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翠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0: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翠鸟

《翠鸟》一课的前三个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后两个自然段讲孩子们在老渔翁的劝阻下打消了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而是远远地欣赏,其情感发展由喜爱到真爱,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希冀。作者将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写法自然融入其中,使活灵活现的翠鸟呼之欲出,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流露笔端。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展开想象等方法,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动作特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悟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及感情的变化。

4.在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一)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小鸟,你们听(课件先播放鸟叫声,随后出示翠鸟的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鸟的名字中你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很会抓鱼,羽毛的颜色应该很鲜艳,很漂亮等。) 2.小结:看得出,同学们对翠鸟都十分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漂亮的小鸟吧!

(二)初谈印象,感知全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并思考翠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全班交流:(学生:翠鸟长得很漂亮,是种很可爱的小鸟„„找出第一自然段的相关语句。翠鸟捕鱼的动作真是太快了„„找出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教师随机板书:外形、动作)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体会喜爱之情 1.自读课文,初感美丽

师:刚才很多同学一下子被翠鸟美丽的外形吸引住了,(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描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标画出相关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爪子、羽毛、眼睛、嘴,并板书:爪子、羽毛、眼睛、嘴)

2.细读品味,感受美丽

师:请同学们再用心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翠鸟的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方案一:(学生谈到翠鸟的小爪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读出小爪子的特点。)

预设方案二:(学生谈到翠鸟的眼睛和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读出翠鸟眼睛和嘴的特点。)

预设方案三:(学生谈到翠鸟羽毛鲜艳的颜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则进行如下引导,进行重点研读)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

师:看来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出笔来将这几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画下来。(课件出示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

师:你看,在一只鸟的身上呈现了这么多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啊!(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鲜艳)

渲染激情: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么多颜色都呈现在一只翠鸟的身上,再加上它那红红的小爪子,灵活透亮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该有多美啊,怎么读呢?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受翠鸟羽毛美丽鲜艳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加深对“鲜艳”一词的理解,促进学生朗读,加深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领会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师:翠鸟长得漂亮,作者写得用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几句话都用了比喻的写法,随机板书: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屏幕上的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哪句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课件出示对比的两个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和翠绿色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并谈出体会:(第一个句子更好,比喻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了;加上作者的想象,我感觉翠鸟更加可爱了。)

师:作者为什么能将翠鸟写得这么可爱呢?(因为翠鸟本身就是一只特别漂亮可爱的小鸟;因为作者这样写,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因为作者也是十分喜爱翠鸟,在作者的眼里,翠鸟像个小精灵,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它不仅戴着头巾,还穿着外衣和衬衫,那么美丽和有趣。)

师:这样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使作者细细地欣赏着它,久久地注视着它。那你们喜欢这只可爱的翠鸟吗?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既可以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又可以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二)感受翠鸟敏捷的动作,体会赞叹之情 1.自读课文,初感敏捷

看来翠鸟的美丽外形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了,(板书:美)那么翠鸟动作的迅速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课件出示

2、3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的

2、3自然段,画出写翠鸟动作迅速的词句。

2.细读品味,体会敏捷

(1)抓住“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句,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学生谈到“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句的感受时,课件出示“翠鸟鸣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我们先来读读屏幕上的句子,再读读书中的句子,你能发现什么?又从中感受到什么?

翠鸟鸣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学生谈出对“贴着”与“疾飞”的理解与感受)

师:透过这两个词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翠鸟几乎是擦着水面飞的,而且速度非常快,一眨眼的工夫就从你眼前飞远了;飞行时的动作太灵巧、轻盈了„„)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呀?(翠鸟飞行的速度太快了,我真佩服它!翠鸟飞得真是像箭一样快啊!真令人惊叹!)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喜爱之情、惊叹之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这样写多生动啊!(板书:贴着、疾飞)不但能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翠鸟飞行的特点,而且还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感情喜爱之余又多了一份赞叹!

(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对比学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和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在逐步加深。)

(2)

抓住“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一句,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像箭一样”,你能体会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蹬开”“像箭一样”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用朗读表达出来。板书:蹬开、像箭一样)

(3)抓住第三自然段中与小鱼对比的句子,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既然这一段是写翠鸟动作敏捷,为什么还要写小鱼呢?似乎小鱼与翠鸟并没有什么关系呀?同位之间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它们之间有关系,小鱼已经够机灵了,可是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和翠鸟的机灵相比。)

师:这样和小鱼一对比,就更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了?(更让我们感受到翠鸟的机灵和敏捷了。翠鸟的飞行的速度真让人惊叹啊!)(板书:小鱼)带着这种感受和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啊?

