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归园田居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3: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师:今天,我们要接触到陶渊明的又一首诗词。关于陶渊明,我们都知道他是田园诗作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甚大。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俊洁,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那么,对于陶渊明其人其诗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 生二: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陶渊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专门来考察县令治绩的)来县,属吏告诉他应该束带(整理衣服,表示端庄)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东晋时候其县令一天的工资是五斗米,八十三钱,这在当时收入算是不菲。陶渊明为了保持气节不向世俗低头,毅然归隐了田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板书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题目。 学生读

师:注意断句,应该是归/园田居。“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处居舍,其少时所居,地处南山,即庐山。我们初中学过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中说“种豆南山下”便是指此处。园田居为地名,而题目中“归”字为题眼统领全诗。下面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并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学生齐读。

师:通过阅读此诗,谁能告诉我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园田呢? 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师:诗人以禀性崇尚自然开篇,说自己幼时即无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大家结合课下注释,注意“俗”即“世俗”,“韵”指“本性、气质”。“丘山”指“大自然。”我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有的版本中写得是“少无适俗愿”(板书“愿”)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说说“愿”和“韵”哪一个更好一些? 生:讨论并让一两名同学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老师是这样认为“愿”字更好一些。“韵”本指和谐的声音,可引申为情趣,风度,风雅,气韵,神情。如气韵,神韵,韵美等,是含褒义的或者与有褒义的形容词相联。而且“韵”

1 虽然可以后天养成,但是是天然的生成。因此有“天韵”之说。而“愿”则偏于个人的希望。“适”是主观所取态度,下句“性本爱丘山”之“性”是天然本性,上下两句分别从态度与本性两方面落笔,错落有致。而且《归园田居(其三)》中“但使愿无违”也可以做呼应。大家同意吗?

师:陶渊明说自己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然而又说到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误落于世间俗事俗欲之中,离开园田已有三十年了。“尘网”二字双重比喻,既是说尘土般的俗世,又说尘土般的俗世又似网般束缚人们。“三十年”既可以是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说明离家时间之长,也因为诗人约二十五岁前后离开此地,至五十五岁重归“园田居”。大约三十年。我们知道,诗人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那么,既然他本性爱丘山,为何要出仕呢?而且用了一个“误”字,这又该怎样理解? 生:(思考)

师:提示:陶渊明接受了儒道两家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志趣。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学而优则仕。但是当时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功名利禄,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又不愿同流合污。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师: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兼济苍生”的抱负,试图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2.彻底悔悟。通过多次辞官做官彻底看清了官场的尔虞我诈。 3.是一种托词。

师:仕途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况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既有思恋故园之意,又有向往自由之意。那么,就尚且纵情田园之中吧。同学们读出描写园田之景的句子,“守拙归园田”起。 生齐读。

师:方宅、草屋的素朴,榆柳、桃李的清荫,狗吠、鸡鸣的静谧,为我们勾画出的是人与自然真诚的交流和融洽,此处没有官场的险恶与狡诈,只有温馨的甜美与安宁。“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乡野生活岂无繁杂事务?此言远离官场俗务,不违己以随俗,生活单一而清净,身心自由而安逸。诗人于舒缓不经意间流露出高远的志趣。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尝言: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又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师:大家注意字词,“守拙”、“暧暧”、“依依”、“墟里”、“虚室”的释义。其中虚室出自《庄

2 子·人间世》:“虚室生白。”以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指自己心中宽阔而无忧虑,因而作者最后叹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么,陶的“自然”指的是什么? 生一:大自然,园田生活。 生二:自然本性。

师:自然为自然而然,非人为的自然状态。《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陶渊明的自然来自老庄的哲学范畴。与“樊笼”对举。又有“自由”之意。在樊笼里,须适应虚伪机巧,既不自然亦不自由;脱离樊笼,归田隐居则既得自然复得自由。 结语:存在主义哲学认为“选择”是人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人通过“选择”来实现自我或者毁掉自我,有人选择为五斗米折腰,有人选择在晨雾消散之时,在院子里劳作。而无论何种选择,只要认识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发掘利用自己的天赋,那么选择就不会毁掉自我。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有着发掘自己天赋的渴望,你就可能突破世俗的束缚与捆绑,达到心灵的澄净安宁。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材料)

归园田居讲稿
《归园田居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免费归园田居 园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