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833语文教学论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3)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0年11月30日

《语文教学论》科目大纲

(代码833)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教学论”考试内容包括关于语文学科与教材、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三、考查范围

语文学科与教材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语文学科发展史的知识,了解单独设科以前的语文教育和单独设科以后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

2、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现代语文学科的地位与功能,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构成与特征,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功能;

4、了解语文教材变迁的基本过程,掌握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特点。

考查内容

一、单独设科前的语文教育

(一)古代语文的情感教育

古代语文的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古代语文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立志乐道、身体力行、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古代语文审美教育提出的审美观是“中和为美”;古代语文审美教育

2 内容与形式包括:礼乐化之、诗文化之、书画化之、自然化之。

(二)古代语文的认知教育

古代语文认知教育内容。识字教育的内容与经验,语言训练的内容与经验,读写训练的内容与经验。

二、单独设科后的语文教育

(一)现代史阶段的语文教育

1、《奏定学堂章程》与语文学科的独立设置;

2、《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至1949年之前历次课程纲要或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表述变迁。

(二)当代史阶段的语文教育

1、当代语文教材的变革;

2、当代语文教育方法的变革。

三、语文学科的性质

(一)现代语文学科的性质

1、言语性

2、思维型

3、知识性

(二)现代语文学科的地位与功能

1、现代语文学科的地位

2、现代语文学科的功能:素质教育功能、基础教育功能、生存教育功能。

(三)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区别

1、语文学科区别于语文课程的特征:空间性、系统性、稳定性、社会性;

2、语文课程区别于语文学科的特征:即时性、选择性、生成性、个人性

四、现代语文教育系统

(一)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构成

1、现代语文教育系统工程

2、现代语文教育系统构成要素

3、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特征:整体性、闭合性、开放性。

4、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功能:认知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技能教育功能、调节控制功能。

五、语文教材

(一) 语文教材的含义;

(二) 语文教材的类型;

1、综合型语文教材的特点;

2、分科型语文教材的特点。

(三) 语文教材的内容;

(四) 语文教材的作用;

(五) 语文教材的编排原则与使用要求;

(六) 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七) 国外语文教材变化及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 考察目标

1、了解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变迁;

2、了解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变化;

3、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4、掌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建议。

考查内容

一、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1950年前后的变化;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950年前后的变化;

三、国外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变化;

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总目标。

语文教学理论 考查目标

1、全面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理论;

2、了解和掌握语文参与式学习的理念、特征、教育功能、设计与实施要求;

3、了解和掌握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方式和要求。

4

考查内容

一、语文教学设计

(一) 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特点原则与步骤

1、语文教学设计的含义;

2、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

3、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 语文教学设计的范式

1、支架范式;

2、情境范式;

3、先行组织者范式;

4、丰富教学范式;

5、听说读写范式;

6、头脑风暴范式。

二、语文教学原则

(一) 教学原则的含义;

(二)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关系;

(三)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性统一的原则;

2、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原则;

3、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三、语文教学模式

(一) 教学模式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教学模式的含义;

2、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 教学模式的性质和作用

1、教学模式的性质: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沟通二者的桥梁。

2、教学模式的作用:一是为各种教学建立较为完备的有科学依据的教学法体系,其可操作性可以使教师摆脱完全凭经验教学的局面,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二是通过教学模式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综合,使教学经验逐步上升为教学理论。

(三) 国外有影响的教学模式

1、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2、莱茵教学模式;

3、凯洛夫教学模式;

4、斯金纳教学模式;

5、杜威教学模式;

6、奥苏贝尔教学模式;

7、加涅教学模式。

(四) 国内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模式

1、上海育才中学“四步八字”语文教学模式

2、魏书生“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

3、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教学模式

4、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模式

四、语文教学方法

(一) 语文教学方法的内涵

(二) 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别

1、言语法:

2、观察法;

3、操作法。

五、语文课程评价

(一)语文课程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1、语文课程评价的性质;

2、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鉴定功能、选拔功能、导向功能。

(二)语文课程评价实施的原则:

1、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原则;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

3、有利于促进校本语文教学研究制度健康发展的原则;

