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悟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感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师必须创造条件,用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会感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感悟,真正使学生感有所得,悟有所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感悟 对话 自主 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提高听话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感悟。

一、在对话的过程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阅读教学中强调“对话”,是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文本,教师和文本形成的三级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获得情感体验。

(一)创设民主、信任、和谐的对话情境,让对话走进学生心灵

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过程,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氛围,以师生互相唤起,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为宗旨,指向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民主、信任、和谐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

教学《燕子》一文时,先让学生找春天,自己绘一幅春天的图画,课堂上演唱歌曲《小燕子》,通过图、文、曲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提出问题:“燕子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的美?” 从情境中,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说出自己的想法:“燕子有美丽的翅膀。”“燕子穿着一身花衣。”“燕子飞得很快。”“燕子飞回来了,我感受到春天很美。”学生的这些想法,正是他们的心声,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让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体验

学生与文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阅读教学的三组互动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这三组互动关系。

1、与文本互动。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共同成长的平台,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品的意义就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选取的,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可以凭借自己的文化水平与文本在阅读中进行对话,会心交融,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凭借文本,借助文本提示、课后思考练习及相关资料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构建知识,归终达到学生与文本的交织。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如何让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呢?可以找一些松树的图片资料和影片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犹如走进了美丽的黄山中,思维很快打开了,学生就会很快借助相关资料与文本对话,就会自主思考问题,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获取新的体验。

2、师生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教学的对话不仅仅是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是师生双方各自精神的敞开和彼此的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不能以解读为代表而忽略了文本所隐含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要做到:(1)巧妙点拨,引导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对话的本质,要求每一位学生参与发言,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所回答的问题是否会引起其他同学的

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的、积极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巧妙点拨与评价,让学生在对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方法,(2)恰当地设计话题。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等设计对话的话题,便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善于倾听,恰当评价。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认真倾听,把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桃花心木》一文告诉我们:要想生存,必须想方设法的面对挫折,找出方法,克服困难,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师:种树人是怎样中桃花心木的?

生: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浇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时间也不一定,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

师: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为了让树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长。 师:种树的结果怎样呢?

生:桃花心木慢慢地长高了,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么从种树人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生2:我们要像桃花心木一样,不依赖别人生活,要学会独立自主。

生3:我们在生活中要想方设法的克服困难和挫折。 … …

以上师生间的对话,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能够放开思路,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厚哲理。

3、生生互动。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群体实践活动,也

是一种学生的交流活动,教师要留给学生交流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感悟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这一唯一途径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他人、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知识,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按阅读提示,围绕重点来理解课文,预习中要能画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让学生产生查阅和探究的动力,产生争论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次要明确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能弄清学习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有学习的方向,就能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阅读教学要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

阅读教学应扩张开放自由多元化的精神空间,让学生自主寻找选择问题答案的现实可能,培养学生个体的思维发展和精神体验。《轮椅上的霍金》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面对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中,抓住霍金受到病魔地残酷折磨下依然进行科学探究地事迹,让学生体会到霍金是一位非凡地科学家,教育学生学习霍金勇敢顽强地伟大人格。学生从而明白: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地磨难和挫折,要像霍金那样,做生活地强者,勇敢地承受磨难,顽强地面对生活,让学生说说哪些语句你感受最深?最后,表达自己的心声,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霍金说点什么?以上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霍金顽强的精神。

(三)加强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遵循自主性、操作性、平等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原则,依靠一系列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其教学基本结构为:

教师(导):导语激趣 答疑解惑 引导点拨 深化评价 巩固学会 教学过程

学生(学):主动阅读 讨论交流 操作练习总结归纳 延伸阅读

加强教学的双向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学生学会阅读提供了条件,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追求生活

(一)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的生活。

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体会语言之美,感受祖国之美,体会幸福的生活,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语文教师应该有力的运用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把学生带进幸福的生活乐园。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优美的小诗,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歌唱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在教学中,抓住“像春天”、“像朵多花儿”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大家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扑面而来的和煦春风,在小鸟带领下赶来参加节日庆祝时的欢乐、幸福情景。课文把花儿、白杨、小鸟当作人来写,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烘托出孩子们愉快的心情。抓住“感谢”“健康”、“成长”等词语,体会孩子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通过着首小诗的学习,学生真正领悟到: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快乐的。

(二)运用语文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积极生活目标

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所以,在组织生活教育时,把和生活相关的语文资源作为生活教育的重点,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把语文技能和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利用语文资源让学生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

四、让阅读过程充满体验和创造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主观态度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充满体验和创造的过程。

(一)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不像自然科学中问题的结论是唯一的,文章是针对具体事物和现象“有所为而作”。文章是生活的体验,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充满发现、质疑和探究,不同个体的阅读及其个性化,教师应当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当给予适当的评价。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苹果、桃子、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产生爱慕之心,”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作者的说法,苹果、桃子、石榴它们的外表美,味道也美,高高的挂在枝头,说明它们很自信,敢于推销自己,这样的人才会被人认可,才能吸引人们,所以我更喜欢苹果、桃子和石榴。”这位同学的回答的确有新的体验和理解,于是我对他的感受给予了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于思考敢于回答。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每个学生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过

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质疑,开拓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与探索中就会有新的发现,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在语文阅读中感悟

在兴趣中感悟阅读的魅力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浅谈“从感悟中学会赞美”

在朗读中感悟

在感悟中提高

在成长中感悟

在体验中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

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在阅读中学会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会感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