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就是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就是我》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 【学情分析】

天地小学二(1)班有3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比较自信,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少数学生对自己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外貌、爱好、特长、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外貌特点有些会随成长改变而有些不会,能客观认识自己;初步了解身体的健康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应对自己负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能够悦纳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自我欣赏,能够悦纳自己。 【教学准备】

小镜子、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外貌不同——我就是我 1.出示照片,找自己,找老师。 2.看镜子,交流长相特点。 3.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看照片、照镜子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长相特点,体会每个人长相的不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外形有些会随着成长会改变而有些不会,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同时渗透健康生活习惯教育。)

二、爱好不同——我就是我

- 7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如果我是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如果我是他》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价值,以赞赏的眼光看别人,本课主要是激发儿童内心深处与人为善的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愿意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2.行为与习惯:能反思自己的言行,与人交往时能体谅别人的心情,初步形成理解他人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明白与人相处要相互理解,能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4.过程与方法:通过心情互换体验、辨析模拟等实践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初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初步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境导入,引发“换位”

看学习伙伴一天的特殊经历,换位体验,引出话题。

二、联系生活,体验“换位”

1.交流发现:身边的人最近有哪些不顺心的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家长入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2.典型剖析,体验换位思考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引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

- 9

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你真棒》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 我 他》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生认识他人的水平和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由于低年级儿童的经历有限,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评价他人和顾及他人的感受。基于这种情况,培养孩子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能力目标:以恰当的方式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情感目标:通过被人夸奖,树立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帮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难点:提高发现他人身上优点和长处的能力,真诚地赞美别人,在体验赞美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感悟“棒”

1、课前全班同学一起唱歌。

2、刚才小朋友们歌唱得真整齐,歌声真动听,让我也陶醉在其中了,你们真棒!我们班除了歌唱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表扬呢?(生回答)有这么优秀的班级,一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组成的,今天呀我们就来夸夸这些同学。

二、活动体验,寻找“棒”

1、课件出示画面。

我要夸奖( ),是因为(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班里表现好的同学,其实能找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你的优

- 11

怎么办好,那今天我们擦亮眼睛去找找他的优点,来帮助他解决烦恼,好不好?

5、学生出金点字,然后用适合的方式去表扬他。

小结过渡:赞美别人能够带给人快乐,你愿意带给别人愉快的心情吗?赞美别人,我们首先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欣赏它,尊重它,然后把它表达出来。

三、优点对对碰,夸夸其他人

(一)夸夸身边人

师: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许多优点,那除了同学,在你身边,你觉得还有谁值得你去表扬呢?

生1:妈妈,因为„„ 生2:外婆,因为„„ (教师适时评价)

(二)夸夸陌生人

1、不仅小朋友们希望得到夸奖,你们的长辈希望得到夸奖,其实生活中一些你们不认识的陌生人也希望得到你们的夸奖,哪怕是一点两点,他们都会非常开心的。你们想赞美他们吗?准备用什么方式赞美他们?

2、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

得到别人的肯定,受到别人的夸奖,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赞美,学会说“你真棒!”让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说一说。(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1、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在准备学习之初,就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创设最佳开端。在上课前,教师通过让学生一起唱歌,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教师又通过课件画面渲染、集体交流、魔术袋展示等多种活动,使愉悦的氛围得以延续。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才会有成效。

2、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层次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赞美同学——赞美身边的人—

- 13

《你真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我在班级中”的延伸。教学主题是关于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初步懂得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喜欢和同学交往”、“能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等目标,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愉快地步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你真棒》一课,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点身边发生的事,指导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真诚地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由此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本课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和长处,欣赏别人;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感受到真诚的赞赏和鼓励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对周围的事加以评论,明确是非对错。

2、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4、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学习真诚地赞赏别人。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对话获奖,揭示课题“你真棒”

1.对话获奖,感受“我真棒”,体验快乐情绪,唤起学生成就感。 2.从 “我真棒”中的“欣赏自己”,引出“你真棒”中的“欣赏别人”。 揭示课题《你真棒》。

二、创设情景,感受体验“你真棒”

