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3_01语言的演变(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6: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言的演变

吕叔湘

教学目的: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培养对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今汉语变化的规律及说明方法(举例法、分项说明法)。 难点:古代汉语的语义。 教学设想:

通过师生互动,列出本文提纲,熟悉本文例子中提到的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听过这个笑话,大家也许都会笑这个秀才真是“酸得倒牙”,买弄文字,结果卖柴人听不懂,他也没能买到柴。

但是如果我们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呢?

原因是秀才说的话中很多词当时口语中已不用了,对不熟悉古代文字的卖柴人来说,怎么听得懂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语言也是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语言变化方面的知识。学习《语言的演变》。

二、作者及课文简介 吕叔湘(1904-1998),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2003年9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

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全文分四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

一、

二、三。

三、解题

本文的题目的《语言的演变》。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语言”,还是“演变”?是演变——演化、变化。本文就是讲语言的变化的。这说明本文是属于说明文中的“事理说明文”。

四、研析文章

(一)学生自读全文

1.根据简介,给三个部分标出题目。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演变的? 3.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的语句,并标上序号。

(二)分析文章

1 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

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第1段) 问题二: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比较法——古今比较

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 明确:1.字形 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3.语法

问题四:作者在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时,除使用举例法、比较法之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分项说明。

问题五:体会第一部分写的作用。

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总写,下面

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

过渡语:

问题:大家看第

二、三两部分从哪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明确: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

本文第一部分举《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头一段为例,通过这个有趣而又典型的语言现象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短短一段中,有古今一致的字,又有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两样的字;有即使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部分的字,又有意义没有改变但现在使用受限制的字;还有这里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了的字;既有语汇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又有在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一段语言现象比较典型、复杂,所以只需一例便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这一段邹忌比美的故事,生动有趣,是人们很熟悉的,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也容易为读者理解。

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

问题一: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语句。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l段);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第3段);

4.生活的改变,使许多词的意义起了变化(第

4、第5段)。 (1)词义的扩大(第6段); (2)词义的缩小(第6段); (3)词义的转移(第7段); (4)语义的弱化(第8段)。 换一个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 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

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9段); 3.有些词的变换是由于忌讳(第11段)。

这一部分既说明了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情况,又指出了变化的原因。 问题二: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法、比较法、分项说明。

问题三:本文举例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2 明确: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第三部分: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

问题一:在语音、语汇、语法三者说明中,哪个最详,哪个最略?为什么?

明确:语汇最详,语法最略。因为语法与语汇、语音相比,最富稳定性,古今变化不大,所以写得最略。 问题二: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 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

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明确:由于汉字不是标音为主的文字,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样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其实古今汉语语音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文章边举例边说明古今语音变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

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就“平仄不调”了; 又其次,一些用形声法造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读就不可理解了。

(三)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头一段为例来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运用了举例说明的写法。接下去便分别从字的意义、用法不同和语法也有差别两个方面来说明;在说明字的意义、用法的不同时,又分三种情形一一说明;在说明意义没有变,但现在不能单用的情形时,又分“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些都是用了分项说明的写法。在分项说明时,又逐条举例。另外,在说明古今语法方面的差别时,既说这句话古代怎么说,又说这句话现代怎么说,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运用了比较说明的写法。这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古今汉语的差别说得清楚明白,给人留下了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

本文语言通俗、准确、严密。例如:“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这一段,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并且用“作为连词的”、“表示从属关系的”、“起指代作用的”来分别限制“而”、“与”、“之”和“者”,又用“只见于”、“只用于”、“不大用于”、“尤其不用于”来说明这里所说的“而”、“与”、“之”、“者”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3_11美美与共(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1_03六月,我们看海去(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

3_02汉字王国中的“人”(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修订)

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配套习题 苏教版必修2

笔的演变教案(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非攻》教案苏教版

语言的演变分析

3_01语言的演变(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
《3_01语言的演变(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版配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