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1: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心理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青少心理行为问题的案例,并将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案例简介: 王某,男,13岁,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母亲在电话里也经常发生冲突,家境一般,放学后常和同学一起流连于网吧,有彻夜不归的经历,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争吵,出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校期间情绪波动极大,学习态度更加消极,在学校,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案例分析

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厌学 二:网络成瘾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的方面,我将进行不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厌学 产生原因

(1) 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该案例中,该生单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围,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导致无法再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到学习就厌烦,是因为学习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2) 自我效能感低,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形成了恶心循环,挫败感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挫败感。

(3) 意志力低下,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该生意志较为薄弱,因此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半途而废,最后干脆放弃。

(4)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使学生懂得“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养成了干什么都懒懒散散、自由随便、拖拖拉拉的习惯,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取心,

对策分析:

1.教师要有好的期望。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期望目标,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使学生每次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悦,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针对该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先提出符合他能力的要求,当他达到要求后,给予鼓励和强化, 2.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上课时老师可以先提简单的问题,让他起来回答,回答正确时,给予真心的鼓励,让他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当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感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对待,而不是只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3.父母要多于孩子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感受,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当孩子叛逆顽虐时,不可一味指责或者苦口婆心相劝,细数独自抚养他长大的不易,这样更会导致他的自卑,要多给予关爱。

二、网络成瘾 产生原因 1.自身因素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青少年的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自我控制力较差,思维上又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旦迷上某些事物就难以自拔,而虚拟的网络所带来的满足感又容易进一步导致青少年“沉沦”下去。 2.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最初的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疏于管教或者教育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心态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缺陷。他的妈妈应对于他沟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也要与班主任多沟通,了解他在学校的动态。 3.社会因素

调查显示,很大程度上,青少年初次上网离不开大众媒体的负面宣传以及同龄群体的不良影响。而初始的上网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步加深了青少年的迷恋心理。由此可以认为,社会因素是引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导火索。

为了帮助青少年逐步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心理,并增强自身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有以下一些对策 对策分析: (1)学校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与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关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并指导他们自己去策划一些成功的活动,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2)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构建和睦、友善、关爱、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克服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根除青少年网瘾就必须从改变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入手。

1.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时时事事做好孩子的榜样和表率。

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因为现在很多家长自己是“网盲”,根本无法引导孩子如何正确掌握、使用网络。所以,父母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父母要用自己对网络的处理态度影响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2.家长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在尊重、真诚、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要经常肯定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遇事听听孩子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性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3)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休闲娱乐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并提供给青少年一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比如爬山、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去书店购书等等,这样以来,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业余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相应地,上网的时间得到了一定的减少,显然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间接地减少了。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表现与不良情绪有关的青少年个性表现,大略可分为以下四类: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2)怯懦自卑,狭隘自私。(3)心理偏位,放任对抗。(4)情绪不稳,厌学严重。

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对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是由以下三种因素造成的: (1)家庭教养方式的偏差

家庭是促使单亲青少年产生不良情绪的首要因素,在教育上的主要偏差有:

①放任、冷淡型。父母对孩子冷淡、忽略,使孩子感到孤独、害怕,逐渐形成冷酷无情、富有攻击性、放荡不羁、自以为是的性格,情绪极不稳定,易怒,反复无常,对别人漠不关心。 ②溺爱、迁就型。家庭解体后,一些单亲父母往往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孩子,对子女一味迁就,孩子逐渐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甚至不尊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③埋怨、批评型。这类家庭往往因家庭破裂而对子女寄予厚望,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往往干涉孩子的行为,稍有不从便唠叨、埋怨甚至严厉叱责。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可能被动、消极,缺乏竞争性,也可能引发逆反心理,与父母对峙。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些单亲家庭青少年由于对关爱的渴求而父母又疏于照料,不慎结交了不良的朋友,产生了不健康的意识,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有的还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腐蚀、勾引、拉拢,并在其言传身教之下,踏入歧途。 对策分析:

预防和调控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对策一方面要引导和教育他们学会预防和调控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引导单亲青少年有效预防、调控不良情绪应引导单亲青少年对不良情绪学会有效地预防、调控。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

(2) 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

(3) 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 对策分析

面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难题。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8.[2]吴丽华.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探究 [J].2011.[3]邓林园.家庭环境_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5]张锦涛,刘勤学.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_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卫生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维权案例分析

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