- 15

一、立足于儿童生活,体现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学会欣赏别人是培养健康人际的重要内容。《你真棒》旨在从小关注别人的优点,从不同角度认识身边同学的不同长处。分析教学编排意图,知道这是关于最初人格状态的教学。基于人格培养的特征,教学应依托于“人”,而“人”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特质的人。在此的“人”,指的是处于“接触班集体”的学龄儿童。这样的儿童,具有“童年生活”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将儿童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土壤。具体体现在:

1、尊重认知规律,实现价值迁移。认识别人的优点,从认识自己的优点开始。在揭题环节中,从欣赏自己的奖状开始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然后引出认识别人、欣赏别人。这种认识和欣赏是“儿童的”“生活的”,实现两方面的价值迁移:一是认知迁移;二是情感迁移。当然整个设计中都遵循了学生道德认知的规律:认知——体验——实践。

2、模拟生活情景,对话“儿童”心灵。在剧场评议中,通过观看赛场上的场景,引起了学生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关注,唤醒学生的参与判断意识,激活学生的“对话心灵”。使话题更具“真实性”“生活性”。

3、挖掘人际资源,突出教育实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学会真诚赞赏。在设计中,挖掘学生群体资源,通过猜一猜老师把赞美卡送给谁,夸一夸某学生的长处,写写、送送赞美卡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人际中,学会真实的发现,真诚的赏识。

二、立足于创设有效的活动,落实并突破重难点

活动是个宝。活动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道德行为形成有突出的作用。本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将“我真棒”的作用以及“我真棒”的真诚表达,贯穿到底。活动中遵循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学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将重难点化解为活动中的猜、读、写、夸等各种形式。

三、立足于双主体的落实,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如何在设计理念上考虑和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课堂设计的又一新问题和必须考虑的环节。我觉得,要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以激情,启能的手段,将知识迁移到能力点、激情点、自然地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在生动、形象、活泼、愉快的双边互动之中,将教师自己的

- 17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的最后一课《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一单元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四课组成。前三课着眼于你、我、他组成的人际关系,而本课则着眼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首先教材运用比喻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诗园”中的“星星”,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集体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通过具体而真实的集体生活场景,初步认识集体生活中要遵循的规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生活,愿意为集体做事,并在集体中生活获得快乐。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初步体会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

2、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世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3、愿意在集体中生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世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难点:在集体中生活获得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题导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特别棒,对吗?

1、师:(出示:45=1?)这是为什么呀?

师:这道题的答案呀,就藏在我们接下来的旅行中,让我们在旅行中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好吗?为了你们这次旅行,老师特别为你们准备了一列火车,看“呜„„火车来了„„”

2、师:小乘客们,你们好!我是本次列车的乘务员兼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

- 19

第二站:故事屋

1、师:故事屋内有两个故事,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故事《蚁国英雄》,你们想先看哪一个呢?

师:你有你的意见,他有他的意见,大家意见不统一,那我没办法了,你们赶快商量一下,帮我想个办法吧!

(板书:商量着办) (板书:集体的决定照着做)

2、欣赏故事《蚁国英雄》 师:①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②如果每只蚂蚁都单独爬出去,结果怎样?

③处在蚁球外围的蚂蚁明知自己会死,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小结:是啊,正是这些被烧死的蚂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同伴的安全,他们真是蚂蚁这个集体里的英雄啊!

(过渡)师:再来看看天鹅他们几个小动物的表现吧!

3、欣赏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 师:①他们为什么拉不动小船?

②请你们帮他们想个办法,他们该怎么做才能拉动? ③集体有了决定该怎么做,请你告诉他们。

小结:相信他们听了你们的意见一定能把小船拉走的。 第三站:大风车

师:走过故事屋,咱们就要向最后一站大风车出发了,快,让我们把火车开动起来,全速前进吧!

