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2 08:37:4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语文教学论

1、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1、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2、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3、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选拔的功能;

4、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课标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我认为这其中的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实践能力是指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完成该活动所必需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改的新理念主要有哪些?

1、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新课改的中心任务。

2、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师业务能力结构,用最优化组合方法,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3、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对学生兴趣的强化 。

4、开放性模式。课程的开放性,教师应不局一格,从单调的课堂里走出来,通过媒体看外面的世界;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环境建构学生的知识和情感。

5、创生性课程。在课标的准则下,课程是由师生这两个主体共同创生和建构的。教育必需超越课本,教师不能成为教本的奴隶,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具体是怎么表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有专家解释道:“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指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突出这两方面的功能。我们相信,科学与人文的统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提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

5、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人文性及其关系的?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说以人为本、突出文化性。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关系: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工具性与文化性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是怎么界定的?

“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有机整合。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其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7、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8、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的有机组成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理念。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行学科间的渗透,有的试题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张扬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加尊重学生的感悟。

3、不再把目光一味地放在题型的创新上,而把注意力放到对试题的考查要求、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上,使命题更加理性化、科学化。

9、你是怎样理解课程资源开发的?

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政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地变革;

三、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学校和教师赋权,改变了课程权力的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

四、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决策的重地,教师成为开发主体。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就在于它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并形成自己办学特色。这也是我们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本土性和创造性转化的原因所在。

10、新课改主张进行怎样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你有什么看法?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分为六大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对三个维度的把握

1、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要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交流。

11、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一、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眼光应该是学生,并且实施教学行为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

二、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以测量的可以评价的,要尽可能地量化和具体化,把隐形的词变成显性的词汇。不要说假大空的话语。

三、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必须要有一定的范围,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的特点是:主体是学生,具体可测量。

12、有效教学的“三效”具体是什么含义?

有效教学的“三效”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具体而言,有效果是针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而言的,即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效率指以少量的投入换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要把课堂变成“有效”的课堂,我们应该在“三效”上下足功夫。

13、教学设计的三大内容是什么?

一是把学生引向哪里,即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是怎样把学生引向那里,即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三是是否把学生引向了那里,即为教学的监测与评估。

14、怎样看待教案的作用?

教案,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其内容无外乎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案是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处理、整合知识信息的知导和组织方案,更是学生群体探求知识奥妙追求美好未来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寸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呈现激活之势。从这一认识出发,教案作为教育者的心智成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学生。

15、谈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

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6、什么是教后记?谈谈你的看法。

教后记,简称课后记、后记、课后分析。它是教师在依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室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于该教案之后,谓之后记。这是不断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研究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它为今后编写教案提供着宝贵的参考资料。长期坚持填写教后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

18、你同意语感论的观点吗?

同意,我认为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是倾心的结晶,大成的著作。在王先生的《语感论》出版以前,我们对语感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肤浅的。我们只能从感觉上说说什么是语感,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时总是缺乏理论依据去支撑。而《语感论》为我们语文老师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语文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感素质;同时要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去。

19、什么是“多元有界”?

新课改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文学阅读恢复了它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伴随产生的另一成果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恢复了它多元解读的本来面目。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 “随便说”、乱解乱读,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多元解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不能脱离文本的“语体”。 一方面,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该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20、语文“三老”指的是那三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

21、就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文只是例子”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22、老师给你介绍的六位著名语文教师的经验要点分别是什么?

一、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二、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三、余映潮:“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

四、洪镇涛: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代表人物。

1、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把语言分为三大类:精粹语言、目标语言、伙伴语言。

2、对于教材的学习。把教材分为三大类:诵读本、阅读本、文化本。

五、窦桂梅:“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主题教学。

六、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法

23、导语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①要新颖活泼,忌平淡刻板。富有新意,形式新颖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平铺直叙,平淡刻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②要庄谐适度,忌庸俗低级。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学生敬而远之,不利于沟通情感;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吸引或挑逗学生,获得学生的好感而说出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应该是有庄有谐,庄谐适度。③要短小精悍,忌冗长拖沓。导入语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不宜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导语内容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与时间分配。

推荐第2篇: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学校传说起于清朝,太平天国时趋于成熟。

B 我国学校传说起于唐朝,宋朝趋于成熟。

C 我国学校传说起于秦朝,汉朝趋于成熟。

D 我国学校传说起于夏朝,商周时代已较成熟。

答案: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语文”通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

B 对“语文”通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学。

C 对“语文”通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章。

D 对“语文”通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艺。

答案:D

3、我国最早发现甲骨文字的地点是( )。

A 北京 B 西安 C 阿房宫 D 河南安阳

答案:D

4、我国通用的语言信息媒介是( )。

A 新闻媒体 B 规范的普通话

C 语音制品 D 影视作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古代“六艺”中,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

A 礼 B 乐 C 射御 D 书 E 数

答案:ABD

2、封建时代常用的蒙学读物有(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昭明文选》 E《古文 观止》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在我国较长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 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 )

答案:对

2、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在 19 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

答案:错

3、语文教育是指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 )

答案:对

4、新中国建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名称由过去的“国文”、“国语”统一更名为“中文”。( ) 答案:错

第二章 语文教育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大语文观”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学校语文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

B 以社会语文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

C 以学校语文教育为主,以社会、家庭、课外语文教育为辅的全方位语文教学活 动。

D 以课外第二课堂为主的语文教学活动。

答案:C

2、语文学科教育系统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科、知识、过程 B 要素、过程、状态

C 学校、教师、学生 D 教师、教材、课堂

答案:B

3、对“及时反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B 学生提问,教师释疑解惑。

C 现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流。 D 教学完毕后的检查测试。

答案:C

4、对“延时反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提问,学生稍加思考作答。 B 学生提问,教师下次讲课时释疑。

C 现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流。 D 教学过程完毕后的教育评估和检查 测试。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语文教育系统的一般特点是( )。

A 整体性 B 层次性 C 单一性 D 开放性 E 封闭性

答案:ABD

2、在语文学科教育的诸多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

A 教师 B 学生 C 课堂 D 教学内容 E 教学方法

答案:ABD

三、判断题

1、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构成了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 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居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具有相同的功 能,形成相同的结构特点。( )

答案:错

2、封闭型的语文教育观念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 为中心”的三中心论,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把教材看作一成不变的知识体系, 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 )

答案:对

3、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可控制的双向系统,可以通过反馈 调整教学结构,改善功能。( )

答案:对

4、一个人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从横向来看,由家庭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语文教育;从纵向来看,它又由学前语 文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育与学校毕业后的语文继续教育组成。 ( )

答案:错

第三章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语文学科教育的价值的一项是( )。

A 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B 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C 教会学生完成语文课程,顺利毕业。

D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C

2、确定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A 教育总体目标

B 语文学科性质

C 学生发展状况

D 环境需要

答案:D

3、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明确规定中小学汉字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是( )个现 代常用汉字。

A2500 B3500 C4500 D5500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一项是( )。

A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B 文学体裁及鉴赏

C 中外名著介绍 D 古代文化常识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目标的层次主要有( )。

A 领会 B 运用 C 分析 D 综合 E 评价

答案:ABCDE

2、语文能力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核心要素,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 听话 B 说话 C 阅读 D 写作 E 情感教育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在国际教育界,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成员

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现的是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 )

答案:错

2、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的子系统(如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的质 量规格提出的比较具体的要求,体现的是较短时期内阶段性、局部性的具体价值。 ( ) 答案:对

3、跟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人格要素,在知识和智能以外,还有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重要因素,常被人们称为“非智力因素”。( )

答案:对

4、美国学者 B.S.布卢姆等人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认为,教育目标分 属于认知、情感和心理技能三大领域。( )

答案:错

第四章 语文学科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语文课程的三级管理形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中央、教育部

B 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

C 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

D 中央、地方、学校

答案:D

2、标点符号、汉字、修辞等属于哪方面的教学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语知识 B 文体知识

C 文学知识 D 文化知识

答案:A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香港中文教育的四个阶段的是( )。

A 唐文 B 汉文 C 中文 D 现代文

答案:D

4、《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 )。

A6 次 B8 次 C10 次 D12 次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湾高中阶段所教授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包括( )。

A《论语》 B《孟子》 C《老子》 D《大学》 E《中庸》

答案:ABDE

2、我国语文学科课程发展的趋向是( )。

A 与学科内容同构 B 与时代需求共振 C 与国际效率接轨 D 与未来发 展相适应 E 遵循传统文化特点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据史料记载,世界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古代的学校。( ) 答案:对

2、古希腊雅典儿童在文法学校中,主要学习阅读、写字和计算。( )

答案:对

3、我国香港的语文课程设置,小学为“国语”,中学为“国文”。( )

答案:错

4、我国台湾的教育制度带有浓厚的自由色彩,学校可以不必依据教育署颁布的 课程授课,能够自拟教学大纲。( )

答案:错

第五章 语文学科教材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是( )。

A 课文系统 B 助读系统

C 作业系统 D 考试系统

答案:D

2、语文教材的功能不包括( )。

A 凭借功能 B 示范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发展功能

答案:C

3、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不包括如下哪种类型?选择正确的是( )。

A 经学教材 B 史学教材 C 蒙学教材 D 文选教材

答案:B

4、“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出 自(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千家诗》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广义语文教材的是( )。

A 语文教科书 B 语文教学参考书 C 语文练习册 D 语文音像材料

E 语文活动教材

答案:ABCDE

2、搞好语文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

A“小语文”与“大语文”的关系 B 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关系 C 智力 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D 分编与合编的关系 E 听、说、读、写的关系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史学教材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导 地位。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必修教材。( )

答案:错

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古代对 1-7 岁的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蒙馆”。( )

答案:错

3、20 世纪 30、40 年代,中学语文教材以孙俍工编的《国文教科书》和夏丏尊、叶绍钧编的《国文百八课》最具代表。( )

答案:对

4、我国台湾国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各类文体所占比例之高,在其他同类语文教 材中是少见的。( )

答案:对

第六章 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播者。

B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材的主宰者。

C 语文教师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者。

D 语文教师是综合智力的开发者。

答案:B

2、我国古代语文的教学过程是( )。

A 识字—读文—讲文—作文 B 识字—读文—作文—讲文

C 读文—识字—讲文—作文 D 读文—识字—作文—讲文

答案:A

3、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不包括( )。

A 文道统一原则 B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

C 语文训练和感情训练相结合原则 D 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原则

答案:C

4、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哪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处于最佳结构状态,实 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选择正确的是( )。

A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B 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C 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原则、教学手段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过程理论包括哪些教学阶段?正确的是( )。

A 预备 B 提示 C 比较 D 概括 E 应用

答案:ABCDE

2、几种常见的基本课型的语文教学过程有( )。

A 预习课型 B 讲读课型 C 讨论课型 D 练习课型 E 参观课型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对我国语文教学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答案:对

2、普通教育学把各种课分为四种类型:学习新教材的课型,完善知识、技能与 技巧的课型,混合课型,检查和校正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课型。( )

答案:对

3、“文”与“道”原是中国古人关于文章评论的提法,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

答案:对

4、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学为主导,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 进的作用下实现的。( )

答案:错

第七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记述文知识、说明文知识、议论文知识和应用文知识属于( )。

A 现代汉语知识 B 古代汉语知识

C 常用文体知识 D 文学体裁及鉴赏知识

答案:C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作用不包括( )。

A 增强语文能力训练的指导性,克服自发训练的盲目性

B 有助于掌握系统有用的理论,改变知识零散的状况

C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D 对课外语文活动起指导作用,扩大学生的视野。

答案:D

3、通过瞻前顾后和迁移渗透来认识同类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异类知识相互作用的 方式是( )。

A 比较分析法 B 纵横勾连法 C 分合练习法 D 归纳复习法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 讲解引导法 B 比较分析法 C 纵横勾连法 D 系统复习法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 )。

A 现代汉语知识 B 古代汉语知识 C 常用文体读写知识 D 文学体裁 及鉴赏知识 E 文学史常识、古代文化常识

答案:ABCDE

2、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分布形式有( )。

A 教学单元中的知识短文 B 册末附录中的知识短文 C 课前的“提示”

