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案《说“木叶”》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木叶”》教学设计

【课文概述】本文是选读课文,所以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自主思考,理解\"木\"的特征和“木叶”的含义,并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的暗示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在前几天上《咬文嚼字》的时候,我举了大量的诗词来证明文中的道理,学生听后感受到了我国诗词的美,同时对诗词产生了兴趣,这对学习引用诗词较多、探究诗词用词的《说“木叶”》来说,无疑是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学习本文,我想让学生多探讨、多思考、多感悟,力求让他们再一次领略诗词的魅力,这对今后做诗歌赏析题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文中关于树叶、落叶、木叶、落木的诗句理解“树”与“木”的区别,并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意象所表现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读诗歌、品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树”与“木”的区别,从而明确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 【教学难点】以本文指导学生诗歌欣赏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导入

【设计理由】用文章中的诗句导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投入文章的学习,并初步熟悉文章] 多媒体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全期《古意》)

问题:看多媒体展示的诗句,看看它们有什么明显的共同点? 明确:都用了“木叶”来表示落叶。

师:我们刚学完《咬文嚼字》,知道了一个字的不同,诗歌的意境也就不一样,有时甚至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那么“木叶”是以什么样的魅力使得诗人们爱不释手呢?我们今天就在课文《说“木叶”》中去探个究竟。(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二、初读文章

【设计理由】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

1、画出文章的诗句,说说作者为了阐明“木叶”的妙处,用了哪些相似的形象来作对比。

思考后明确:用了“绿叶”“落叶”“黄叶”等来进行比较,,并交代了木叶发展为落木。

三、再看文章

【设计理由】深入分析文章,找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点

1、让我们来再一次的缩小范围,作者用来对比的形象里面,有何本质区别吗?

2

引导生明确:有,即就是在于“木”字。

2、师:我们常说“树木”,可见“树”与“木”在自然环境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在文学艺术里,用“树”或用“木”,可能都影响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我们就来从文中的诗句中品味“树”与“木”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那么,就请同学们看文章中的诗句,在草稿纸上分类写下关于“树”和“木”的诗句。

(设计理由:让学生分类写下诗句,可以再一次整体的感知课文,分类写下后,还能帮助学生直观的分析和理解“树”与“木”在文学作品中的区别。)

明确:

木 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午阴嘉树清圆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3、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之前学习《咬文嚼字》的经验和收获,来对我们总结的诗句做一下“咬文嚼字”,说说用“木”和“树”有哪些不同?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并总结,教师走动观看并给予帮助,讨论完毕后,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3

学生各抒己见,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树是很平常的事物,它很直观,不易让人发生联想,而木相对来说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2)树说明了枝繁叶茂,浓荫逸人,而木给人一种疏朗、空寂的感觉。 (3)树一般用在表示平淡的感情或者比较愉悦的感情,而木仿佛有一种沉重感在其中„„

教师:我们要理解为“树”与“木”的不同,其实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即就是文章所说的“木”具有两个特征。请同学们快速的归纳出“木”的两个特征。

学生归纳回答,教师明确: 木(暗示性): 含有落叶的因素 黄色干燥的质感

4、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树叶”和“木叶”的不同了,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说说两者在诗歌中的区别。

5、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树叶”给人的感觉就是:饱满、深厚、层层密密、繁茂„

“木叶”就给人:单纯、空阔、疏朗、清秋的感觉。

师:因此,我们在读到“木叶”或“落木”时,比读“树叶”“落叶”要更多一层沉重忧愁之感,这是因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在诗句中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杜甫的“落木”更是独特新颖,所以我们在品味诗词美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人善于创新的精神。

4

6、作者还提到了“落叶”和“落木”的区别,你能尝试说说吗? (学生看课文,在文中寻求答题依据)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四、拓展训练

【设计理由】在诗句品味中感受诗歌的美,并激发继续探索诗词之美的心

(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两三句中为何不说“落花”或“花,而以红来代替”? 讨论后明确:这也体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红”已具有了花的含义,而且更让读者联想花的娇艳但却将要枯落的场景。

(二)师:因为有了事物的暗示性,我们的诗歌有了意象,比如看到“月”会思念家乡亲人,看到“柳”会想到离别愁绪,看到“梅”会想到不畏严寒,但是如果意象一样,情感都一模一样的话,我们的诗歌就没有创新可言,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种意象也会有不同的情感。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请同学们看到多媒体的三首诗歌: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5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先齐读诗歌,然后思考:这三首诗中都有“梅”,但所表现的感情一样吗?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三首诗用“梅”的意象,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 王诗:表现了梅花“凌寒独开”的高贵品格 陆诗:凄凉心境以及孤傲和清高的感情 毛诗:豪放乐观的感情

(三)你还能说说我国诗歌中用同一个意象,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的例子吗? 自由发言

比如:柳: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岸晓风残月(喜悦\\哀愁)

秋:万里悲秋常作客\\万类霜天竞自由(悲凉\\豪放)

猿声:风急天高猿啸哀\\两岸猿声啼不住(悲凉\\愉悦)

五、总结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理解了“木叶”的意蕴和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同时也在诗歌的意象分析上有了一定的收获,发现我们的诗歌是越咀嚼越觉得有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诗歌赏析中,既要找到相关意象,又要能结合诗句准确理解

6

意象丰富的情感。

六、板书

说“木叶”

林庚

意象 颜色 感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 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七、教学反思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 教案

教案《说“木叶”》
《教案《说“木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说木叶 木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