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学感觉概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一)定义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种类

⑴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⑵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二、知觉

(一)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二)种类

1.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1)物体知觉

①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影响人对时间估计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种: 人的活动内容;情绪和态度;年龄因素。 ②空间知觉

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等。空间知觉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③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依赖于许多主客观条件

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照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似动现象。

(2)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②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③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B.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C.社会投射效应

指知觉者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特性。

有意识的投射往往是知觉者为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D.社会刻板效应

是指社会上的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刻板是它的根本特点

它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 (3)错觉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视错觉,还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以及时间错觉等。 产生错觉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由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2.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3.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

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二者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均为感性认识过程;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

3.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很少产生孤立的感觉。所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2.感觉只需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需各种感官共同的活动。 (1)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主要是由外周感受器、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以及相应的神经 中枢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三个部分协同活动的结果。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 的感觉器官。 感觉产生的条件是:

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 相应健康的感觉器官

(2)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产生是大脑皮质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

首先,皮质感觉区对感觉信息进行最初步的分析,使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接着言语活动直接参与知觉的形成,即把知觉对象纳入一定的范畴系统中。

四、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实验。他们让志愿者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纸板做的套袖和厚厚的棉手套,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除了吃饭和上厕所),时间要尽可能的长,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感觉剥夺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感觉障碍概述

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概述9

教育心理学概述(推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设计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讲稿

感觉肌理 教案

感觉统合教案!!!!!!!!!!!!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感觉

心理学感觉概述教案
《心理学感觉概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