D 课中的“注释” E 课后的“思考、练习”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其教学又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 语文能力的需要。( ) 答案:对

2、人的称谓,纪年、月、日的方法,地名、官名和科举名称等属于文学史常识。( )

答案:错

3、在实际的教材构成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课文、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它们既紧密联系又各成系列。( )

答案:对

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精要、好懂、有用”。精要是教学方法方 面的要求,好懂是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有用是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 ) 答案:错

第八章 阅读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杲”字,即日上树梢,表示明亮的意思,属于认字的哪种方法?正确的 是( )。

A 直观认读 B 形似比较

C 说事辨声 D 以音类推

答案:C

2、逐字逐句深入钻研,咬文嚼字的一种阅读方法是( )。

A 朗读 B 默读 C 精读 D 略读

答案:C

3、字、词、句的认读,翻译训练、学习知识、理解思想内容,是哪种课文的阅 读教学内容?正确的是( )。

A 记叙文 B 说明文 C 议论文 D 文言文

答案:D

4、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有不包括( )。

A 认识作用 B 逻辑作用 C 借鉴作用 D 思想教育作用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阅读教学的作用包括( )。

A 吸取知识 B 掌握读书方法 C 开发智力 D 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 用 E 产生审美教育的作用

答案:ABCDE

2、阅读能力的构成包括( )。

A 认读能力 B理解能力 C 评价能力 D 翻译能力 E 阅读技巧的运用 能力

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诉诸理智,而且常常诉诸情感,因而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进入课文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

答案:对

2、对成语典故和外来词加以解释,是句的认读方法。( )

答案:错

3、适当背诵一些议论文是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一个好办法。( )

答案:对

4、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角度来说,一课书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 阶段:导读阶段、教读阶段、自读阶段。( )

答案:错

第九章 作文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作文直接命题的是( )。

A 全命题 B 半命题

C 情境命题 D 隐命题

答案:C

2、《假如我是市长》从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划分属于( )。

A 感想型 B 引申型 C 想象型 D 批驳型

答案:C

3、“改”是对作文的有关部分作调整和修正,不包括( )。

A 增删 B 调 C 换 D 总批

答案:D

4、《习惯》从作文的内容和结构上划分属于( )。

A 概念型 B 关系型 C 论点型 D 对比型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作文讲评的主要方式有( )。

A 综合讲评 B 专题讲评 C 典型讲评 D 佳作讲评 E 对比讲评

答案:ABCDE

2、修改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正确的是( )。

A 深化主题 B 取舍材料 C 调整结构 D 推敲文字 E 反复阅读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岗位》《灯塔》《习惯》可以写成各种文体,能扩大学生撰文的自由度,属于 作文命题的全命题方式。( )

答案:错

2、由教师提供一个单一的或多角度的情境,供学生思考、选择的命题方式叫结 合实践命题。( )

答案:错

3、作文评改应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要少就多改。( )

答案:错

4、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阶段。( )

答案:对

第十章 听话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说话和( )的能力。

A 听话 B 记忆 C 表达 D 理解

答案:A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听话能力”的要求不包括 ( )。

A 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 和中心

B 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

C 敢于在公开场合说话 D 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答案:C

3、一些人口才欠佳,说话拖沓冗长;还有一些人说话时省略某种成分或者话语 残缺,这就需要训练学生听说时的哪种能力?正确的是( )。

A 辨音识义 B 记忆整合 C 理解语义 D 评判话语

答案:B

4、哪种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话中的辨析、鉴赏、评论能力?正确的是( )。

A 读(说)——听——评 B 读(说)——听——测

C 读(说)——听——述 D 读(说)——听——记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听话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 )。

A 辨音识义 B 记忆整合 C 理解语义 D 评判话语 E 积极表述

答案:ABCD

2、听话心理过程一般包括( )。

A 注意指向 B 接收话音 C 理解语义 D 储存信息 E 做出反应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完整的听话训练应该是(说者)输出——(听者)输入——(听者)输出的 方式。( )

答案:对

2、听说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训练听说能力,而且包括训练听说的态度。( )

答案:对

3、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或听读某些语段,教师只说一遍而不再重复, 要求学生听完后马上复述原话或者概要复述。这样的训练次数多了,学生因“习” 而“惯”,就能形成瞬间记忆的能力。( )

答案:对

4、“读(说)——听——述”是对听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理解并努力回答的技能 训练。( )

答案:错

第十一章 说话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说话教学的作用不包括( )。

A 说话教学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B 说话教学是促进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C 说话教学不属于传统语文教学范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D 说话教学是增强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

答案:C

2、不属于阅读教学中训练说话方式的是( )。

A 朗读和背诵 B 复述 C 课余会话 D 答问

答案:C

3、在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后,学生按照具体要求经过短时间的构思,用口头语言 连贯完整地表述作文的练习方式是( )。

A 课堂讨论 B 口头作文 C 例文评析 D 朗读背诵

答案:B

4、把语义转换成相应的语词符号和句子结构,按照语法规律编排层即将说出的 话语,这属于( )。

A 思维阶段组织内部言语 B 转换阶段快速语言编码

C 练习阶段学习语言规则 D 表达阶段运用语音、语体等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说话活动从产生到完成,经历了哪些环节?具体包括( )。

A 说话意念产生 B 内部“语点”产生 C 内部言语编码 D 外部言语 输出 E 智力水平提高

答案:ABCD

2、在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方式有( )。

A 课余会话 B 采访和问答 C 即席讲话 D 口头报告 E 演课本剧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台湾《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继续学习标准国语,培养听话及 说话之能力与态度”。香港《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也规定:“培养学生阅读、写 作、聆听、说话和思维等语文能力”。( )

答案:对

2、经广泛调查发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中,读写能力高于听说能力;在听说 中,说高于听;在读写中,写高于读。( )

答案:错

3、学习者起初在公众场合说话,可以“目中无人”,适应以后再向“目中有人”过渡。( )

答案:对

4、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教师每次都要马上提出,频繁指正。( )

答案:错

第十二章 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A 开发观察力 B 开发记忆力

C 开发思维力 D 开发审美力

答案:D

2、不属于联想表现方式的是( )。

A 特征相似 B 时空接近C 对比和因果 D 求异创新

答案:D

3、扩写《鸿门宴》中“项庄舞剑”的具体情景,续写《项链》的种种结尾等, 属于语文教学中的哪种训练?正确的是( )。

A 开发观察力 B 开发记忆力 C 开发思维力 D 开发想象力 答案:D

4、元认知指人们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不包括( )。

A 元认知知识 B 元认知体验 C 元认知辨别 D 元认知监控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语文能力的思维品质包括( )。

A 思维的敏捷性 B 思维的深刻性 C 思维的灵活性 D 思维的独创性

E 思维的批判性

答案:ABCDE

2、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 )。

A 情感过程 B 意志过程 C 个性意识倾向 D 气质 E 性格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智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其中记 忆力是核心。( )

答案:错

2、人类智力产生以后,需要以物化形式存在和流传,物化智力的一种最重要的 形式就是语言文字。( )

答案:对

3、根据记忆材料的前后干扰抑制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交替复习语文与理科学 习材料,并在交替时安排 10 到 15 分钟的休息;多安排一点背诵时间;睡前和早 晨安排课文背诵或语文知识要点的记忆。( )

答案:对

4、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

答案:错

第十三章 语文学科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除一项外,其他都属于品德方 面的内容。这一项是( )。

A 文 B 行 C 忠 D 信

答案:A

2、通过对《我的老师》、《藤野先生》等篇目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哪方面的德 育教育?正确的选项是( )。

A 爱国主义的教育 B 意志坚强的教育

C 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D 友谊情怀的教育

答案:D

3、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不包括( )。

A 课堂教学熏染 B 课外阅读感染

C 语文课外活动 D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D

4、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是 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哪种方法?正确的是( )。 A 情感激发法 B 比较法 C 推敲法 D 评价欣赏法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是( )。

A 情与理的结合 B 在讲授内容与形式中实施德育 C 德育内容的非系统 性 D 明朗性与隐蔽性 E 积极的内容与消极的内容同时存在

答案:ABCDE

2、语文学科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 )。

A 爱国主义的教育 B 坚强意志的教育 C 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D 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 E 友谊情怀的教育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德育是受到道德规范制约的。每个历史时期的德育教育内容都是相似的。( )

答案:错

2、语文学科的德育是语文教师凭借语文教材,发挥教师个人优良品德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为、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

答案:对

3、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我们讲授了思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就 能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道 德情感,批文入情,这是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答案:对

4、《中国少年说》、《谭嗣同》、《序》等都是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篇目。( )

答案:对

第十四章 语文学科美育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学科美育的特点不包括( )。

A 协调性 B 效应性 C 诱导性 D 非功利性

答案:D

2、由审美感觉上升为审美知觉的能力是指哪种审美能力?正确的选项是( )。

A 审美感知能力 B 审美想象力

C 审美鉴赏力 D 审美直觉思维能力

答案:A

3、语文学科美育的场效应是( )。

A 因果效应 B 关联效应 C 局部效应 D 整体效应

答案:D

4、培养审美想象力应当特别重视( )。

A 记忆 B 判断 C 移情 D 欣赏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 )。 A 感知美 B 理解美 C 鉴赏美 D 评价美 E 进行美的创造

答案:ABCDE

2、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美育?正确的是( )。

A 创造美的氛围 B 加强朗读,诱发通感 C 批文入情,发现“自我” D 直观效应,激发情感 E 加强实践,积累经验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在个体的发展中,其审美能力与认识能力、思想水平须同步发展。( )

答案:对

2、现实中的丑即使经过典型化,也不能成为美的艺术。( )

答案:错

3、审美知觉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接呈现于感官,二是整体形象体验,三是情 感反应。三者并非缺一不可。( )

答案:错

4、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发现自然界不同形态的美, 领悟春华秋实的自然哲理,联想耕耘收获的人生价值,这种教育方式形成了“审 美场”,产生整体效应。( )

答案:对

第十五章 课外语文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外语文教育与课堂语文教学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前者多以( )的 形式出现。

A 教育的形式 B 阅读的形式 C 活动的形式 D 讨论的形式

答案:C

2、洛克说:“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 最大秘诀之一。”这句话提示我们,课外语文教育形式可以以( )形式展开。

A 群众性活动 B 展览活动 C 演出和表演 D 游戏和游艺

答案:D

3、伴读、讲述、谈心、游览是( )的常见形式。

A 课堂语文教育 B 家庭语文教育 C 社会语文教育 D 课外语文教育

答案:B

4、语文教师在课外语文教育中充当着( )。

A 主导者 B 协助者 C 实施者 D 旁观者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外语文教育常见的类型有( )。

A 集会类 B 竞赛类 C 娱乐类 D 演出类 E 展览类

答案:ABCDE

2、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原则是( )。

A 独立自主 B 个性化 C 实践性 D 与课堂教学和各科课外活动协调

E 加强指导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相结合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与传统的课堂语文教学相平行、属于课堂教学以外的语文教育活动是社会语 文教育。( )

答案:错

2、课外语文教育是以兴趣活动为中心展开的,学生亲身经历成功和失败,亲身 体验创造的甘苦,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这样会发现兴趣的源泉。 ( )

答案:对

3、课外语文活动一般在三个层面上开展:第一个层次是班级活动和校内专业社 团活动,第二个层次是全校性活动,第三个层次是社会性语文活动。( )

答案:对

4、语文教师在课外语文教育中与课堂教学中扮演相似的角色,都是教学中的主 导因素。( )

答案:错

第十六章 语文教育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 A 任课教师的教育观 B 古代与现代教育理论

C 教师的实践经验 D 家庭环境的影响

答案:D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 )的重要 作用。

A 知识 B 学习C 方法 D 兴趣

答案:D

3、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画龙点睛”地启发学生主 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

