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问答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章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只有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鼓励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a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三者相互关系: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2)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二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通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理想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主动性和实践创造性,是毛泽东思想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对于再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深刻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也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经验。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deng 此外,毛泽东以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义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就成

(4)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中共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试述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3、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六章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一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 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这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第二,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第三,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更好地推进中特建设。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第一,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务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 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

第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试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特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2)民族振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说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特道路,中特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①政治上,*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严重灾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处于混乱状态。

②经济上,经济停滞不前甚至濒临崩溃边缘,人民饱受物资短缺之苦、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③国际上,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④要和平求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环境 ⑤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改革开当时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法宝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实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设计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有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有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为什么说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锐意推进各方面改革,成就举世瞩目。第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两个伟大历史转折。第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第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第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第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第八,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第九,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第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35年来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二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三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四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改革开放发展到更高、更新的阶段。五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推进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再次,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4、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任务:

(1) 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五个方面改革: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前提,进行改革和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①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②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一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二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体现在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宏观调控 三个方面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具备这些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了,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一个是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社会就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在现阶段,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6、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核心的还是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第九章

1、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

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1)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什么重大意义?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毛概问答题

毛概问答题

毛概问答题

毛概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版本毛概问答题28题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问答题
《毛概问答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