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文金平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叫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但是,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地强调其工具性,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语、修、逻、文等知识的,就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会逐渐减退甚至会产生厌恶之情。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机械地、近似于重复地接受这些知识,他们的学习热情怎么能高涨?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使之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因素应该不断加强,最终要占重要地位。韩愈在《师说》一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经济时代,学生们面临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他们无法解决的矛盾越来越多,所有这些,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一个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授《丑小鸭》一课时,让学生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也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悟做人时对弱者要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关爱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教《狮子爱尔莎》时,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史家冯钟芸先生在谈到对于语文教学以及教师素质的一些看法时说“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他认为“学习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从近处来说,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君主。”虽然,这些话里含有封建礼教的色彩,但我们不能否认: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明白事理、有社会责任感的完整的人”。语文的工具性固然很重要,但是离开了人文性谈语文教学,那是在做毫无意义的劳动。只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之我见

文学院孙静_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大)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之我见

文化与人文性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