A 讨论式教学法 B 点拨式教学法 C 问答式教学法 D 串讲法

答案:B

4、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发挥学 科教育方法体系的( )。

A 多元功能 B 整体功能 C 直观功能 D 统筹功能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 )。

A 教学方法单一 B 引发疑问,激起求知兴趣 C 引进“活水”,开拓学生 视野 D 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 E 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答案:BCDE

2、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有( )。

A 讲授法 B 串讲法 C 讨论式教学法 D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E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 知识的能力。( )

答案:对

2、“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语文教育的各种活动的选择和运用哪种方法,都需 要针对实际情况,既不盲目照搬书本,也不盲从别人的经验。( )

答案:对

3、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目标与要求。教师要教会学 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通过自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切勿包办代替。 ( )

答案:对

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协调配合。( )

答案:对

第十七章 语文教育媒体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教育媒体是载有( )的物体。 A 教学内容 B 语文信息 C 多媒体教育信息 D 传统媒体教育信息

答案:B

2、传统教育媒体最常用的是( )。

A 板书 B 口语 C 教科书 D 图表

答案:A

3、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性和( ),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

A 条理性 B 目的性 C 书写的规范性 D 突出重点

答案:C

4、教育过程整体优化的目标是( )。

A 传统媒体教育 B 现代媒体教育 C 声像媒体教育 D 多媒体教育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教育媒体包括( )。

A 口语 B 板书 C 教科书 D 图表 E 模型

答案:ABCDE

2、根据功能和特点,现代化教育媒体分为四类( )。

A 光学媒体 B 声学媒体 C 声像媒体 D 电子计算机 E 软硬件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板书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不用讲究形象直观。( )

答案:错

2、当今世界教育媒体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 )

答案:错

3、现代化媒体教育主要依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去获取知识。( ) 答案:错

4、多媒体教育就是现代化媒体教育。( )

答案:错

第十八章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区分,可以分为( )两种。

A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B 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 C 目标参照评价和相互 比较评价 D 常模参照评价和目标参照评价

答案:A

2、用来检测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内学习状况的是( )。

A 水平考试 B 成绩考试 C 学能考试 D 智力考试

答案:B

3、考试能检测被测试者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和问题,这是考试的( ) 功能。

A 向导功能 B 评价功能 C 诊断、反馈功能 D 激励功能

答案:C

4、考试的评价质量指标不必考虑( )。

A 难度 B 区分度 C 无答案 D 效度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育评价的目的而言,语文考试可以分为( )。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相对性性评价 E 标准化评价

答案:ABC

2、作文题从所供应的材料的处理方式划分,可分为( )。

A 缩写型 B 改写型 C 概念性 D 关系型 E 填空型

答案:ABE

三、判断题

1、对考试数量质量的评价叫定性评价。( )

答案:错

2、根据考试的目的和用途,考试可以分为学业考试、水平考试、个别考试。( )

答案:对

3、从考试形式看,科举以来文科基本上是笔试。其题型主要有五种:帖经、墨 义、策问、论、诗赋。( )

答案:对

4、根据测试的属性分类,语文考试可以分为标准化考试和自编试题考试。( )

答案:错

第十九章 语文教育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应该是( )。

A 语文自学方法的指导 B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C 语文学习志趣的形成 D 语文治学方法的指导

答案:A

2、语文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差异和智力水平的差异等,共同构成了语文教育对 象的( )。

A 群体差异 B 个别差异 C 个性差异 D 教育差异

答案:B

3、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是( )。

A 对语文材料有所接触但范例领悟不足 B 对语文知识有所了解但图式建构不全

C 语文能力有所培养但层级不高 D 语文学习的目的性进一步明确

答案:D

4、要使中学生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关键在于( )。

A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B 改进语文教材与教法

C 使他们端正语文学习态度 D 语文自学方法的传授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包括( )。

A 语文学习志趣的形成 B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C 语文治学方法的传授

D 语文乐学境界的达到 E 上课专心致志

答案:ABCD

2、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是( )。

A 对语文材料有所接触 B 对语文知识有所了解 C 语文学习的独立性进一 步形成 D 语文学习的思辨性进一步增强 E 语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所调 动

答案:ABE

三、判断题

1、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育对象之间 ,存在着主体与客 体、能动与受动的辩证关系。( )

答案:对

2、要使中学生形成语文学习志趣,关键在于使他们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答案:错

3、方法有大的规矩和小的技巧之分。古人说,大匠示人以规矩而不示人小巧, 但是另一方面,传授方法又不能因大失小,完全忽视技巧。( )

答案:对

4、引领中学生到达语文乐学境地,也需要鼓励他们灵活变通,自创新法。( )

答案:对

第二十章 语文教育工作者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主要体现于( )。

A 世界观 B 思想水平C 职业道德 D 业务能力

答案: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智能素养包括( )与能力。 A 职业道德 B 智力 C 个性 D 知识

答案:D

3、在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与批改、讲评作业 D 课外辅导答疑

答案:B

4、( )既是思考研究的成果,又是撰写论文的提纲。

A 选题 B 掌握材料 C 详细纲要 D 摘要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上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目标明确 B 内容正确 C 方法手段恰当 D 结构完整紧凑 E 课堂答疑 答案:ABCD

2、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

A 选题 B 实验研究 C 掌握材料 D 思考研究 E 撰写论文

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课外辅导答疑是测试教学效果、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掌握教学平衡的一 个重要环节。( )

答案:错

2、语文教育科研及成果表达有两大形成:一是实验研究和研究报告;一是文献 资料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学术论文。这两种科研形式具有个性但没有共性。( )

答案:错

3、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应包括提高品德修养、更新思想观念、扩大信息 渠道、改组智能结构。( )

答案:对

4、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

答案:对

推荐第3篇:语文教学论

语文课堂上的个性飞扬

教师:张英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陶罐和铁罐》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在这些方面做到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学生在读课文时,哪怕有一个

学生没读完,我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

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

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

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2.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3.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4. ( )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一种方法。 A.讲读法 B.访谈法 C.背诵法 D.练习法

满分:3 分 5.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6. 在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A.《奏定学堂章程》 B.《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D.《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满分:3 分

7.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 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8. 下面几个选项中,(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工具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实践性 D.人文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 )就是研究者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实地观察法 B.现状调查法 C.历史比较法 D.访谈法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为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听说读写

满分:3 分

2. 据联合国救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主要应确立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

A.学会认知,获得理解能力 B.学会做事,获得操作能力 C.学会合作,获得与人相处能力 D.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能力

满分:3 分

3.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

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4. 具体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是

A.收集语文教学的历史资料。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 B.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必然联系; C.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D.做出比较的结论。

满分:3 分

5.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现象表现在 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6. 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是.A.整体性 B.心理学化 C.个性化 D.多样化

满分:3 分

7. 与中**语课程目标相比较,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8.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9. 下列属于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10.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规程模式就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要贯穿于“五大领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渗透模式是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整体性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时,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孟子》《春秋》属于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讲读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领导管理型型以钱梦龙等为代表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四种训练形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运用背诵法应注意的问题:要明确目标、要重视动机的激发、要指导自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史籀篇》属于宋朝时期的书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历史比较法就是研究者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审美悟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急就篇》是古代语文教材著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教学论属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等发展而来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凡将篇》《千字文》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规程模式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要求(即学习规程)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五四前,“国语”改为“语文”。 A.错误 B.正确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实践性 B.规范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满分:3 分

2. 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A.默读 B.朗读 C.精读 D.略读

满分:3 分

3.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并且还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的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4.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 A.活动形式 B.课题性质 C.活动成果

D.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5. 在掌握的牢固程度上,学生在再认和回忆的时候,不再象前一阶段那样把握不定,偶尔还要出现泛化现象,而是熟练且牢固,词义讲解也较清楚、恰当。其次,精确分化表现在掌握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这是掌握字形的( ) A.精确分化阶段 B.初步分化阶段 C.泛化阶段 D.习得阶段

满分:3 分

6.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表述的是小学第( )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7. “口语交际”与 “听话、说话”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实践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8. (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以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1999 B.2001 C.2000 D.1985

满分:3 分

9.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 )。 A.互动性 B.情境性 C.综合性 D.规范性

满分:3 分

10. 思维的深刻性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在( )。

A.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 B.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 C.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D.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对方话语做出反应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指( ) A.加强朗读和诵读教学 B.强化体验,注重感悟 C.强化积累,形成语感 D.创设自主阅读过程

满分:3 分

2.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

A.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 B.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C.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D.鼓励学生学会写作的基本套路

满分:3 分

3. 朱作仁等认为,在我国理论界,一般把说话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 ) A.产生言语动机 B.确定和组织内容 C.选择表达方式和词句 D.言语表达

满分:3 分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A.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B.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C.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满分:3 分

5. 说话能力结构包括(

A.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如词汇、习语、语法等

B.组织内容,根据特定的语境或规定的问题,兼顾听话对象的特点、场合等因素,确立话题和思想观点 C.选择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节与选择说话的方式,表达符合口语习惯,简洁生动 D.发音,语音准确、清晰、响亮,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恰当,节奏感强

满分:3 分

6. 小学口语交际特点有( ) A.口语性 B.交际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实际上提出了口语交际的三项基本能力,即( ) A.记忆能力 B.倾听能力 C.表达能力 D.交流能力

满分:3 分

8.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 A.朗读 B.默读 C.诵读 D.精读

满分:3 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扎实的口语交际过程,应该兼容并蓄,并且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还要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听的理解力是对听觉感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领会的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分散识字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配合扫盲工作而研究出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思维的敏捷性是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限时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思维的敏捷性的训练。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是指小学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识字教学的要求中,对1-2年级来说,在“量”的方面,提出了“认识常用汉字1 600~1800个。其中800~1 000个会写”。要求认1 600~1 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及拼音规则组成。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课题为中心,以肢体活动、言语活动和心智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强调学生主体的课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按活动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利用图书、图片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网络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电子音像设备的综合性学习;以自然环境为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社区文化或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学习。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前提,合作学习要注意合作有效性,要选择适当的合作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有所降低,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与《教学大纲》提出的“听话、说话”有共同之处,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小学生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形。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时,掌握字形是最难的。这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标准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始终。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口语交际的要求的“高”,集中体现在敏锐、迅速、严密、灵活上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2000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2. (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谈话 B.讲读 C.文献 D.练习

满分:3 分

3. 在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家(

)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梁漱溟 B.陶行知 C.张志公 D.吕叔湘

满分:3 分

4.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5. ( )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6.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7.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8. 就狭义的语文来说,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整体性 B.应用性 C.个体性 D.工具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就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1904~1906年由维新派吴眺,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2.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表现在.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3. 语言都由(

)三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语音(及文字) B.词汇 C.语法 D.语句

满分:3 分

4.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5.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 A.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B.语文教材应为师生留有创造空间 C.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语文教材应尊重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满分:3 分

6.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文献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现状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8.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 括(

) A.文献研究法 B.实地观察法 C.现状调查法 D.实验研究法

满分:3 分

9.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10.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教学活动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教导达标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导学生达标,共同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以单元达标与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相统一为桥梁,以发挥教与学整体效应为指针,以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及时的反馈矫正为保证,以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机制。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讲读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背诵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自始至终使学生接受认真、严格的操作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造字法多样是汉语言文字的一般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包括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培养公民责任感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中有所发展,在不断 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讲授模式、渗透模式和实践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言是由语音(及文字)、词汇、语素和语法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论语》、《孟子》是典型的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言语活动的过程,有表达和感知与理解两个基本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诊疗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语感品味型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感情充沛三,具有很强的感染、震撼力量。师生关系融洽,教学配合非常默契,强调教学中人的情意因素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包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讲授模式就是把学习方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审美悟道型注重的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 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D)。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3.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D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4.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D)。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5. (A)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B.日记 C.叙事 D.讲故事 6. (D)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7.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C )作文的世界。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8.语文主要是通过(C)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 C.阅读 D.听说

9.(D)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10.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B)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11.

