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鉴赏训练[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词鉴赏训练

http://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运地自偏。

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历来读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的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习题。

登鹊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搂。

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螟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中间两联同是写景,却各有侧重,请对描写的对象和景物特点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斜照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衣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这首诗虚实相间,其中承前启后、化实为虚的一个词是“何当”,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后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散文创作有“形散而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呢?试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1)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2)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10.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太平山上台岳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有人评价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而其中的两个“自”更显诗人匠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2)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兰溪掉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12.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闺,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词的下闺中“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新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诗中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有哪些?

(2)诗的第二联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试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唐)李忱 香严閒禅师

千岩万全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怎样深刻而丰富的哲理?

1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箭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1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

17.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怀吴中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霸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的尾联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

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18.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诗后问题。

探 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它表达了诗人的一种 _____________ 时情感,诗中洋溢着一股 _____________ 的情绪。诗题中的“探”表露了诗人一种 _____________ 的生活态度。

(2)有人评价“万叶千花一手裁”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试说明理由。

19.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少年游 (宋)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名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的的:明明白白。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 _____________ 。

(2)这首词广用典故,下面这些诗句化作了诗中的哪句诗?请写出与此对应的诗句。 ①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

②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③折梅逢绎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①“见”字好。“见”更能体现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于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淬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流露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②“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远眺,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住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①诗歌后两句即景生意,把诗篇推向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广的视野;②前后衔接十分自然;③尾句点题;④表面是直叙登楼过程,实际上却体现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3.颔联写物,颈联写人;颔联动静结合,颈联写动景。

4.(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2)因为诗人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美好的情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弯初升的新月,如同深蓝天幕上挂着的一张精巧的银弓。所以诗人才会脱口而出,赞美这夜的可爱。(注意:这里的“可怜”是“可爱”之意。)

5.(1)同意。因为后两句是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设想。(2)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6.同意。第一句中的“夏”字,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第三句中的“树阴满地”和第四句中的“流莺”均是紧扣诗题,写出了夏的意境。

7.这首诗的“散”与“不散”是指:作品在写景上是放开的,在寓情上是不放开的。作为一首写景诗,本诗取景可谓“散”:就天气情况而言,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而言,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叶、葵花);就自然情况而言,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两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两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因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之情便上下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8.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便越凄凉。

9.(1)“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宫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的。(2)诗人采用民间口语,譬喻妥帖,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10.(1)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于景,景中寓情。这正好是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2)采用象征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谈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表现了诗人恬谈的胸怀与闲适的心境。

11.(1)写法上,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全诗动静结合使画面活了起来,让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了蓬勃生机。(2)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态度。

12.(1)见塞草连天之荒败物景而心生愁意;见中原沦陷而心生愁意;又见秋意,年复一年而心生愁意。(2)词的下阕中“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渔翁(隐士)的形象。这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感慨情怀。

13.(1)夏日;青苔、绿树、南风。(2)拟人。(3)兴奋、欣喜;最后一句一“偷”一“又”诙谐而急切,一“开”一“翻”细致而准确,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14.描绘了不辞辛劳险阻,汇涓流以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它寄托的哲理有:①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 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②具有远大理想志向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会继续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15.(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反衬,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贵品性的思想倾向。

16.(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清景中。(2)联系写作之背景,这首诗实乃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

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

17.(1)一是用“柳”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2)倍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18.(1)闲情逸致欢畅惊喜(喜悦)积极追求。(2)同意,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万叶千花”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所见之景,更是想像之中百花斗研的春天的气象;“一手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之神的造化之功写活了,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19.(1)梅 (2)①更忍向、笛中闻。②江南节物,水昏云谈,飞雪满前村。②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3)表达了诗人被冷落的惆怅和伤感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综合训练

古诗词鉴赏考前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训练[优秀]
《古诗词鉴赏训练[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