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台阶》教学设计 语文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2: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台 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农民勤俭和坚韧的性格。

2、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把浓厚的情感蕴含在叙述中的叙事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为我们展现了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体会作者把浓厚的情感蕴含在叙述中的叙事手法。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 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1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4、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台阶 李森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农民勤俭和坚韧的性格。

2、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把浓厚的情感蕴含在叙述中的叙事手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为我们展现了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2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体会作者把浓厚的情感蕴含在叙述中的叙事手法。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 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自学指导: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4、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5.合作研讨。

自学指导: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3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6.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A: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B: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3)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5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当堂训练:

1、“感悟亲情”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父亲和母亲,作一次肖像描写。然后,向父母征要他们结婚或年轻时的照片,作一次肖像描写。把两次肖像作一个比较,以书面形式发表随感。

2、结合篇目特点,为学生推荐关于亲情的感人文章或电影(如:《背着爸爸上学》《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园亲情主题网页

教学反思: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5.合作研讨。

自学指导: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6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6.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A: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B: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7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3)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

××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当堂训练:

1、“感悟亲情”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父亲和母亲,作一次肖像描写。然后,向父母征要他们结婚或年轻时的照片,作一次肖像描写。把两次肖像作一个比较,以书面形式发表随感。

2、结合篇目特点,为学生推荐关于亲情的感人文章或电影(如:《背着爸爸上学》《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建立校园亲情主题网页

教学反思: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小巷深处》教案(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勇气》教学设计 (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风筝》教学设计语文版(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犟龟》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犟龟》教学设计 语文版(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空城计》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忆读书》教学设计1 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6课《黄果树瀑布》(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福建省泉州十中第6课《小巷深处》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台阶》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台阶》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