三、百、千”的“三”代表(A)。A.三字经 B.易经 C.春秋 D.论语

12.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A)。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13.口语交际的(B),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 B.情景性 C.自主性 D.复杂性

14.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B)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15.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C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C.语文D.文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标准答案:C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3.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标准答案:C 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 C.学会求知 D.学会独立 5.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标准答案:D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16.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的阅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正确 17. 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 错误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第三学段称之为“写作”

错误 19.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正确

20.从表面上看,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正确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错误 22.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错误 23. 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正确 24. 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 错误

25. 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被视为“国家标准”。 正确

26.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正确 27. 道德教育就是关于品德方面的教育。错误 28.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正确

29. 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确 30. 《商务国语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确

31. 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正确

3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的。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

正确 33.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错误 34.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错误 35.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错误

37.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正确

38.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误 39. 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正确

40\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正确

4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正确 42.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误 43. 《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正确 44. 注音识字只是暂时回避了识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正确

45. 集中识字实验其实不只是识字教学改革,而是以集中识字为先导,促进“大量阅读,分段习作”。 正确 46.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正确

47.教师交给学生具体实在的书本的知识,比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为重要。错误 49.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正确

50. 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正确 15.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标准答案:错,

16、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错,

18.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标准答案: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19.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

标准答案:错,写作教学要注意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同时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6.《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 8.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标准答案:语文素养

9.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标准答案:前期经验

16.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标准答案: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19.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标准答案:对

6.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标准答案:口语

7.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标准答案:教学方式 1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准答案: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8.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标准答案: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6.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标准答案:集中识字 ; ; 分散识字(法) ; ; (顺序不可换) 9.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标准答案:学生

10. 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标准答案:阅读

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答案:工具性; 人文性 ; ; (顺序可以换)

7.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标准答案:评价 8.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的霸权地位。标准答案:独白

9.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标准答案:公民 10.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标准答案:教师

学生

文本 (顺序可换)

11.语文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12.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3.形声识字法

标准答案: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识字法即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14.阅读教学

标准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11.情景识字法

标准答案: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12.合作学习

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2. 口语交际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13.写作

标准答案: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点看第

2、

4、

5、

6、

9、10章,把课件每章的练习题、四套模拟试题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1、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3、解放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前言部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素质教育的实施(见练习题5)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一、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时期、国文教科书时期、国语教科书时期。

二、古代的识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称为“

三、百、千”。为什么“

三、百、千”在中国能流传二千多年?首先,因为“

三、百、千”共有生字2720个,这样的数量符合儿童识字量的要求;其次“

三、百、千”的内容“日用”“见闻”“义理”符合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第三,“

三、百、千”的内容有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利用“

三、百、千”为自己服务,所以流行时间长达二千多年。(见练习简答1)

三、小学语文教材(见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

1、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

2、解放以来教材改革的肯定经验

年全日制十二年学校小学课本

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第三章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着重体现三个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功训练。

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1、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基本功,这四种基本功中,既包含着有关种种知识,又包括着有关的种种能力,二者统一在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之中。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小学语文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进行的。4.小学语文基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①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训练。②虽说是综合性训练但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1

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课标P18)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学语文教学要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这就是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8)

(1)、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2)、学习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的规律,即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中学习。

(3)、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注意直观性教学。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是辩证的统一。

2、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5)

(1)文道统一(见练习)(2)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两者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

1、152)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

53、P173)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4)、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3)

4、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支配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3)、加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等。(《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5、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5,见练习简答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6、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见练习简答4)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向课外延伸,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补充。学生在课内中获得知识要在课外中去实战,接受检验。

(2)加强课内教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各学段都有一定的任务(课标P4)。

二、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见练习2)

1、集中识字: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一般是先用一段时间集中识一两千字,再读文章。

2、随课文分散识字(见练习名解1)

3、看图拼音识字(见练习名解5)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见练习名解3)

三、儿童识字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字形教学,儿童错别字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见练习简答

1、2)

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1 音、形、义结合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变动形旁带一串字。

五、识字的巩固和应用(见练习简答4)

六、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应用拼音的能力,分析字形的能力,理解字义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

1、识字能力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培养

2、按汉字规律教给儿童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查字典、拼音、汉字构字规律)

4、调动识字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七、解放后几次编的教材,各年段识字量不同说明了: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各年级都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分散识字难点。

(3)三年级后识字量稍减,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写上。

八、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

九、识字的质量标准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

第四章阅读教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的规定体现五个方面(见《语文课程标准》)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1、阅读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表达过程,这样一往一返才算阅读完成。(见练习2)

2、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1)、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书(见练习选择9)(2)、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见练习选择10)(3)、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能力的核心(见练习填空4):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2、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见练习选择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书面语言包括哪些方面:词句、文章结构、表达

4、朗读与默读的优缺点。

四、阅读教学的实践

1、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29)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P266)

3、如何导课(P263)

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见练习选择6)

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练习简答5)

五、阅读指导

1、讲授法(P197) 2读书指导法(P205)3练习法(P208)4情境教学法(P221)5从

读到写(见练习名解6 )

6小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1)、给学生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2)、根据一些文章进行读写、扩写、改写训练(3)、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4)、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断(5)、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7、课外阅读的措施(见练习简答10)

第六章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课标P4)

二、阅读和作文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见练习填空7)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

1、作文教学(见练习名解1)

2、由述到作(见练习名解3)

3、由仿到创(见练习名解2)

四、作文能力

1、作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见练习选择1)

2、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形式(见练习填空

1、

4、6)

3、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它的要求是什么(见练习选择3)

五、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是: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

语训练、协作学习。

2、命题作文的优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统一指导和统一讲评。

3、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培养。(见练习简答2)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见练习简答4)

5、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①学生修改作文是指自己写自己修改。

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习书上作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示范修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③培养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写作文。

6、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

(1)、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作文就是如实写见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丰富生活,做有心人。

(3)、淡化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第七章听说训练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二、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P18),为什么把听说训练改成口语交际。

三、为什么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见练习)

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对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宜并重”的理解(见练习)

五、听说能力结构

听话能力结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说话能力结构(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

六、听说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见练习P282)

1、听说训练几种方式: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讨论等

2、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八章学法指导

一、小学语文的学法指导是抓好几个环节,是指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和练习指导、系统小结等五个环节。(P226—228)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P224)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和,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学生为本位。

(2)进行教学检查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一结果的。

(3)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的根源。教师研究这种特殊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行查找到错误的具体根源,学生查找的过程和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时如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226)

四、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P236)

五、如何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附录—P2)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评估的目的(课标P18),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都是必要的。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作全面客观的评价(P317-319)

1、评价指导思想

2、评价内容

3、评论方式与途径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305)

2、布鲁纳认知目标分类(P306)

3、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评定方式(P312)

4、学生集体成绩评定方式(P313)

5、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什么提倡等级制与评语制结合(P315)

五、什么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定、自我反思。(P321)

六、如何评估语文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七、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的评估。

第十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与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三个方面: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

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1、在知识结构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敏感的尖端信息(3)、语文学科知识与文学修养(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提高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

精炼的教学语言。

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

3、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两个方面:(1)、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2)、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P350)

1、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见练习名解5)

3、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P355-360)

2、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见练习简答2,《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351-354)

现代汉语(下册)

1、名词和副词(教材27页)

2、副词和形容词 (教材26页)

3、动词和形容词(教材18页)

4、连词和介词(教材40页)

5、语气词的连用(教材45页)

二、“的”字的作用。(教材60-67页)

三、多义短语(通过改写消除歧义)(教材68-71页)

四、句类和句型(教材117-122页)

句类:重点掌握疑问句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类型

五、修改病句(教材144-156页)

六、标点

七、修辞实例分析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

》时就用过“课程”一词。(2)

2、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课,始于1902年。(2)

3、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2)

4、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1)

5、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1)

6、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3)

7、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主任:叶圣陶(2)

8、因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开始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2)

9、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1)

10、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2)

11、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2、1992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13、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P29

14、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学生、教案、教师、环境。(四要素)

15、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学生的语文学习、家庭的语文生活、自然的语文资源、网络语文在线、社会的语文实践。

16、三个维度有机融合:(4)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的意义:课程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现代课程理论强调突出的是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方方面面的素养提高与发展的作用。

17、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3)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总体要求,既要符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又要系统反映小学语文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还要尽可能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1)全面 (2)适度 (3)具体 (4)分层

18、教学目标的陈述:(3)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4)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19、《急就篇》: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1) 20、《千字文》周光嗣、《三字经》王应麟

21、阅读训练《千家诗》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合称“三百千千”。

22、国语教科书,采用审定制和国定制(当时教科书使用制度)

23、《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1)

24、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25、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1)

条件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资源。

26、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备用,材料分析)p81

27、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2)

28、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措施:(2) (1)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学生质疑,培养能力

29、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5)

(1)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主要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小学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素养,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文能力。

(2)总结学习过程:引导小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成功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应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已知到未知、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解到记忆的转化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要把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机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语文一些学习常规。实施这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方式,一是要对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按规章去做。

(5)进行学法信息交流: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发信息交流的主体效应。 30、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有哪些:(2)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31、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丏(mian)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2)

32、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p121?

33、语感教学模式:p130?

34、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3)? (1)个性发展策略 (2)形象思维策略 (3)实践感受策略 (4)情感驱动策略 (5)人格塑造策略

35、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

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4)

3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从时间关系看,有雁行式与鱼贯式;从角色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1)

37、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4) (1)说教材:说教材,就是说“教什么”,它是说课的基础内容,一般要说清楚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课题、二是教材内容、三是课程标准、四是教学目标、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课不光是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说出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和理由,以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

(2)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怎样教”,指要说出教学本课将选择何种学习方法、何种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

(3)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怎样指导学生学”,指要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小结等6个方面内容。

(5)说媒体设计:在说课活动中,媒体设计是听者了解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言语和手段。

3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指导有:(2)

提出预习要求、教给预习的方法、预习要有检查

39、《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40、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1)音、形、义结合,识字教学原则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识字写字相结合

41、借鉴蒙学识字传统:(2)

韵语识字的经验、读书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的经验

集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编排的常见形式,将一类音形义上有关联的字集中在一起编排,让学生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 巩固识字的办法:复现。

42、析出法,进行声母或韵母教学,教师先从情境图内容引出词语,再从词语中析出音节,然后从音节中析出要教的字母。(2)

43、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第三,形象识字法;第四,形近比较法。(2)

4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书面语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145万字。

多读,首先是遍数多;多读,还要数量多;多读,还指品种多;多读,还要特别强调朗读。(2)

45、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

4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包含两层含义:(1)阅读时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2)

47、要使学生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诵读”(1)

48、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五重教学法,情绪、习惯、积累、迁移、朗读?

