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升校本教研实效》讲话稿

尊敬的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是来自福鼎市第十七中学老师,我讲的题目是《创新校本研修形式 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我们认为:校本教研是学校自主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教研组建设,为教师成长开辟一片沃土,是校本教研的有力保障。课改以来,我校为了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成绩,从而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2007年春,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启发,在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我校开始策划校本研修项目—叫做“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实践和体会。

一、加强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1所谓的“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组内有共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合在一起的教研团队,他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共同努力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学习和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非常灵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是对教研组工作的一种补充,是对教师教研意识的一种唤醒和激活,教师参加这个项目没有门槛,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参加。我们这个项目构想后很快得到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启动仪式上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龚涛声主任亲自到我们学校作动员报告。接着学院培训处主任特级教师缪剑锋老师带领专家组多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对全体老师做校本教研的全员培训。在专家引领下“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很快步入正轨。

2 那“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与传统的教研组相比有哪些特点?(1)从组织形式上看:传统教研组是由学校行政来划分,“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的。(2)从工作目标指向看:传统教研组主要是落实教学常规,“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主要是开展校本教研研究的。(3)从管理方式上看:传统教研组靠行政命令,工作主要看学校布置什么任务,“要我做”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 的工作主要出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要做”。(4)从教师教研意识上看:传统教研组教师教研意识淡薄,有“惰性”,若有教研也表现为“各自为阵”,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成员教研“积极”,有“团队精神”,表现出“同荣辱 共奋进”

3、因此我们在2007年6月我校开始组建“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的教研团队,我们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指导小组”,以教研骨干为成员的“核心教研小组”,以及各学科或跨学科“教师教研合作小组”,各教研小组设一名召集人。“教师教研合作小组”任务和要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定期每月一次听取实验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个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至少一节实验观摩教学,建立实验教师个人档案,对他们的学识水平、创新意识、教研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对其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研究成果及时发现、及时推广,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创新教研组活动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聚焦课堂、关注课例,为教研组研究确立支点

“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研究主要对象还是关注课堂教学,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 1

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 是目前我校教研组合作研修的核心内容。

我校开展的“课例研究”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课前设计——观摩现场——互动评议——调整改进——再次实践——再次研讨”好的一个案例不是一两次就能成型的,而是需要多轮上课,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这种课例研究与传统的教研组公开课相比,针对性强,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也提高了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自我反思发现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后主动找校本教研小组成员商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变个体研究为团体研究。在集体研讨中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骨干教师在传、帮、带中真正得到发挥,他们作用愈发凸显。

2、基于教研组合作下的小课题研究

经过几年的校本教研实践,部分教师产生了“教育科研太深奥”、“教育科研太费时”以及“教育科研不实用”的感觉,从而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 我们顶目指导小组对这个问题进深刻反思,认为当前我校迫切需要在教研组内开展“群众性” 的小课题研究,当然并非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可以上升为研究课题,它应该是教师在短时期内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或自我经验方可作为课题。比如有一次,一个语文老师在执教《孔乙己》一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方法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孔乙己?学生4人一组七嘴八舌,但都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既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合作小组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在听课中,还发现其他老师组织的很多小组合作也大多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上,而且较大部分流于形式。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4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而不是“我们小组”。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于是,合作小组就把“如何组织有效合作学习”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象这样的课题我们学校很多,比如数学合作小组《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与有效教学的研究 》, 英语合作小组《利用英语扑克牌进行口语训练》等等都是从课堂实际问题中提出的。我们就是通过这样把案例分析和小课题的研究做实做细,从而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成效初现

通过几年的教研摸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在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首期基地校教科研课题评选中,我校有6个学科课题分获教科研成果

一、二等奖,学校荣获教科研成果团体奖。2008年我校还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验”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称号。这样有参加“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的老师就教科研成果,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没参加的老师现在感到很紧张,纷纷要求参加进来,生怕落后,现在我校形成全员参与“教师教研合作小组”,形成“人人搞研究 组组有项目 科科有课题 年年有成果”良好局面。 部分“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领头羊因校本教研而脱颖而出,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他们常被邀请送课下乡,或被邀请做教研报告。这张图片就是我校一位数学老师被福安二中邀请去做校本教研经验介绍。

最后讲一点体会:教师教研合作小组是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靠的是行动中的学习和反思:

 敏于细节:发现的眼睛

 勤于反思:思考的习惯

 勇于探究:自觉的行动

 善于积累:经常的梳理

 乐于交流:积极的对话

各位领导、专家,以上我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几年校本教研“教师教研合作小组”的实践和体会。但我校“教师教研合作小组”项目的开展也是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做法还很不成熟,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教,谢谢大家!

2009年11月9日

校本培训的形式创新

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校本教研

创新德育形式 提高教育实效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
《《创新校本研修形式提高校本教实效》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