳出色》《不谈爱情》庄健非

14、刘索拉《你别无选择》齐白、孟野、森森;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山上的小屋》《黄泥街》;马原《冈底斯的诱惑》顿徐;余华《现实一生》山岗、山峰;苏童《妻妾成群》《红粉》格非《迷舟》《褐色鸟群》

王蒙创作特色:1)反思对造成*灾难社会历史人性的根源 ;2)着意于揭示历史灾难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教训,具有理性思辨色彩、历史感和沧桑感

李杭育艺术成就:1)作者通过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直接追问知识分子人格的扭曲2)心理分析小说家3)塑造人物,女性形象男性4)对大西北风土人情的描绘表现了黄土高原的荒原

韩少功《爸爸爸》丙崽的文化价值:1)民族文化心里的深层结构隐喻2)民族传统文化丑陋、蒙昧、封闭等负面因素的象征3)是作家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产物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现代主义特征:1)主题内容:对这种“别无选择”的命运的戏虐、调侃,运用反讽的手法,消解宿命的力量2)艺术特色:舍弃了中心情节,人物联系松散,叙事缺少连贯性,具有浓厚的荒诞色彩,充满了对崇高人物的亵渎和嘲弄。

余华小说实验特点:内容:充满血腥、暴力;形式:1)戏仿2)幻觉与现实相互融合3)人物的符号化《事世事如烟》4)无动于衷的零度叙事

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还原生活本像,在作品中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有意瓦解文学的典型性,消解所谓的生活的“本质”;创作方式:零度情感写作,消解激情,有意瓦解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性。

“马原的叙述圈套”:1.与传统小说叙述不同,他不承载任何的现实所指,公开暴露小说虚构的本质。2.叙述人与叙述视角不断的转换,形成的一种多视角叙事。3.叙述不再是为内容服务的手段,而是小说的目的。

倪吾城人物形象分析

他是王蒙小说活动变人形里的主人公,他身上既有西方科学民主带来的思想觉醒,人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愿望和要求,也有他所出身的旧式地主家庭给他带来的软弱,怯懦萎缩,屈从的奴性烙印,因为存在这种矛盾,所以虽然倪留学西方,却终于无法斩断封建文化的劣根,也无法冲破他深恶痛绝的沉淀着几千年野蛮,残酷,愚蠢和污垢的家的重围,最后陷入自暴自弃,自轻自贱,陷入精神分裂崩溃的状态之中,倪的悲剧在于他身上封建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化又十分皮相,前者既不能固守,后者就不能自救,在两者外又找不到别的出路,因此,只能接受文化的自戕,成为文化的畸形儿和时代的“零余人”。

陈奂生人物形象分析:1.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卖油绳不投机取巧,徒步上城)2.残留着对党的信任以及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安慰。3.陈奂生性格典型的表现了中国广大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

新时期小说转变特点:1作品主题构成由单一向复杂多义和朦胧模糊转变 2 任务塑造出现了由英雄人物向小人物,普通任务的转变,由写类型任务向写圆形任务转移

3 作品的结构形态由厚重呆板向份繁多样过度。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1新写实小说大多描写各类人物的生存困境,变现他们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烦恼,揭示人的各种尴尬处境,以对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卑下生活境遇后描述置换掉关于人生价值的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2看重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着力表现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

3传统现实注意的典型化、纵身感被零散化、平面感所取代。新写实小说倾力日常生活片段和细醉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做想象描绘,还原生活,拒绝向典型化提升。

4新写实小说不回避粗俗、猥琐的场面描写,用艺术画面展开大量卑污、鄙陋但闪现真实光芒的细节。

5传统现实注意充满激情的理想注意为冷静客观注意所取代。新写实小说采用“主管退场”,“不动情观照”“零度写作”的方式,回避主观介入叙述对象,抑制对所描写人物和事件做出直露评价。

苏童小说特点:

1设置多重人称,模糊叙事人与作者之间的界限,造成间离效果,显现奇幻、神秘色彩。 2采用零散的,断断续续的故事结构,打破了经典现实主义的完整古诗的结构方式。 3善于在小说中编制总体的隐喻结构。增强古诗的奇幻色彩。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填空题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