49、指导学生读懂句子(2)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联词;抓住句子主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通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根据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句子。(2) 50、分段中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有三种:(1) 邻近段落归并法;重点突破法;整体分割法。

51、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在理解每段课文的基础上对各段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以分析、概括、综合为主的逻辑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52、概括段意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3)

(1)取舍法,要是在一段中有好几个意思,就抓主要的,舍次要的。 (2)摘句法,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

(3)串联法,有些段落中有提示主要内容的词句,可引导学生先划起来,再串联成本段的段意。

53、朗读指导(4)

(1)首先要正确示范:教师经常示范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搞好范读,教师一方面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重视范读内容的选择。

(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教师要在感情朗读指导上做得特别深入。

(3)提示难点:容易堵错的字事先正音,或让学生注上拼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意思理解清楚,有些难读的地方还可以领学生读几遍,告诉他们怎么读。

(4)读后评议:课内朗读指导要读前有要求,读后有评议。可以由老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评。

54、背诵的方法:(1)

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克服记忆的难点;采用尝试回忆法;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55、复述的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2)

56、略读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2)

浏览式的略读方法;检索式的略读方法(又称寻读法);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57、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教学(4以上)? (1)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真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2)“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

58、习作教学的目标(3) (1)降低要求,淡化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里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2)重视情感态度:一是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二是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3)讲究过程和方法: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59、指导我们在九年义务语文教育中,应以写纪实习作为主、写想象习作为辅。(2) 60、“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它的基本规律是“以读促写”(3) 6

1、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4备用)p240 6

2、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4备用)p241 6

3、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1)结合作文训练,进行听说的方式是口语作文(1)

64、小学各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标要求:(倾听能力)(2) (1)第一学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第二学段: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第三学段: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6

5、口语交际的话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口语交际的指导应关注如下一些特点:情境性、实践性、整体性、互动性、同步性。 6

6、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4)p252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包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感情实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话题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话题情境”就无法进行。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显性互动话题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该话语类型操作起来较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对于隐性互动话题,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2)

(4)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教学流程的优化设计,其特点是将教学引向生活,并引导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一般来说,一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可按四个步骤来操作: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课外延伸。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6

7、“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关注的综合性:充分利用学生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1)

68、综合性学习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可分为:(4) (1)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2)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3)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6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4)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新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强调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全面考察、评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考察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注意小学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要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加强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考察;要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作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细心发现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并赞美鼓励他们。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评价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的原则。定量评价,要求测试内容要全面,测试形式要活泼多样,试题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小学语文课程的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的形式。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题的现状,实施多主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7

1、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名解):(4)

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是对小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7

2、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4)

它帮助小学生成为对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具有思考能力和进行非正式评价能力的人。 (1)设计说明:是对小学语文主要学习计划产生和编制过程的记录说明。 (2)系列作品:是学生在完成某一语文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作并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 (3)反思记录:在不同阶段,引导小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征、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 7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内容正确,注重人文性

知识点落实

(3)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灵活多样

(4)教师素养:语言准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合理 (5)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多而有效

在知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6)总体印象 (7)分析与建议

74、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4)

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并进行了一场语文教学实验。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验。

推荐第9篇:语文教学论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内容: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规定的语文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并服务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的总称。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特指学校所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出版的系列。如教科书、练习册、教学用书、挂图等。专指语文课本。

定篇:本身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目的在于传承文化,要透彻、彻底地领会文章本身,主要是经典作品。

例文:相当于直观教具,目的在于掌握文中提炼出的知识,如:《济南的春天》的写景方法

样本:即叶老所谓“例子”,在于养成阅读、写作同类文中的放大和能力,是进行仿写或仿读的例子。如学演讲。

用件:提供信息,介绍资料,知识短文,在于获得其中信息

语文教学过程:也称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是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

主体间性对话: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这种碰撞和问答,现代阅读理论称为“主体间性对话”,读者和作者互为主体。 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阅读: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吸收、加工、重构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智对话的过程。 阅读能力:指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让学生走进课文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文要素进行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分横向、纵向、对比和类比四个方面;横向即为同类比较;纵向即为发展前后比较;对比即为相对或相反对比;类比即为反映同一要素的语文知识比较。

点拨教学法:是指充分运用老师的启发、引导、暗示、辐射延伸等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感教学法:通过出声朗读、揣摩,咬文嚼字、涵泳、体味、联想和想象来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叫做语感教学法。

得得教学法:是指由陆继春提出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一练一得,一课一得,一题一得,大得与小得。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成绩评定的依据是B A.教学内容 C.学生的实际情况

B.教学大纲 D.教材

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C A.中国文字科 C.国文科

B.中国文学科 D.语文科

3.南北朝时期梁国周兴嗣所编的蒙学读本是B A.《急就篇》 C.《三字经》

B.《千字文》 D.《百家姓》

4.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A A.《最新国文教科书》 C.《复兴国语教科书》 5.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B A.课外阅读 C.读写结合

B.课堂教学 D.听说结合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1页(共7页)

B.《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D.《开明国语课本》 6.被称为学生识字的“拐棍”的是A A.汉语拼音 C.独体字

B.字典

D.汉字的偏旁部首

7.提出学好语文必须要过字关、句关、篇章关“三道关口”的是B A.陶行知 C.陈鹤琴

8.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 A.以读带写

C.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9.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是B A.命题的能力 C.选材的能力

B.立意的能力 D.组材的能力 B.以写带读 D.以上三者都不对 B.张志公 D.张雪门

10.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能力是C A.倾听能力 C.应对能力

B.表达能力 D.交际能力

11.下列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中,属于小学高年级着重训练的是D A.指导学生听清楚一段话 C.指导学生明确地讲述见闻

B.指导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12.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件是C A.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

B.200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C.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D.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3.用考试分数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属于A A.定量评价 C.内容评价

B.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

14.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估称为C A.诊断性评估 C.单项评估

B.形成性评估 D.综合评估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2页(共7页) 15.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是A A.斯霞 C.袁瑢

B.霍懋征 D.李吉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我国的小学制度,初等小学设有中国文字科,内容包括ACD A.识字 C.读文 E.习官话

17.以下属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有ABCDE A.字词卡片 C.教学参考书 E.教学挂图

1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ABCD A.确立教学目标 C.选择和组织教学资源 E.写出教案

19.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AC A.讲授法 C.谈话法 E.参观法

20.以下属于写字能力的有ABCD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和运笔

C.掌握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结构的书写规则与方法 D.能视动协调及理解地书写 E.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3页(共7页)

B.演示法 D.发现法

B.诊断学生学习起点 D.确定教学方法 B.教科书 D.补充读物 B.写字 D.作文 的21.每个汉字都包含的要素有ABC A.音 C.义 E.图

22.根据阅读类型的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BC A.默读 C.略读 E.背诵

23.阅读理解能力包括BC A.认识字词的能力 C.理解句子的能力 E.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24.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主要有CD A.多听多看 C.表象导入 E.多方感知

25.中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有ABC A.训练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

C.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能与别人商量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E.听清楚一段话,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26.口语表达能力包括AB A.言语内容的组织能力 C.理解语义的能力 E.语感能力

27.倾听能力包括ABDE A.辨别语音的能力 C.快速编码的能力

B.快速记忆的能力 D.理解语义的能力 B.快速编码的能力 D.运用语音的能力 B.多记多写 D.想象性写作 B.理解词语的能力 D.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 B.精读 D.浏览 B.形 D.构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4页(共7页) E.语感能力

2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ABDE A.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C.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 D.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 E.语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综合 29.语文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ACD A.评定成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B.评定成绩要以教材为依据 C.要有正确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态度 D.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E.评定成绩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30.下列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估中,属于对语文学习态度评估的有ABCD A.是否能按要求进行预习

B.上语文课时是否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C.作业是否能够按时独立完成 D.遇到问题是否想办法解决 E.是否具有正确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1.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_____。 32.在小学语文教材系列中,_小学语文教科书_____占有核心地位。 33.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分为_阅读态度_____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 34.一二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训练形式主要是写话______。

35.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倾听______的能力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与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5页(共7页) 基础。

36.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______、测验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课程目标和内容,对语文教学目标.小学生学习起始状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检测等进行预设和构想,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8.口语交际

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39.语文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态度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主要看对语文的学习是否认真.主动.积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贯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原则的要求 。

4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1语文基本功训练2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3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4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42.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1帮助学生认识写话和习作与自己生活实践的联系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作文命题要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经验 4指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43.教师应怎样指导语义综合性学习?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6页(共7页) 4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小学生课文阅读指导。 1指导学生端正读书态度 2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3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45.试结合实例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 1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尽心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材料,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什么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看,这是什么?(出示荷叶卡片) 生:荷叶。

师:今天谁发言精彩,老师就送给谁一片荷叶作为奖励。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

师:这就是荷叶的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它。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荷”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何”,何时、何地的“何”。 师:你说得真好。

(师将“荷”的生字卡片贴于黑板,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荷”字。 再出示“圆”字,让学生书写“圆”字。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注意字的音、形,给课文标自然段。……)

之后在理解、朗读、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再学习小水珠的“珠”、亮晶晶的“晶”、停机坪的“坪”等字。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7页(共7页)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2015年春福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进行多容量、多项目、多功能的评估是( )。

A.单项评估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综合评估

满分:2 分

2.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 )方式。

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满分:2 分

3.在中小学第一次统一使用“语文”的名称在何时( )。

A.清末 B.五四时期 C.建国之初 D.1964年

满分:2 分

4.( )是构成听话能力的核心因素。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5.( )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A.1952

B.1956 C.1963 D.1992 满分:2 分

6.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核心。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满分:2 分

7.()是构成听话能力的核心因素。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8.要使小学生掌握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A.讲授 B.训练 C.模仿 D.理解

满分:2 分

9.教学评估要做到( )。

A.科学、全面 B.客观、详尽 C.全面、细致 D.客观、全面

满分:2 分

10.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方式。

B.认读书面语言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V

1.识字教学的质量标准: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

满分:2 分

2.教师听课按其目的分为( )。

A.检查性听课 B.辅导性听课 C.交流性听课 D.研究性听课

满分:2 分

3.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灵活应用普通话的能力 C.表情达意的能力 D.应变的能力

满分:2 分

4.小学语文评估的功能是( )。

A.鉴定的功能 B.反馈的功能 C.激励的功能 D.调节的功能

满分:2 分

5.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具有的特点的是( ): A.目的性 B.科学性 C.程序性 D.功效性

满分:2 分

6.遣词造句的要求是( )。

A.用词要准确,要合乎规范 B.句子要通顺

C.句子要符合语言习惯 D.篇章组织的有条理

满分:2 分

7.理解词语主要指理解下列词语( )。A.对表现中心有重大作用的词语 B.熟词在新课文中有新含义 C.在课文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 D.影响对课文理解的词语

满分:2 分

8.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A.组织语言的能力 B.灵活应用普通话的能力 C.表情达意的能力 D.应变的能力

满分:2 分

9.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注意力 B.理解力 C.辨析力 D.记忆力

满分:2 分

10.语文学习成绩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

A.记分 B.等级 C.评语 D.观察

满分:2 分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是: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满分:2 分

1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

A.重述训练 B.听辩训练 C.评价训练

D.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训练

满分:2 分

13.教学大纲具有的功能是:

A.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是考试命题及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C.是进行教学的依据

D.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满分:2 分

14.小学语文评估的功能是( )。

A.鉴定的功能 B.反馈的功能 C.激励的功能 D.调节的功能

满分:2 分

15.解放以来教材改革有哪些肯定的经验?

A.确定选材原则, 体现时代精神,注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B.设计科学的教材结构

C.不断吸取第一线教师教改中的新鲜经验,丰富教材内容 D.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满分:2 分

16.解放以来教材改革有哪些肯定的经验?(

A.确定选材原则, 体现时代精神,注意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B.设计科学的教材结构

C.不断吸取第一线教师教改中的新鲜经验,丰富教材内容 D.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满分:2 分

17.听说与思维密切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听说能力的高低 D.训练听说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满分:2 分

18.识字能力的要求( ):

A.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能力 B.辨别字形能力 C.查字典能力 D.自觉识字习惯

满分:2 分

19.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有:

A.从字词入手来理解句意 B.联系上下文 C.探求言外之意 D.体会思想感情

满分:2 分

20.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

A.蒙学读本 B.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

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满分:2 分

21.语文基本功主要包括:

A.理解 B.表达 C.观察 D.思维

满分:2 分

22.识字的三套工具是( ):

A.汉语拼音 B.汉字的基础知识 C.查词典的知识 D.查字典的知识

满分:2 分

23.《急就篇》 的主要特点是( ):

A.生字的密度大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D.语言上用整齐的三言韵语,读起来上口,便于背诵

满分:2 分

24.看图说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

A.选图要贴近儿童生活, 要有情趣 B.教给看图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C.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D.训练之前, 要根据观察的对象, 提出明确要求

满分:2 分

25.了解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形式是( )。

A.测试学生的语文成绩 B.结合朗读进行训练 C.听故事训练 D.检查学生的作业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阅读与作文是主从关系.而非对等关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技能因素。(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教学的对象是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不根据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学法指导,教师要更新观念,把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为本位,转向以传播知识为本位。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千字文》相传是宋代王应麟所编,成书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年-公元543年)。(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阅读与作文是主从关系,而非对等关系。(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由于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是一次完成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口头考试有着笔记所不可取代的优势,是准确、有效地考查学生口头语言能力最好的形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教材的规范性是指导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教师掌握构字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方法。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主张识字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识字量大大超过规定指标。(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在作文训练中,由述到作,述就是“叙述”、“表达”,作就是指作文。(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多多益善。( )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结构,其基本构成包含知识教学目标、( )目标、( )目标、情意教学目标和审美教育目标五项。

2.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 )教学相结合。 3.写作教学应着重评价学生写作的( )、( )。

4.在小学第一学段就应指导学生学习用音序和( )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小学语文教材主要采用(

)和(

)两种识字形式。 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精神和( )意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5分,共15分)。

1.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语文课程资源。( )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 )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 6.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 7.启发式教学就是运用提问教学法。( )

8.小学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 ) 10.习作教学应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 11.评课主要是评价教师教得如何。( )

12.“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应在各方面超过学生,才能为人之师。( )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回忆观看过的小学语文教学录像课,任选一节,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简单评析。(14分)

2.结合课程学习和自己的体会,谈谈作为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3.请写出四种以上汉语拼音教学常用的方法?并举例加以简单说明。(10分)

四、实践题:认真钻研下列小学语文课文,然后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个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 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父亲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亲还在为那首诗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这种爱的力量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两股风分别指什么?巴迪为什么不会被“哪一股风刮倒”?