(4)抓住第三自然段中写景的一句,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去掉“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内容,与课文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哪种写法好呢?请同学们比一比,读一读。

学生比较阅读后发现:(第二种写法更好。因为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苇秆,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师:课文通过写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更让我们感受到翠鸟动作的迅速和敏捷了,真让人赞叹啊!(板书:苇秆)

(意图:教师通过故设疑问和对比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既体会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又了解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并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3.观看录相,加深感受(教师播放翠鸟捕鱼的一段录相) 4.情境朗读,抒发感情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被翠鸟捕鱼时的情景吸引住了(课件出示配有背景音乐的画面),就这样,我们站在河边,出神地望着这绿绿的苇杆还在轻轻地摇晃,细细的水波还在微微地荡漾,你们的脑海中会闪过怎样的画面呢?

(2)配乐朗读,抒发感情(出示课文

二、三自然段文字,并配有音乐)教师引读:翠鸟鸣声清脆„„(学生接读二三自然段)

(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重温翠鸟轻盈敏捷的飞行及捕鱼的画面,更深地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和惊叹之情。)

(三)讨论孩子爱鸟的想法,体会真爱之情

1.我们现在就站在河边了,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有什么想法呢?(我太喜爱翠鸟了,它不但外形美丽,而且还会捉小鱼!我很佩服翠鸟,它捕鱼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我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啊!„„)

2.看来大家都那么喜爱翠鸟,甚至想捉一只来饲养。小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大家读读五六自然段。(学生回答:“我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板书:想捉、喜爱)

3.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课件出示:“‘课文中孩子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同样看出他对翠鸟的喜爱,可见孩子们是爱鸟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翠鸟是属于大自然的,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才是真正的爱鸟。)

4.小结: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把翠鸟当成自己的朋友,可以远远地看着它,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喜爱翠鸟啊!(板书:远远地看、真爱)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段。(学生齐读)

(意图:通过引入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书与思考中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小动物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变得更深刻、久远,保护动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1.同学们,看看板书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发现。(作者是通过写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这两方面来说明事物特点的。作者在写翠鸟的外形时是言之有序的。作者在写翠鸟的外形和行动特点时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句等。)

板书: 爪子

外形

羽毛(鲜艳) 像„„ (美丽)

眼睛

5 翠鸟

行动

疾飞

蹬开

像箭一样

(敏捷)

小鱼

苇秆

想捉

喜爱

远远地看

真爱

2.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而各种各样的鸟儿用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你们看:(出示鸟儿自由飞翔、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图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慨?

3.学生交流:(大自然中的鸟儿姿态各异、鸣声清脆,带给了人类那么美好的享受;我们人类应该保护鸟儿,保护鸟儿生存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幸福地生活;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5.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番深深的启迪和触动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吧! 教学反思:

6 燕子专列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

一、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火车站,看到这样一幕:

出示: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火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齐读。

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其中,去品味故事背后更动人的一幕。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光彩夺目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情况呢?请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2)学生交流。

(3)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燕子的危险处境。 出示句子: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说说“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迁徙的情景,理解“长途跋涉”,体会燕子正遭遇到极端危险。 (4)雪地里的燕子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燕子的危险处境。

2、感悟政府决策的了不起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决定。男同学来读读这了不起的决定吧! (3).假如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怎么想?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

3、感悟瑞士人民的爱心。

句子:“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同学们,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料峭的春寒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寒到底有多寒?从文中去找一找。 是呀,多么动人的一幕啊!看,在风雪中,在山路上,居民们——(齐读句子)。 ②你看到有谁走出了家门,走进了风雪中?替换“居民们”指导朗读。

③(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顾一切拯救燕子)

你似乎看到了他们在哪儿寻找燕子的身影? 你又似乎听到了什么?

是呀,山路上、悬崖边、岩缝口到处都留下了人们寻找燕子的足迹,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唤。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句话.4.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1)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是怎么做的?请观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2)对照插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3)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小贝蒂不在乎脸冻得通红,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已经读懂了句子,也和政府一样在乎燕子。

三、课外拓展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用情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放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道歌中讲的是什么事吗?

