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木叶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木叶》教学要点

一、段落内容理解

(一)第1段:引诗歌名句点题

(二)第

2、3段:引诗歌名句提出问题

1.“木”九十“树”,“木叶”就是“树叶”,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

2.杜甫的“落木”为什么不用“落叶”?

3.“木叶”“落木”不断发展广泛运用,而“树叶”则无人过问,“木”字不值得思索吗?

(三)第

4、

5、6段:分析问题

第4段:分析“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说明“木”排斥“叶”,“树”与“叶”不排斥。

第6段: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干燥而不湿润,代表疏朗的清秋,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晴空而不属于阴天,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落木”比“木叶”显得空阔,没有绵密之意。

(四)第7段:得出结论。

二、学习本文有什么意义?

阅读诗歌,要注意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注意诗歌形象的潜在力量,注意诗歌语言的联想意义。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暗示:生活常识暗示,文化传统暗示——历代文学作品、典故所构成的文化氛围。

三、为什么标题不用“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四、结合诗歌名句理解“梅”“柳”“草”的暗示性

(一)梅花意象的暗示性 1.傲雪耐寒、纯净洁白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傲雪耐寒,报春的使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柳絮意象的暗示性 1.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2.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草意象的暗示性 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象征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