2.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你需要的是哪股“风”,你将给予你的学生什么“风”,采取什么策略让你的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呢?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3.结合说课的要求,谈谈你对本教材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请结合本课教学程序的安排,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4分,每个答案1.5分)

1.能力培养 智力开发 2.识字 3.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4.音序 5.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6.探究 创新

二、判断题:(共12分,每小题24分)

1.√;2.√; 3.× ;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共24分)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阐述中要求学生既要紧密结合教学实例,又要联系课程基本理念。 2.现代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1)语文备课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2)语文施教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媒体运用能力、教学应变能力;(3)语文考评能力:考核学习成绩的能力、评价质量的能力。

3.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示范、观察和模仿法。教师为学生作出典型示范发音。儿童通过耳听、眼看,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舌位,听清字母的声音,然后模仿教师发音的口形、舌位,感受发音特点,练习发音。

(2)引导法。引导法是利用儿童已掌握的声母、韵母或音节的发音,帮助学习难发音的声母、韵母或声调。如教学eng的发音,可让学生先复习ang的发音,接着说说ang的发音特点,再来学习eng这个难发的后鼻音,就比较容易些。

(3)比较法。即把两个或几个发音或字形相似的声母或韵母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采用比较法,有助于儿童掌握和记忆音相近、形相似的字母各自的特点。

(4)演示法。指教师运用手势、教具作必要的演示,表示发音部位的动作或发音特点。 (5)夸张法。教师教学声母、韵母的发音或声调时,为了强调发音特点,可以对发音作适当夸张。

(6)歌诀法。儿童学习拼音,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生动形象的儿歌、顺口溜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快速记忆拼音字母,理解拼音。

四、实践题:(共40分) (答案略)

第13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读书笔记

一、精彩摘录

1、。《义教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言语活动就像空气与阳光一样不可或缺:蜂拥而至的报刊、书籍,扑面而来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言语的需求还在与日俱增,人类仿佛落入了语言文字的罗网之中。

3、颁布施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言语活动。其中,“学会学习”被摆在了教育的首位。在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应运用写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推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写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5、人的发展,人生的美丽,需要人文熏陶和人文积淀,学习语文将为学生开拓了解历史、人生、社会、世界、文化、艺术、科学等的广阔视野。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在增长知识和学养的同时,也将感受文化和文明的八面来风,汲取人类丰厚的精神财富,成为有内涵、有操守的精神健康的人。言语活动,将促使人与他人、社会、历史之间的对话和融通,这是人类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建构过程。

6、。《礼记·大学》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老、庄的“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法自然”等思想,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7、课改,首先是改教师,教师专业化问题因而浮上了水面。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能仅凭教参和经验执教,不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书匠,而是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成为一名学习型、创造型、学者型的教师。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

8、位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有了深厚的人文素养——丰厚、广博之文化修养,仁爱、宽厚之道德修养,才能有充沛、丰盈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言语人格和个性的尊重、理解、养护。有了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有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就有了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情意基础,也是其他各种素养得以健康培育的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素养只有在它的浸润下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能。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基奠至关重要。

9、。语文教师应有这样的认识,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能力低下,不是学生的智力低下,而是教师的过错。出现这种状况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育环境和教师自身。

10、在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会写是基础,是前提。会写,势必会读;不会写,也就不会读。这一点已得到语文界较为普遍的认同。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就非常强调教师自身写作经验的作用,他说:“经常写些东西,语文教师更有必要。„„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自己的真切的体会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恰当。”他认为“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

11、多数教师靠的就是一本教参和有限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自给自足,闭目塞听,不但对新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所知甚少,而且有的甚至发展到排斥理论、排斥教改的地步。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凭借的所谓“理论”,超不出“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语文观”的范围,大量的还是辗转抄来的只言片语。这也是造成现阶段语文教育水平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素养教育,对教师素养也提出了从实践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任务,是到了提倡教师学者化的时候了。

12、文教师,应成为一名批判型、反思型的语文教育学者,要善于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普遍的教学现象进行批判性反思。担负着传递言语生命意识使命的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育科研活动,便意味着自身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传声筒,而应是时代教育精神的建设者。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人,对言语和言语生命有着深刻体认的人。不久的将来,教师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有没有自身对教育的思考,有没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势必将成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

13、一位教师要想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仰,在教学中,有喷涌而出的言语灵感、言语智慧,真正享有话语权,就得守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寂寞,是言语生命丰满壮硕的沃土,也是培育语文教育家的沃土。一位语文教师,超脱于喧嚣尘杂、物欲利诱,“致虚极,守静笃”,在言语创造和言语生命的培育中,构建自己的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呢?

14、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是在一种广阔得多的视野里来立论的。《义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5\\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16\\;“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前要多想,不要动笔就写。”

17\\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着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着,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18\\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19\\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f{=i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3、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 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4、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用(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教材的功能包括,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8、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材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9、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韵文类教材的代表作品是(《神童诗 》、《千家诗》)。

10、板书设计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以文制宜原则)、(书写规范原则)、(美感性原则)、(简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1、小学生在识字中要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是( 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 )、(学会查字典 )。

12、硬笔字练习的方式是先(临写),再(抄写),然后(听写、默写),逐步提高要求。

13、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笔画书写),(基本笔顺掌握),(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小学语文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1、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

12、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读课文。

1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有(串讲法)、(谈话话)、(讲读法)、(讨论法)、(诵读法)、(品味法)、(设境法)、(表演法)、(生活体验法)、(练习法)、(综合训练法)。

14.、常见阅读教学过程的模式有(朗读型)、(探究型)、(导学型)、(读写结合型)、(综合训练型)、(创造型)、

15、习作教学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

二、三学段称为“(习作 )”,第四学段称为“( 写作)”。

16.、小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是(具体明确)、(文从字顺)。

17、作文指导要围绕(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问题进行指导。

18、一个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前后关联的阶段。

19、学生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包括(倾听)、(表达)、(交流)三类。

20、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分为(明确交际任务)、(进入交际情境)、( 操练交际技能)、(评价交际水平)、(扩展交际成果)。

二、判断题

1、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课本。( × )

2、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 )

3、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学规律。( × )

4、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单独进行才是重视人文教育的表现。( × )

5、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和形成。( × )

6、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 )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 )

8、能运用识字工具独立识字是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要求之一。( √ )

9、小学会写汉字的数量为3000个左右。( × )

10、写字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 ×

第15篇:语文教学论参考书目

语文教学论参考书目

1、靳童.语文教学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唐代兴.汉语文得课程的当代建设[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曹明海等.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6、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7、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个案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刘小枫编.中国文化的特质[M].北京三联书店,1990.

2、[美] 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申小龙.论汉语的人文精神[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4、申小龙.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5、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国正.生态汉语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7、王珏.汉语生命范畴初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王珏.汉语生命范畴初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03.

1、张瑞潘主编.中国教育哲学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瑞潘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4、杨幼炯.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美]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6、[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美]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8、[德]鲍吾刚.中国人的幸福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9、唐代兴.先秦思想札记[M].成都:巴蜀书社,2009.

1、联合国教科文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国教科文编.教育:财富蕴含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主义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北京三联书店,2002.

6、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7、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1、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主,1993

1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人民教育社,1993

13、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4、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5、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1993.

1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7、洛尔德基帕尼泽.乌申斯基教育学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18、

第16篇:004_951_语文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

考试科目代码:[ 951 ]

考试科目名称:语文教学论 适 用 专 业: 学科教学(语文)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语文教学原理研究 约30分 语文课纲教材研究 约30分 语文教学操作研究 约50分 语文教育教养研究 约20分 语文教师教育研究 约20分 4)题型结构

名称解释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辨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简答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语文教学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运用语文教学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语文教学原理研究 1.语文学科性质研究 (1)语文学科的沿革和定名 (2)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3)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争鸣 2.语文教学目的研究

(1)百年语文教学目的的演变 (2)确立语文教学目的的依据 (3)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构成 (4)语文教育旨在提高语文素养 (5)语文教学目的的确定和实现 3.语文教学过程研究

(1)教学过程理论的发端和嬗变 (2)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性和优化 (3)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课型 (4)读写教学过程的模式和思考 4.语文教学原则研究 (1)教学原则概述及举例 (2)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3)语文教学原则的认识和把握 (4)语文教学若干关系的哲学思考 5.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1)语文教学方法的原理 (2)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二)语文课纲教材研究 1.语文课程纲要研究 (1)语文课程纲要的研究起点

(2)20世纪前期(1904-1948年):国文课程标准期 (3)20世纪后期(1949-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期 (4)21世纪初期(从2001年起):语文课程标准期 (5)百年语文课程纲要的流变和思考 (6)语文课程纲要的功能和结构

(7)《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理念 (8)《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目标 (9)《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学建议 2.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1)语文教材的定名和内涵 (2)语文教材的功能和特点 (3)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

2 (4)语文教材的编审和使用 (5)语文教材论的科学研究 3.古代语文教材的草创 (1)蒙学教材 (2)选学教材 (3)经学教材 (4)作文教材 (5)其他教材

4.近代语文教材的编制 (1)新学堂国文教材 (2)《国文百八课》 (3)解放区国文教材 5.现代语文教材的变迁 (1)建国初期的语文教材 (2)汉语文学分科教材 (3)“大跃进”的语文教材 (4)60年代的语文教材 (5)“*”期间的语文教材6.当代语文教材的改革 (1)人教社合编型课本 (2)人教社分编型课本 (3)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4)全国各地实验教材

(三)语文教学操作研究 1.阅读教学研究 (1)单篇课文教学 (2)单元教学 (3)自读课文教学 2.写作教学研究 (1)写作教学的含义 (2)写作的心理过程 (3)写作能力发展规律 (4)写作训练体系与类型 (5)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6)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3.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1)口语交际 (2)聆听教学 (3)述说教学 4.语文知识教学研究 (1)语文知识教学的价值 (2)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 (3)语文知识教学的通用策略 5.语文活动教学研究 (1)语文活动 (2)语文活动课程 (3)语文活动课程观 6.常用文体教学研究 (1)记叙文教学 (2)说明文教学 (3)议论文教学 (4)应用文教学 7.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1)诗歌教学 (2)散文教学 (3)小说教学 (4)剧本教学 8.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文言诗文教学概说 (2)文言诗文教学要点 (3)文言诗文教学方法 9.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

(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师资素养 (4)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5)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10.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1)新时期课外阅读的视界 (2)课外阅读教学的反思 (3)课外阅读教学的未来走向 11.语文教学测试研究

(1)语文教学测试的目的和类型 (2)语文测试命题的内容和题型 (3)语文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分析