1、出示:大风车下正在搞《班级之间》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名称叫《快快跑》以4人小组为一队,参加比赛。

a、分组商量

b、以组为单位制定参赛方案 c、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游玩童心岛,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在集体生活中,遇事要商量着办,做事要相互配合,集体决定的事要照着做。

- 21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校园伟人廊中的居里夫人、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大师的头像导入,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师。通过对大师的了解,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身边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童年故事,找找大师与我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培养崇敬大师鲁迅好学、好问、好动脑筋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对自己的成长有向往和憧憬。

行为和习惯:养成爱动脑筋、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式:学会通过采访周围老师或其他人的方式获取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归纳总结个人的感受。

知识和技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和他们的贡献,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感受、想法的相关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防止学生对大师的误解与神化,关注孩子从大师童年中获得的体会以及对此种体会的内化和提升。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游戏——名人猜猜猜。

依次出示:秋瑾、鲁班、贝多芬、周恩来、鲁迅等名人头像,让学生进行猜测。 这些名人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又称为“大师”。

- 23

走进大师鲁迅的童年。一摇摇到外婆桥,通过听和看的形式了解小鲁迅在外婆家发生的故事,并联系个人经验回忆自己在外婆家的快乐时光,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童年小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调皮爱玩的,找到了相互的共同点,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二摇摇到百草园,通过采访的形式了解小鲁迅在百草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去发现一个好奇、爱观察的小鲁迅,寻找到他身上的优点。三摇摇到三味书屋,通过看视频、听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中感受到小鲁迅的勤奋好学。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小小的乌篷船也开始摇向中国,摇向世界。本课利用鲁迅童年的故事,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大师与自己的相同点,也进一步去发现大师的与众不同之处:原来大师也并非生来就是天才,他们和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小好奇,好学,好探索。

让伟大的大师成为身边触手可及的人是本课设计的宗旨,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大师的故事,从而对大师特具的人格魅力产生倾慕是本课设计的最终目标。

- 25

二、换位思考,学会体谅

(一)换位思考

1、播放录像:《丁丁的故事》

2、发现丁丁的不足,说说自己不喜欢他的理由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内心是怎么样的?播放《丁丁的独白》

4、角色体验:让我们走进丁丁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丁丁的心情吧!

5、你知道吗?你现在的心情就是丁丁的心情。看到丁丁这么伤心,你会怎么做?

6、回音壁:换个位置想一想,心情就会不一样。

(二)学会体谅

1、出示学生当中的一件烦恼事。

2、通过换位思考,解决烦恼,懂得体谅。

三、体谅升华,倾情帮助

1、我们说,能体谅人是一种很美的品德,那如果别人不体谅你,伤害了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2、听录音。小朋友,这就是园园小朋友的伤心事了,如果你是园园,你该怎么办呢?

3、小讨论:有好多的办法,我们试着帮园园选一选,看看哪个办法最好。

4、小结:是呀,与其生气难过,还不如坦然的面对胖的事实,并积极地想办法减肥,这样既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又堵住了别人的嘴巴,这不是很好吗?

四、真诚道歉,善待他人

1、小朋友,你想一想,你有没有不小心伤害了人家,让他不开心了?

2、读诗(出示诗歌)

3、生主动道歉:小朋友,让我们也勇敢地站起来,轻轻地走到他面前,去告诉他,你哪里做错了,并对他真诚地说句对不起吧!

五、总结

愿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永远这样为他人着想,都能永远这样体谅他人,抛开烦恼,抛开忧伤,让我们快快乐乐过每一天!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取材于学生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游戏导入,将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从学生身边烦恼事出发,通过游戏、看录像、音乐渲染等教学手段,

- 27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爱秋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爱秋天》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下)“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秋天,向我们展示了硕果累累,红叶似火,落叶飞舞,桂花飘香,菊花怒放,大雁南飞等等特点。而那树、那花、那果,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独特的景致激发起学生渴望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情感。

二年级的孩子,对秋天已有了些感性的储存。而如何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让他们对秋天的认识更清晰,更有序,同时对秋天的特征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则是本主题内容的重点所在。初看教材,简单的两页图画,外加一首儿歌,这就是本主题第一课时的全部学习内容。然而当我们静心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原本看似无序的画面,其实有着清晰的层次。编者将左右两页的图案是连在一起的,看图的时候要从整体来读图意。第一个图案重在表现的是秋天树叶颜色的一个变化过程,从绿到带黄,到基本变黄。第二个图案重点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欢快地奔向盛开地菊花,侧重点是花。第三个画面则是表现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图片上品种丰富的各类果实丰收了。

