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桂玲小班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凤凰街道实验中学 规 划 课 题 《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学生个别化培养方案研究》

结 题 报 告

序 言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维度皆渗透着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关注,体现了个别化教学思想的教学意蕴,凸现了个别化教学探索与研究的社会价值、教学价值。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特长,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和回忆知识。然而他们又有可塑性,这就决定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状态可以是不一样的,但作为教学就必须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而小班化教育为这种需要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个别化的发展。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小班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追求的是共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统一,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并以能力的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追求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独特发展两者的辩证统一。

正 文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课题研究的 总目标是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辉,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设置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个体发展的多元性,促进学生个体多方面发展,努力向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教学,使家长、学生满意。

⑵树立个别化教学的观念,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有利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对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⑶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独特优势和本质特征,它力求充分满足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体的学习要求,真正以学生为本,把因材施教从群体层面落实到个体,让学生得到发展。 “小班化教育”便于充分利用小班时间、空间的条件,既提高教学实效,又促进 学生个别化发展。因此, 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学生个别化培养方案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提出,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但学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认识能力、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农村,学习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更为惊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着眼中间,兼顾两头”的班级教学方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探讨既能保持班级授课制形式又能兼顾班级学生个别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由此提上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程。

个别化教育旨在创设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 实施“因人而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活动,凸显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此开创了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现代教育必须进一步关

注个体的差异和需要,要把传统意义上的让学生适应教育变革为让教育适应学生。这是教育个别化的灵魂,是体现充分教育、平等教育和优质教育的根本,也是我们课题价值的真正所在。

我们在教学中推进的个别化教育,是让班级的资源得到最大开发,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有限的个别化教育,以寻求既能保持、发挥班级教育的优势,又能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接受“平等”、“充分”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三)研究假设课题理论假设:

“小班化教育”仍属于班级授课制形式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班额的减少,给教师提供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因此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小班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是要学生去适应教师既定的教育环境,而是强调让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比之大班教育,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保证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主动探索行动对象为特征的。小班化教育的课堂上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频繁,是一种新形态的教学关系,更能适应学生个别化培养。

二、研究背景

本研究课题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改革需要,特别是基于学校生源情况分析、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中优等生比例偏低的情况提出的。小班化教学具备,并能够提供这种个别化的教学,它对提升学校教育理念、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引领作用。

随着小班化教学改革在各省、市学校的推广,我校也高度重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实践。众多研究表明,从事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并不会因为班级人数的减少而自动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尤其是那些缺少必要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小班化教学迷惑不解,他们对合作教学中如何处理师师与师生关系的问题不知所措;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则因班级人数的骤减而感到茫然。所以我们缩小课题研究范围,明确指出小班化课堂上应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个课题研究的提出意义非常大。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1、小班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2、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的研究;

3、小班化备课设计和特点的实践研究;

4、小班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的实践研究;

5、小班化考试形式的改革和特点的实践研究; 6关于对学生个别学习指导方案的实施研究。

(二)研究对象

6—8年级在校学生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法、座谈会等形式。

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4.案例研究法: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

(四)阶段路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①、调查了解现状,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子课题,

②、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③、组织课题小组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研究实施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①、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指导材料。 ②、根据学科特点,选定班级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③、合理安排总结研究成功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方法。 ④、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别人的先进方法融入到研究的课题中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①、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后递交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报市教研室课题组。

②、完成其他的工作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学生个别化培养方案研究,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优化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一种综合性氛围,它构成了教育的情感场,对教育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环境优化上力求实现“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情趣化”四者的统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增添“情趣化”色彩。

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实现教学观的转变。学习不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东西,而是具体的人的主体性活动,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其次要实现师生观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绿色通道”。再次要实现教学质量观的转变。改变过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主观片面的教学质量观,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价值,重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3、调整课程设置。

在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基础上,活用校本、地方课程课时,调整一些活动课程,开设阅读欣赏、口语交际、微机操作、电脑绘画、英语口语、音乐舞蹈、健美体操等一些特色课程。为保证课程设置得以高质量地实施,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制订教学计划,如无现成专业教材,教师要认真备课,注重积累,逐步形成校本教材。

4、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小班化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学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位置变化、轨迹互动,为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准备更细致、更灵活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感性,更快地掌握知识。

5、变换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了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

1、教研专题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促使教师发展,促使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目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构建起促进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教师的每一节教学活动均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师独立备课——备课组讨论定稿——教师上课——课题组听课——授课教师说课——指导教师评课——上课教师反思。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已经在全校教师中全面推广。这一模式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过程,有自我反思,有同伴互助,还有专业引领。

2、以小班化课堂为现场,促进校本研训一体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的机制,在探索符合课改需求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成就感。在小班化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学生参与培养、自主和谐、问题意识等理念,并

用于备课组、教研组,做到教师共同参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求真、务实、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从形式上,要建立开放式、任务式、案例式、交互式的多元化的教研组备课组研修方式。从内容上,各教研组要制定发展目标和落实方案,并从小班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合作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策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规律,反思教学行为,提升研究能力。

3、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关注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是每一个老师的信念。在小班的课堂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建立自信、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我们在努力做好这一课题,这是因为它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更新的视角、更具实践意义的方式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小班化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前期总结报告

个人总结报告(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整理)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格式

小班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推荐)

刘桂玲小班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刘桂玲小班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