(四)语文教育教养研究 1.语文学科德育研究 (1)语文学科德育的意义 (2)语文学科德育的功能 (3)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 (4)语文学科德育的特征 (5)语文学科德育的实施 2.语文学科美育研究 (1)语文学科美育的意义 (2)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3)语文学科美育的特征 (4)语文学科美育的过程 (5)语文学科美育的途径 3.语文自学能力研究

(1)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2)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和发展 (3)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4.语文创造教育研究 (1)创造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语文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 (3)语文创造教育的基本课型 (4)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5)语文创造教育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五)语文教师教育研究 1.语文教师素养研究 (1)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2)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

(3)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4)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 (5)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 (6)语文教师的心理保健 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研究

(1)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心理基础和基本结构 (3)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体系 (4)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3.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2)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

)。 A.清代

B.唐宋间 C.明代

D.中华民国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规格是什么?这是课程设置的出发点。 B.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学科体系,但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 C.教育内容的选定和编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 D.缺少应有的教育评价技术,就会在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3.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

)年。 A.1956

B.1950

C.1963

D.1949 4.(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 A.1986

B.1992

C.1963

D.1950 5.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共有(

)套。 A.5

B.4

C.7

D.9 6.建国后,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量最大的是(

)。 A.1958年版

B.1963年版

C.1978年版

D.1982年版

7.(

)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三类;此外,还安排了看图学文和习作例文两种类型的课文。 A.1963年

B.1958年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1986年

D.1978年 8.香港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

)。 A.一纲多本

B.一纲一本

C.多纲多本

D.完全自由 9.(

)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教童子法》 10.下列论点有错误的是 (

)。

A.现代教育应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于发展作为培养人的宗旨。

B.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在环境、教育条件和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认知因素对学习起决定作用。 D.一个人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和他的成熟性。 11.下列不属于培养智力5个组成因素的是(

)。 A.培养观察力

B.培养想象力

C.培养感受力

D.培养思维力

12.“发现学习”是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率先创导的。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皮亚杰

13.“掌握学习”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 A.皮亚杰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布鲁纳

14.(

)增强了学习的一致性,但这种一致性有时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 A.总结提高学习法

B.模仿学习法 C.逻辑推理学习法

D.抽象概括学习法

15.“(

)”已经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口号。 A.有效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为迁移而教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1、简述小学语文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简述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举例说明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第18篇:语文教学论考试题

语文教学论考试题

1、

当代教育学理论中教学是什么?P6 教学时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它包括两大类:A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B 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2、什么是教学论?P7 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分别指出“四书”、“五经”、“

三、百、千”的内涵。P21-22 “四书”它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作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三、百、千”分别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4、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P61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区域包括哪些方面?P66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6、语文教材具有哪四个功能?P99 德智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

7、语文教材由哪四个要素构成?P100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8、如何科学和艺术地使用语文教材?P119-125 A 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B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1、、根据教学单元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2、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3、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C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方法: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D灵活运用,适当调整(方法: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

9、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有哪些?P131 A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 B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10、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35 A语文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 B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C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D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11、解形识字法包括哪三个方面?P175 解形为本、偏旁带字、形音义结合

12、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P183-186 翻译法、古今字介入法、画图法、体态语教学法、偏旁部首带字法、语音模拟法、部件分合法、笔顺展示法、韵语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

13、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哪几个方面?P199 A勤于读书的习惯

B健康读书的习惯 C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D质疑问难的习惯

E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4、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P200 A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

B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

C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15、什么是话题作文?P262 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迪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和体验,在立意、选题、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式的作文形式。

16、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P234-246

1、育人训练(存在问题:言之无物、虚假连篇、思想庸俗)

2、积累训练(途径: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

3、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4、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

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的训练、立意能力的训练、选材能力的训练、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运用表达能力的训练、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

6、文体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要点)

7、写作速度训练(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

17、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哪些?P272-276 口语交际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话语评判力、口语表达能力(内部组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口语应对能力

1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话语评判力、口语表达能力?

19、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97 动机,兴趣,感情,意志

20、语文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08 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

21、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P65 A内在价值、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外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把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 选择:

首先,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其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应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22、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23、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P141 A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和任务 C教学内容 D教师素质 E学生特点

F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24、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有哪些? P69 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作用

2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突出了哪些新教育思想?P71 A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B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C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26、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P155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27、语文教学的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些什么?P212

是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

28、教育史上曾经有过哪些课程流派?

29、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那五个方面?P79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30、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包括那三个?P6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和能力

31、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P99 指在泛指和特指中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32、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有哪些?P143 多样性

综合性

灵活性

创造性

优化组合原则

33、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求做到哪些方面?P150 硬笔书法能力、

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育工艺

版面设计能力、文明的书写习惯

34、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有哪三种?P162 试卷评析的基本方法是“借题发挥” A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B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C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35、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文体重点确定哪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素?

36、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P248 A教师引导,学生定向。

B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C教师批改,学生参与

D交流评改,互相沟通

3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训练方法有哪些?

(一)质疑的习惯

(二)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的训练

(四)阅读积累的习惯(五)注意培养孩子们自查自改的习惯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间,在西方,“课程”这一概念是由拉丁语“跑道”转化而来的,与“学习过程”同义。

2、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活动乃至教育评价在内的广泛概念。

3、按国际分类法,小学课程可以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技艺课程三大类。

4、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涉及了教育的改革,开始制定教育法规,设置学校课程。

5、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在所设科目中将读书、写字、作文三科并列,开了小学语文分科教学的先河。

6、1906年由高凤谦等人编写的《简明国文教科书》发行。从此,这套教科书取代了各种蒙学读物。

7、1907年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了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8、1920年4月,当时教育部发出通告,规定文言文教科书分期作废。至1922年止,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

9、1923年,中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国语”一科包括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

10、《国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国语教学目的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教材内容以儿童文学为中心,教学要求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规定,使国语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定型化、具体化。

1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在编辑全国通用语文课本时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言’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12、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1956年。这个大纲最大的特点是把“阅读”和“汉语”分而教之,总的倾向是重知识轻能力。

13、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对小学语文课程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作了高度概括,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

14、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规定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一,规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突破了以往大纲只强调一方面的局限;其二,提出了发展智力的问题,突破了以往大纲所反映的语文教学的功能只包括教育和教养两个方面的局限。

15、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1986年大纲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特别是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成熟和完善。

1.“文道统一”: “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道统一”是指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道统一”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顺利进行阅读的能力。它包括五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和一定的速度。 3.国语:国语即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

4.小学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属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活动课的一部分,它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是活动课,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活动而言,则又是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三富多彩的活动。

1.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2.硬件:硬件是指用于可产生、发生和显示信息的技术装置,如幻灯、录像机、电影机、电子计算机等。3.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工具性能力和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数量化的测定。其主要的测量工具是各种测试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制约。.课程答: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的活动的总体。

:国语即全国统一使用的共同语言。用切音、注音字母表示语音,用简字表示新文字,用白话文表示新文学。 3.教学难点答:教学难点一是指课文内容方面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二是指语文知识和训练方面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4.练习法答:练习法顾名思义是通过练习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1.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2.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就是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发现法是结构主义课程和探究法的教学论观点的结合。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学生探究的是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

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作文、查字典等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4.学习迁移:心理学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1.教育目标:教育是教师帮助学习者按预期的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变化,即预期的教育结果,就是教育目标。

2.智力: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一般认为它由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构成。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对自身的发展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4.小学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属于小学阶段的学科活动课的一部分,它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是活动课,而相对于其他学科活动而言,则又是具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三富多彩的活动。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3.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第一,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第二,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整齐划一,因而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与课堂教学过程明显的不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隐性的位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投入,较之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4.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理论基础上,批判、摒弃了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得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5.、如何看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从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新课程反对把教材当成“圣经”反对教师习惯于做教材“奴隶”。但同时,也不能因此而轻视教材的作用。应该看到,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时最基本的教材,教材仍然是教学的基本凭借。

6、为什么要进行师生合作备课?因为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贝克也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准备的过程,所以要进行师生合作备课。

7、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那些问题?教学目标有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

2、)全面。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具体。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要比较,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

4、)符合实际。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等,也要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风格、以及教材的特点、当地教学资源的特点。

5、)具有弹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是顾及到学生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目标的生成性,还要考虑到预想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6、) 表述恰当表述行为目标时,要注意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说明产生行为结果的条件,写清作为衡量行为结果的标准。

8、教师角色转化中应注意以下策略:1\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2\要肩负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3\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9、材料分析题

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同架来又和好了。(1)材料分析: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学生写作文,应该表达自己的意思。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进一步分析: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要“通阻”和“开源”②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③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 。

10、,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着眼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光辉的前景。结合教学实践,应重视六个环节:即教师先对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全班同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师根据已提示的系统特点、计划,提出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教学活动的形成和方法,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中进行的。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激发动机和兴趣的能力,运用反馈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调控的能力。

11、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有那些?

1、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是:

1、)根据“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思路。2)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3)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4)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5)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新的课程涵义与以往的课程涵义相比,有哪些方面的突破?答:第一,拓宽了课程的领域。第二,全面地认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作用作了哪些规定?答: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大纲(试用)》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并且规定: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包括课外活动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

3.现行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答:①.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②.改进总体设计,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从发展语言入手,改革低年级教材。④.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中高年级教材,体现训练过程,加强能力培养。⑤.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4.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三个方面:一是大纲分年级要求,二是这篇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三是学生的实际情况。

1.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答: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理论基础上,批判、摒弃了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得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2.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具有哪些作用?答:①.非认知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这样学习或那样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这种由非认知因素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其动力作用较大,维持时间也较长。②.非认知因素可以帮助确定学习目标。 ③.非认知因素具有维持作用。④.非认知因素具有调节作用。⑤.非认知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阐明意义,反复教育。点滴抓起,逐步积累。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4.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反馈理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①.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②.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③.适当地运用即时或延时反馈。

1.小学语文德育目标是什么?答:

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小学语文美育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小学语文美育知识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美育能力培养目标

3.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答:第一,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第二,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并不整齐划一,因而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与课堂教学过程明显的不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处于隐性的位置,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投入,较之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4.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教学过程最优化着眼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光辉的前景。结合教学实践,应重视六个环节:即教师先对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全班同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师根据已提示的系统特点、计划,提出教学手段,最优地选择教学活动的形成和方法,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间中进行的。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激发动机和兴趣的能力,运用反馈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调控的能力。

1.确定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依据有哪些?答:①.听说读写的整体性。②.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③.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主要作用?答:①.提示课堂教学信息的传播的质量和效率。②.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③.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④.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3.编制小学语文测试试卷有哪些要求?答:①.要明确测试的目的。②.既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③.题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4.客观评定小学生学习成绩有哪些要求?答:第

一、评定成绩应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应较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距离。

二、是教师应该持有正确的评定学生成绩的观点。

三、是评分时要把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努力,但尚有困难的学生不要轻易给不及格的分数,避免对学生造成精神打击,产生恶性循环。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最早提出“教学合一”主张的人是陶行知.激励性原则

2、小学语文课程在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体现出激励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差异性评价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多重功能。

3、将“国文”改为“国语”是在 1905 年,将“国语”改为“语文”是 1949 年。

4、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表现性目标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行为目标表达的应是表现性目标。

6、建国后第一套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教材是 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 。

7、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三字经 选做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8、语文学习方法的模式有:尝试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反馈矫正课、整理复习课、试题讲评课。

9、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 情感熏陶、语感品味、审美悟道 。

10、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11、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音节、普通话、韵母、声母。

12、阅读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口语交际是指以 口头语言 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 互动 的信息交流活动。

14、阅读教学是以 课例 为载体的主体对话过程。

15、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 写话 ,第

二、第三学段都称为 习作 ,第四段称为 写作 。

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 综合性练习、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和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18、“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 蔡元培 提出的。

1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维度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二、简答题

1、什么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如何划分?