4、有利于促进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发展的原则;

5、多元评价主体、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最优化整合的原则。

(三)语文课程评价的常用方法和类型

1、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2、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

4、认知性评价、情感性评价与技能性评价相结合。

六、语文参与式学习

(一)参与式学习的的基本含义

(二)参与式学习的特征与教育功能

1、参与式学习的特征:主体性、情境性、公平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

2、参与式学习的教育功能。

(三)参与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1、平等参与、共同合作的原则;

2、尊重多元、形式多样的原则;

3、唤醒潜力、建构知识的原则;

4、重视过程、促成变化的原则;

5、理论引领、强化实践的原则。

(四)参与式学习的设计要求

1、目标设计要求;

2、材料设计要求;

3、步骤设计要求;

4、时间设计要求;

5、活动组织要求。

七、阅读教学

(一)阅读的含义与阅读教学的作用

1、阅读的含义:阅读是指个体通过视觉器官从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智力技能,包括认知、动作、情感态度和判断评价等多种因素。

2、阅读教学的作用: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其他语文能力发展。

(二)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鉴赏能力;

4、活用能力。

(三)阅读量化训练的方法

1、SQ3R读书法

2、5W2H读书法

3、七步整体阅读法

(四)阅读教学的原则

1、为学生的独立阅读创设民主环境的原则;

2、教学目标引领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的原则;

3、学生、教师、文本展开多重对话的原则;

4、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的原则;

5、在审美体验中陶冶情操飞扬心灵的原则;

6、理解内容和体认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五)阅读教学的策略

1、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阅读教学要为促进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服务;

3、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和鉴赏能力的形成过程;

5、阅读过程要注重诵读、熟读、精读、多读、速读、跳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6、重视积累、培养语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策略;

7、阅读教学要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陶冶学生情操,开放学生心灵;

8、创造性阅读是一种理想的阅读策略。

八、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含义: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借助教学计划和写作知识,鼓励学生把观察、体验、立意、取材、布局、谋篇的心理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言语表达的过程。

(二)写作的心理过程与写作能力发展规律

1、写作的心理过程:观察积累——引发灵感——经营构思——完成转化。

2、写作能力发展规律:先积累后表达的规律、由模仿到创造的规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规律。

(三)写作训练的体系

1、文体为序的训练体系;

2、知识为序的训练体系;

3、能力为序的训练体系。

(四)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培养读者意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写作情境的原则;

2、鼓励自由表达,要求说真话实话的原则;

3、循序渐进地实施写作计划的原则;

4、从读学写,由模仿发展为创造的原则;

5、先放后收,在轻松氛围中培养兴趣的原则;

6、量化练笔,逐渐提高写作能力的原则。

(五) 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用自己的感情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经历社会;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2、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写作积累素材;

3、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坚持课外练笔;

5、制定切实可行的写作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计划;

6、在综合的语文实践中,在听读说写协同发展中提高写作能力;

7、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写作的个性化发展;

8、发挥写作评价的激励功能,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依靠积极的评价机制创造学生发展的条件。

九、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策略

十、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二)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三)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原则;

2、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渗透多种科学知识的原则;

3、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设计学习活动的原则;

4、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

(四)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

1、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要适合于学生的实践研究;

2、综合性学习方案要目的明确、步骤清楚、任务到人、条件保证;

3、综合性学习过程要强化情境体验、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总结反思等环节;

4、综合性学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更大的发展。

语文教师理论

考查目标

掌握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及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教师基本素质要求、语文教师校本教研、语文教师行动研究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考查内容

一、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语文教师的情感品质

(二)语文教师的智力品质

(三)语文教师的技能品质

二、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

(一)语文校本教研的性质

(二)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三)语文校本教研的方式

(四)校本语文课程建设

1、校本语文课程的性质

2、开发校本语文课程的原则

3、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步骤

三、语文课程行动研究

(一)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二)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语文课程行动研究的方法

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主要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靳健、石义堂主编:《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靳健《后现代文化视野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33语言学概论

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

中学物理教学论考试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833土地资源学考试大纲考研大纲

834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832思想政治教学论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833语文教学论考试大纲
《833语文教学论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