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犯罪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成因分析

学院:教科院

班级:1121

姓名:秦琼

学号:110920

43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成因分析

摘要:当今,杜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日益复杂,未成年人出现行为问题机率增大,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成因,本文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提出对策,防止行为问题的恶性发展,使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未成年行为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崩溃。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环境,未成年人在思想上的困感、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使行为问题日益加剧。未成年人行为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是一个杜会问题。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也称为“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障碍”,指未成年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心理冲突、环境刺激或机能失调等原因而导致的偏离常态、违反社会规范的不良心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适当行为。[1]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渐趋成熟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人员来说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问题。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一项对全国 22 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未成年学生问题主要集中在自卑、抑郁、浮躁、叛逆、嫉妒、自私等方面,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未成年学生产生了说谎、逃学、偷窃、暴力行为、离家出走、自杀等问题行为,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下:

主观原因:

首先,未成年人对个人的认知上存在缺陷。未成年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经历着一个巨变,但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加之思维的片面性,他们无法对自我做出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极易走向幼稚、荒诞的极端。他们有的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中肯意见,有时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错也不肯承认,甚至明知故犯,一错再错,最终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还有的就妄自菲薄,他们由于偶尔的一次不被社会、学校认可,就认为自己已经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于是自暴自弃,并且把自己的蜕变归咎于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种种不良行为不但毫无罪责感,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

其次,未成年人对他人的认知缺陷。一方面,处于叛逆期的未成年人对父母、老师的教导大多持抵触、逆反的态度,有时,对于长辈的正面规劝甚至会产生敌对!仇恨的情绪。因此,他们拒绝听从长辈的建议,我行我素,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以为然,并且很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感到骄傲。另一方面,随着自主空间的拓展,未成年人易于形成不良的社会交往,如遇到不法分子的教唆和诱导等\"由于其年龄、阅历、学识的局限,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相对滞后,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往往容易混淆是非,不辨善恶,再加上模仿、从众的心态,未成年人很容易和这些不良团伙混在一起。

最后,未成年人自己的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那些具有人格缺陷和不良心理品质的人,对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并通过进一步的强化和泛化作用而形成某些错误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 这

些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俯视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发生扭曲,促进了行为问题的形成。

客观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其中,家庭的物质环境、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期望水平、生活习惯、兴趣志好、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结构、亲子互动以及父母自身的官行等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使每一个家庭呈现出独特的家庭环境,有力地影响未成年的身心发展,并且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统一性,家庭的教育形响其有连续性和潜移默化的特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多数情况下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是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进行的。最初的杜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开初总是以父母的言行为榜样,以父母的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棋仿、同化、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念体系。因此,父母的不良育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偏差行为习得的反面活教材。因此,家庭结构缺陷、家庭缺乏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以及有问题家庭等不良熏陶,都极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出现。

2、学校教育环境因素

一是教师管教失当。教师过于放纵可能会让学生行为不检、散漫随便;过于严苛又会让学生恐惧学习或消极反抗,皆会造成师生关系不佳,进而班级气氛低迷,更谈不上学习效果。二是学校政策不佳。因升学率压力给予学生在课业上的过多负荷、教学内容索然无味而使学生抗拒畏惧,进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法令不当、执法标准及教条内容不符合现时潮流,会造成学生压力过大及无所适从,也使学校对学生偏差行为的处理颇感压力及困扰。三是学校环境不良。如校园空气污染或噪音干扰,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或都市地区空间拥挤,学生人数过多,无适合场所活动,也会使冲突增加,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

3、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型期,人们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等都受到新的检验和挑战,社会无序和失范现象普邀存在,如拜金主义思潮泛滥、贪污腐败现象、社会分配不公等种种不良因素的示范效应,为涉世不深的未成年行为问题提供了心理环境和社会土城。同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中的焦点。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以及电脑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在各种传媒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包括基力、恐怖或色情等,对于未成年人的各种行为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贵任。耳濡目染,经由观察、模仿、学习,久而久之,孕育、出现了行为问题。同时,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游戏场所无法自拔,甚至有人为了上网玩游戏或偷拿父母的钱,或路劫同学的钱,或开始行窃。这些社会不良诱因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未成年。

4、同伴群体因素

在青少年期,父母的影响逐渐让位于同伴、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代沟”现象的存在或者由于许多未成年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更倾向于对同伴群体的认同,同伴群体为未成年提供了互相模仿的对象、影响着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研究表明,许多未成年的问题行为是在群体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受到同伴压力而做出趋同群体的行为,对群体一致性的寻求常常使其在各方面无条件地遵从群体的理想、行为标准和道德观念。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改善对策

1.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主观上需要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懂得心理协调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施以有效的影响,使其从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健康的理论体系,懂得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所存在的针对性问题,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

系,真正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实施家庭—学校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健康的心理行为不仅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安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更是其成年后家庭生活和谐发展、社会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对于个体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未成年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行为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职责。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为未成年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是家长以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家长的身心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对待生活的态度、家庭教养方式、夫妻婚姻质量和家庭地位,都对未成年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学会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知道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少一分苛求、少一份指责,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

3.依据未成年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就教育自身的发展来说,我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正处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时期的未成年学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自身变化的差异性,因此,针对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教育,无法寻求固定不变的教育模式,需要依据其不同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教材和教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

总之,对未成年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事。全社会应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例如医院、卫生所,邀请专家讲座、心理影音、课堂教学、心理咨询、社团活动、同伴教育等,同时通过组织同学参加活动,减少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问题的产生,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鲜霞,青少年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南洛阳理工学院教学

与管理, 2012(7):72-74

[1] 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29(5).

[2] 海慧芝,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北京日报,2010-06-10.

[3] 静进.儿童行为问题的社区干预.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

[4] 马佳,孙晓勉,何珊如,等.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社区干预模式探讨.中国妇幼

健康研究, 2006.

[5] 马什 EJ,沃尔夫 DA.异常儿童心理学(第 3版).徐浙宁,苏雪云译.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9.

[6] 蒋玲、高守良,中学生行为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23-25

[7] 李晓蓉,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思路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12-15

[8] 陈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心理矫治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0年5月

青少年犯罪

弱势群体犯罪

弟弟犯罪

青少年犯罪

犯罪检讨书

犯罪心得体会

农村犯罪

青少年犯罪

犯罪思想汇报

犯罪题目

犯罪作业
《犯罪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