答:它是教育学的一个术语,是以课程目标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而达到的一个目标。

使学生学好所必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简要分析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自主发展,在基本学法指导上突出“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 (2)、立足健康发展,在文化底蕴的积淀上突出“创新人格和现代精神理念”的塑造 (3)、立足超越发展,在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上突出“专题性研究”的尝试

(4)、立足稳步发展,在学习质量评价上突出“评价观念和功能”的转变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3、简述学习的含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一)、发现型:进行自我发现学习,让“自主”和“创造”得到落实。

(二)、辩论型: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表演型:表演是对课文加深理解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

(四)、欣赏型: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人美、事美、景美、物美、情美。因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

(五)、演讲型 :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

(六)、活动型: 这类课以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请对你所在学校或地区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进行简评。(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行简评) 6|请简要说明小学生理解词义的意义联系系统。

(1)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 联系生活中的例子 生动活泼 有联想性 (2)举生活中的例子,不用很精确大概的意思讲清就好。 7\\口语交际有什么特点?

(1).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2)口语交际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训练的形式多是当面交谈,与生活实际状况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颇具实用价值。

(3)口语交际需要更全面的表达技巧。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就不能像自言自语那样,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举止等综合因素。所以,口语交际不仅需要听说技巧还需要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表情达意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8结合某一课文简述阅读教学课堂的基本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有不少课文是从长篇中节选的。我们称这类课文为“节选课文”。

(一)、裸读,重在教学节选文。

《在烈日与暴雨下》这篇课文,重点写了骆驼祥子在艰难的岁月里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命运。节选部分编者所加的题目为“在烈日与暴雨下”,这是非常恰当的。

(二)、还原,重在勾连整本书。

《童年的朋友》自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中节选而为课文。全文只有七百余字,真正读懂《童年的朋友》,必须采取“还原”的方式,勾连《童年》整本书的情节。

(三)、抓“大”,重在阅读整本书。

《伟人细胞》节选自秦文君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9、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关注学生的表达诉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引导学生选择素材、表达方法到确定写作,都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因此教与学生的学,从作文素材的选择到确定写作内容,再到感情的表达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作文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首先要“真”,至真则至善,至善则至美。“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真”的理念,学生作文时也要以“真”为尺度去写作。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撷取真实的素材去写,生活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学生知道有一个多么广阔而丰富的生活的海洋可供他们去写,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题。学生基于生活的见闻思感,表达出来,自然也就真实。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引导者角色,要能引得学生的活水源泉,使学生不以作文为累,而是成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一种表达需要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出发,所写作文要真、要小,给他们留下童年时候美好的回忆

10辨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不是很全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建立在语文学科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与语文自身的综合性密切相关。正是语文自身的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成为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有明显的语文综合性教育特征,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独立的课程形态。语文能力要提高,学生要主动的走近语文、亲近语文是最重要的因素.12如何理解写作的内涵?

①写作反映的对象是主、客观世界。②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③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④写作的动力来自于社会交往的需要。 ⑤写作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符号。⑥写作的主体是社会的人。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语文”或“小学语文”的理解。

一、重视读的初级阶段—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在教学 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有些同学读出惊奇的语气,有些同学读出得意的语气„„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二、掌握读的无声阶段—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读是感悟、积累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说、听、写、思考、游戏等也是积累、感悟、运用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运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这些方式往往体现为训练,就是“读”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之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减少教师对课文进行繁琐零碎地分析,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把训练作为其核心内容,但也并非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应当是有“语”有“文”,充分体现其特有的学科本色,既不能把研究重点聚集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又不能将学习焦点凝固在单纯的语言感悟上,强化了“语文的感悟”,淡化了“双基的训练”。惟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抓好,“强化人文”,“优化语文”,我们语文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才能有望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体会读的声音—自主阅读,放飞心灵。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感情是要靠读者去品味。如何去品味?根据要求中将“正确、流利”放置“有感情”之前,不难发现,读者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感情,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初读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耐心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顺畅。教师可利用范读、指读等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得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任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试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编制要求, 制订 课文的教学 目标 《富饶的西 沙 群 岛》 在 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 : 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 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

3、充分感知总分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文章的第

2、6自然段正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为描写美景所用的总分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两段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公园里百花盛开。这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花的种类、颜色、姿态等方面去说、写,接着让学生自己选话题自己写,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写作方法。第一,关注文本特点。第二,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第

三、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四,关涉学习起点第五,关照课标落点。第六,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第七,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3、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其中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做得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习也如此,也要有计划,也要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兴奋性高,智能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门类不断增加,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要求也越来越高,容易出现被动、忙乱现象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帮助小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辅导活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4、试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朗读法。

朗读法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背诵法。

在小学教学中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背。

三、默写法。

小学生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而老师往往也是通过默写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谈话法。

有人将谈话法说成是问答法,我认为不是,谈话不只是一问一答这么简单,它更重的是交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谈话法贯穿在整节课中,或者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谈话法不仅需要老师设计好问题,还应在谈话结束的时候做好总结工作,这样才能将知识理论化,完整化,系统化。

五、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六、练习法。

学习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七、考试法。

考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考试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学生会自觉的学习和巩固知识,还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常用,但也绝对少不了。

八、自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法主要是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的.以上八种方法是我观察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局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5、请从小学语文课本归类识字教材中选定一课,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想采用什么教法。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教学难点: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4.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5.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6.请举例说明一些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换言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的表现有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为教师要促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重要表现有:(1)要有“对象”意识。(2)清晰明了授课。(3) 多样化教学。(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教师应善于运用自然发生的课堂对话,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陈述、延伸和评论。 识字方法列举:加一加 加笔画(白)生:节日的日上面加一撇,就是白。师:哦,你是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的。白书写时先写撇,再写日。记字时按照笔顺记就更好了。*加部首(伯)生:我有办法记住“伯”,给白天的白左边加上“单人旁”,合起来就是“伯”。师:你是用给学过的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的,这个办法好。减一减*减笔画生:“丢手绢”的“丢”减掉一撇就是“去”。师:你还认识丢,真了不起,(板书丢)。你用“减一减”的办法记住了丢。合一合生:我有一个办法记住“草”。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早上的“早”,合起来就是“草”。师:你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记的。换一换*换笔画生:我是这样记住“东”的,把“乐”的第一笔撇和第二笔竖折换成横和撇折,是“东”。师:你是用换笔画的方法记字的。*换部首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拍”,把田伯伯的“伯”左边的“单人旁”换成“提手旁”,合起来是“拍”球的拍。师: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编字谜如: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编顺口溜如:双木成林形象分析如:哭“上面两个口像人的眼睛,下面一个大像人的身体,大上一点像人在哭时流下的眼泪。”做动作猜字如:大、飞形声字识记如:狮,左边的“反犬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师”表示读音。

7.结合实际谈谈课堂观察的特征、分类及其步骤与实施。关键词:策略 学习策略 特征 教学特点 课堂练习

目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学会思考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学习策略的教学探讨就成为教育界甚为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策略”、“学习策略”呢?有人曾经把它和学习方法等同,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下面可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两者好比篮球中的“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在篮球中传球、带球、投篮等是技术问题;而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带球、什么时候投篮则是战术问题。技术基本上不受比赛情况的影响。例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求传球一定要准确,带球一定要稳。而当比赛打得难解难分,在最后十几秒打成分数相等时,这时双方的主教练的战术则显得至关重要,有时就在这最后几秒中的时间里战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一个球队的胜败。可见,战术的使用则取决于赛场概况的需要和变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身体情况、学习的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业务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学习的环境、集体及社会的影响等因素,但学习策略在诸种因素中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学习策略的掌握及运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渗透显得越发紧迫,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必要也有理由把学习策略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1、策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有以下特点:①特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一般的学习方式; ②涉及语言和和非语言的活动; 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④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 ⑤运用因人而异,可以改变。

2、分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该程序展示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引入、传授、操作、评价和运用等循环往复的五阶段。依照这种程序设计,对学习策略运用于学习过程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然后逐渐降低指导力度,这样培养学生肩负起自己选择恰当学习策略的责任。

3、学习策略教学过程 ①准备阶段:搜集策略。

②展示阶段:该阶段集中解释说明学习策略。

③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有机会在真正的学习任务中实践一下那些学习策略。

④评价阶段:本阶段是提供给学生机会评价他们在运用学习策略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意识。

⑤拓展阶段:本阶段,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把这些策略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实现自己对策略的综合运用并提出对这些策略的个人理解。

二、课堂中学习策略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我 认为应做如下准备:

首先,应明确以下教学原则

1、学习策略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和学习现状而定。

2、课堂也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

3、不要忽视学生发展情感和社会策略的训练。

4、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

5、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的迁移。其次,教师应明确要教哪些策略

1、使用最普遍的策略;

2、使用最有效的策略;

3、使用容易学的策略。

最后,明确教学策略的教学要素

1、给策略命名,命名要求尽可能简短、新颖,并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说明策略的实质;

2、说明怎样做,即具体展示策略的实施步骤;

3、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明确这样做的意义及价值所在,以防止机械套用。

4、向学生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使学生能迅速地、适时的地、恰当地选择符合当前任务的策略。

三、练习中渗透学习策略

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学习的策略,必须提供练习这些策略的机会,才能深刻体验到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这才有可能学会这些策略。在策略的运用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的习题,呈现的材料尽可能的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

总之,学习策略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摸索、研究,而且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去积极引导、渗透。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方法并将迁移到其它学科中去,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填空题 (共14题 ,总共32分 )

1. 综合性学习不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2 分)

2. 文献检索主要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类型。

(2 分)

3. 小学语文处处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要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分)

4. 在试卷编制的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

(2 分)

5. (结构性表现)测验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

(2 分)

6. 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

(2 分)

7. 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内容。

(6 分)

8.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装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

(2 分)

9. (语文教学研究)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语文教学领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语文教学的规律。

(2 分)

10. 1953年: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2 分)

11. 作文训练中,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重现表象技能。(2 分)

12. (名著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与范例。

(2 分)

13. ()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的。

(2 分)

14. 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2 分)

二、判断题 (共13题 ,总共26分 )

1. 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的目标。

(2 分)

错误 正确

2.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2 分)

错误 正确

3.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

(2 分) 错误 正确

4. 20世纪6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2 分)

错误 正确

5. 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8年1月12日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小学

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

(2 分)

错误 正确

6.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水平。(2 分)

错误 正确

7. 研究假设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2 分)

错误 正确

8.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2 分)

错误 正确

9. 1920年: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 分)

错误 正确

10.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又往往是多元的。

(2 分)

错误 正确

11. 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分)

错误 正确

12. 从1956年到1992年的36年时间里,国家教育部一共颁发过六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 分)

错误 正确

13. 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实施性资源两大类。

(2 分)

错误 正确

三、问答题 (共3题 ,总共15分 )

1. 写字教学的意义?

(5 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小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写字草草了事,写不出一手令人满意的字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不甚得法有很大关系。首先教师本身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比较喜爱书法,对书法较有研究的教师在写字指导方面也觉得难以直观地高效地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写字,一些本身对书法了解甚少,个人书法水平不是很高的教师,在指导上就更难更不容易到位。其次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和研究不够,有时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一个手段,只求写正确,不求写得好。对于如何使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没有很好地思考,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停留在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教师一笔一划地讲解,这使学生提不起劲来,往往把写字看作负担。由于学生对写字兴趣不浓,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到了中高年级作业中的写字质量甚至比低年级有所下降。

写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字如其人,在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写字,出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怀素等,近代有毛泽东等,好字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你在看好字,其实也在进行一次美的熏陶,而糟糕的字使人看了很累。练字也练人,先练姿势后练字,姿势不对不练字,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相伴,能使人终身受益。 2. 语文教学研究的设计应包括哪些环节?

(5 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各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比如如何引入,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拓展等。

3. 识字教学的策略?

(5 分)

四、名词解释 (共5题 ,总共15分 )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 分)

2. 语文的教学评价

(3 分)

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 语文

(3 分)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4. 课程目标

(3 分)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5. 教学策略

(3 分)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五、论述题 (共2题 ,总共12分 )

1.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语文素养具体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7 分)

语文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的语言积累;(4)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6)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 编写语文教材的有哪些要求?

(5 分)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