素有“天堂”之美称的杭州,其秋天之景,实是让人魂牵梦萦。如何引领孩子领略杭州秋天那独特之美,我将立足教材,结合杭城特有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努力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秋季。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意识以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通过感受大自然中秋季的细微变化,使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充满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 29

(2)愿更多的人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品尝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欢乐!

【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级的孩子,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感性的储存,但是他们的认识是零碎的,是无序的。如何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让它们变得清晰,变得有序,从而对秋天有深刻的体验。本节课我尝试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眼的观察,耳的聆听,嘴的品尝,鼻的闻嗅,手的触摸,以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秋天。

层层递进,深切感受。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材于活动之中。但活动的设计应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我试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为基本设计理念,努力将孩子们原始的生活记忆,升华为一种有效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按照“走进秋天——认识秋天——品味秋天——分享秋天”的设计思路,开展系列活动。为孩子们能够深刻地认识秋天构建一个有效的“活动阶梯”,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得到一种体验,其情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得到升华。

立足教材,挖掘资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活动,自我建构。在设计中我以教材为出发点,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因为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资源才是有生命力的。课伊始,细雨绵绵的春,烈日炎炎的夏,还有白雪皑皑的冬,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感受。而我从四季入手,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从整体切入,从而能够激发孩子探究秋天的兴趣。而《秋天的日记》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孩子们课前的调查实践活动,将自己融入浓浓的秋色中。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对秋天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我在“品味秋天”这一环节,努力将杭州特有的秋景引入课堂。满陇那飘香桂雨,太子湾那怒放雏菊,云栖那幽幽的竹径,平湖那高悬的秋月„„这些都是我们杭州所独有的,而且也是作为杭州人的一种骄傲。当然,教育资源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生活简单的翻版。因此,我在秋游杭城的基础上,引领孩子开展“农家乐”系列活动,让他们在全方位的感受中,体验那种秋天收获的喜悦,以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一种升华。

共享秋景,延续快乐。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某个学习单元的一部分,是整组教材的一部分,但更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从生活中走来,亦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在课尾设计了“共享秋天”的环节,旨在让孩子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收获的快乐。同时更能够将这种快乐向广阔的生活延续。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 31

3、教师过渡小结。

(目标:通过对秋季情景的交流、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丰收的、欢庆的、多彩的季节,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秋季的认知水平、欣赏水平。)

二、载歌载舞——赞秋天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2、文艺展示(预设的形式:唱歌、跳舞„„)

3、师点评、小结。

(目标: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延伸教学内容,由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联系到自身个性展示。)

三、来年秋天更美好

1、我和来年秋天有个约会

(1)随机介绍学生中有意义的秋季活动计划。 (2)建议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2、高歌一曲送秋天

(目标:通过以上交流、体验,激发学生对来年秋季的向往,并且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区别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认知水平,我着重采用学生课前调查了解、收集整理、体验感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展开。同时引导、提炼秋季不仅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欢庆的、多彩的季节。抓住秋季是一个佳节最多的季节,如国庆长假、中秋佳节、重阳节这三个有特别意义的节日,渗透人文教育。根据这个宗旨,我设计了三个版块:

一、话说“秋天真美好”,通过对秋季情景的交流、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丰收的、欢庆的、充满各种色彩的季节,以次来提升学生对秋季的认知水平、欣赏水平。

二、载歌载舞——赞秋天,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延伸教学内容,由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联系到自身个性展示。

三、来年秋天更美好。通过交流、体验,激发学生对来年秋季的向往,并且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这三个目标层层递进,又紧扣主目标展开,应该说通过这堂课,真正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爱秋天、向往秋天。

- 33 -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一年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案例与反思

浙教版一上品德与生活《麻烦事我不怕》教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国庆节 1教案 浙教版

品德与生活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