你知道人类关爱动物的事吗? 教学板书: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 贝蒂

救护 教学反思: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清新甜润、清澈见底、裸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小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村庄从美丽变成裸露的原因。

3、理解

2、3小节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书中积累语言。

4、在品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故事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哪些故事?为什么喜欢听故事?今天马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2、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词语

读完的同学先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词语,自由练读 (1)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美)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些词语你感觉怎样?③让我们来读出它的美吧! (2)裸露 扩大 咆哮 锋利(怕)

①指名读②裸的字形:“裸”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果”,就像大地上的树木给人们砍伐了,露出了土地。③齐读。

(3)犁(加图片理解) 喘气儿 一栋栋 (难)

①这些词语可难读了,请全班男同学来挑战一下。②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那你来读一读。重点指导“喘气儿” ③这组词中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可遥远了,你知道吗?这个“犁”

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梨,是木头做的。(出示图片理解)顾名思义:这是牛用来耕地拉的犁④齐读

4、交流: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说、指名说

出示句式:早先,这是一个( )的小村庄,可后来( )。板书:美丽、没有

5、质疑: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板书:?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1、先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吧!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呢?出示第1自然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请同学们读一读,小村庄的美丽,你是从哪句话读到的呢?出示句子 (2)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

(3)你能不能给“森林郁郁葱葱”换个说法呢?“河水清澈见底”怎么说?“天空湛蓝深远”呢?“空气清新甜润”呢?

(4)请你再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

(5)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村庄吗?就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齐读

(6)这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么美丽的村庄、多么好的生活环境啊!简直是想象中的天堂!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今天,这美丽的小村庄还在吗?

(7)请你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这美丽的小村庄已经不在了? (8)一个“早先有过”让我们深感惋惜。这么美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出示,引读: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也——没有了。

(二)探究小村庄的消失

1、美丽的小村庄也——没有了,为什么呢?请你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找美丽的小村庄没有的原因,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 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1)谁找到了?出示句子,你们找到了吗?

(2)再读读这句话,圈圈有关词语,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

“谁家想……谁家想……”:

预设:我感受到大家都去砍树,人很多,被砍的树也很多。 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指名读

人们都去砍树有人管吗?指名读 “一棵一棵”:

预设:砍的树多,村民们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指名读

“拎”:

预设:他们砍树不假思索 ,想砍就砍,随心所欲。

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把他们的随心所欲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

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指名读。

(3) 引读: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村民们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4)点红“砍”,是啊,谁家想盖房——砍,谁家想造犁——砍,拎起斧头——砍,一棵一棵——砍,他们是多么的随心所欲啊!齐读 板书:随意砍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过渡: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还想干什么?出示句子,这砍下来的一棵棵树都变成了什么呢? (2)引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工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齐读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过渡:当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当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出现的时候,村民们停止砍伐了吗?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 (2)你再读读,边读边圈词语,又读懂了什么? (3)交流:

“一年年、一代代”:

预设:从中我体会到他们砍的时间相当长,不知砍了多少年多少代。指名读

师小结:今年砍明年砍后年也砍年年都砍,这叫一年年;父亲砍儿子砍孙子还砍代代均砍,这叫一代代。板书:年年代代 “不断、不断”:

预设:他们简直是肆无忌惮、乱砍乱伐、树木越来越少了。指名读

(4)10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200年过去了……山坡上的树木所剩无几了。齐读 (5)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吗?从哪看出来?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请你写在书上。 (6)是啊,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空气

不断被污染,河水不断变黑……)这里的一切都被毁了。 (7)引读:(边读边出示树木被破坏的图片)

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不再清澈,空气不再清新,这都是因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灾难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只是这个小村庄的村民完全不知道,他们还是随便拎起斧子,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不会说话,不能拒绝人们的砍伐,土地也不会说话,不能倾诉自己多么舍不得,他们都只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8)同学们,你们看,这么美丽的一个村庄,因为人们的随意砍伐,环境被破坏得越来越严重了。让我们拿起书本读读课文第

2、3自然段。

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是因为小村庄的人们年年代代随意地砍,还会有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森、柴、栋”

2、学生观察,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这三个字中就有很大的不同。

3、师范写生字,生练写。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年年代代随意砍 没有

教 学 过 程 (第 2 课时)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

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

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二、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8 路旁的橡树

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

2、反馈:

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

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 ① 工程师救了橡树

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 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 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②工人救了像树

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b、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c、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d、“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试着想像:工人们为什么沉默不语?叹气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 小结:这棵橡树就因为工程师与工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被成功地保护下来了,那么,此时此刻你真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你就这件事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三、感情升华,环保教育

1、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我们地球的环境受取了哪些污染?我们人类为了改善环境

都做了哪些工作。

2.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

1、4。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 。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

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 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 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

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 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