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大纲2_中国美术史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术学(非史论)专业中国美术简史本科教学大纲

●前 言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的基本任务

“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美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增强学生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的方法,坚持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与具体艺术实践相结合。从生动的直观达到辨证的思维,从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做到特殊与一般,个别与普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2.注重学科特点,掌握重点、难点,全面系统学习。通过对美术史中美术作品、美术风格流派与社会生活、审美风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认识,掌握美术创作活动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把握各章节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美术发展的规律,获得相关知识。

3.要注重与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的搜集和使用。美术的历史是视觉图像的历史,因此尽可能多的收集教材中所涉及的艺术作品的图片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4.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中努力将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带入教学,使学生能尽可能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通过课堂讨论和观摩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突出本课程特点,加强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三、教学安排与进度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每周3学时,一学期完成。授课51学时,复习答疑3学时。

●教学内容

论(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关于美术史学科性质、地位以及中国美术史基本发展特征的介绍。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史学科的性质及在美术学中的地位,理解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基本特征。难点:

1、中国传统美术的美学特征与古代文化发展的关系。

2、中国传统美术学的基本范畴、中国传统美术形态的基本视觉元素及其成因。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原始社会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说明重点介绍人类艺术的起源的状况和原始社会中最具代表的仰韶彩陶的艺术成就。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石器时代的旧石器与新石器;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不同类型彩陶的分布、出现时间、艺术特色以及各自的代表性作品;理解原始艺术的起源,认识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彩陶纹饰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和难点:

原始美术的类别与原始美术的特征。石器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是怎样的关系;彩陶的概念,彩陶的分布,仰韶彩陶的分期,各类型彩陶艺术特征,出现时间,代表作品;彩陶艺术装饰的分类以及纹饰表现手法。黑陶艺术的出现时间,艺术特征。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第二节 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一、关于美术起源问题

二、从石器造型看原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美术(1学时)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1学时)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与分布

二、彩陶的艺术成就

三、精细俊巧的黑陶艺术

第四节 原始绘画、雕塑、建筑(1学时)

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奴隶社会的美术发展,重点介绍了三代社会灿烂的青铜文化的辉煌成就。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及组织原则,青铜雕塑的代表作品。理解青铜艺术的分期。认识青铜艺术的美术特征。 学习重点和难点:

认识夏、商、周三代社会青铜器的礼器性质、青铜器的分类、青铜艺术的风格特征。青铜纹饰的种类、饕餮纹的含义、纹饰组织的方式;青铜艺术的分期,各个时期的时间、造型特征、代表作品;三代时期建筑布局及重要遗址;三代时期重要雕塑作品、三星堆雕塑的类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1学时)

一、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

二、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特点

三、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演变

第三节 绘画、雕塑、建筑与工艺简介(1学时)

一、青铜器纹饰画、壁画、帛画与漆画

二、青铜雕塑及其它雕塑作品(陶雕、石雕)

三、宫殿建筑之滥觞与刻纹白陶、原始瓷器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战国秦汉美术的发展,认识社会的变革给这一时期文艺思想和艺术形式带来的新变化;着重分析秦汉时期以墓室绘画和陵墓雕塑的情况。 学习重点和难点:

秦汉墓室绘画的题材;帛画作品的创作时间、表现内容;画像石的概念、分布、各地区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特征;四川画像砖内容特点、重要作品,重要墓室壁画作品以及重要的器物画作品陵墓雕塑作品代表性作品、艺术特征;秦始皇兵马俑与四川汉代陶俑的风格差别,四川陶俑的主要作品;铜雕艺术的代表作品。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第二节 绘画艺术(1学时)

一、缣帛画

二、画像石、画像砖艺术 1.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 2.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艺术 3.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砖艺术

三、壁画

1、宏丽的殿廷壁画

2、纷繁的墓室壁画

四、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五、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雕塑(1学时)

一、深沉雄大的大型纪念性石雕

二、寓美于朴的陶俑

三、多姿多彩的铜雕

第四节 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1学时)

一、秦汉建筑

二、秦汉工艺美术 1.漆器和铜器 2.其它工艺作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绘画艺术在理论和艺术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的基本要求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发展中的重要画家;顾恺之在人物画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代表性作品;陆探微、张僧繇人物画的艺术特征;山水画论的理论家;佛教画的内容,本生故事的概念,这时期主要佛教石窟艺术的内容和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什么是“魏晋风度”,它的形成原因;魏晋时期的重要画家;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上的成就;“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山水画兴起的原因,山水画论的代表理论家及其理论内容。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石窟;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什么是本生故事;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1学时)

一、时代新风的开拓者

二、顾恺之和南朝人物画

三、标呈千古的“六法论”

四、北朝绘画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1学时)

一、顾恺之与山水画

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

三、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1学时)

一、佛教与佛教艺术溯源

二、早期佛教壁画的内容和美学特征

三、早期佛教雕塑

四、佛教建筑

第五章 隋唐美术(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隋唐时期美术的发展情况,盛唐美术风格形成的重大作用,以及对后世美术的深远影响。学习的基本要求为:初唐时期重要人物画家及其作品;何为“吴装”;重要仕女画家及作品;重要山水画家及作品;画马画牛的画家及代表作;著名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理解唐代绘画有哪些方面新发展;吴道子艺术成就;张萱和周坊仕女人物画的异同;展子虔《游春图》艺术特色;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佛教壁画的新变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唐代绘画发展的新特点。阎立本绘画的表现内容及重要作品;“吴装”的概念;张萱和周坊仕女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品;唐代重要花鸟画家;画马画牛的画家及代表作品。 理解吴道子艺术成就;张萱和周坊仕女人物画的异同;展子虔《游春图》表现手法及艺术价值;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绘画理论新发展。

运用:认识佛教壁画的新变化;体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及意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物画(2学时)

一、初唐画坛上的两大画风——阎立本与尉迟乙僧的绘画艺术

二、“画圣”吴道子

三、丰腴华贵之美——张萱、周肪的绮罗人物画

四、魏晋遗风——孙位及其《高逸图》

第三节 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2学时)

一、展子虔及其《游春图》

二、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画

三、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四、中晚唐山水画的水墨运动与画家 第四节 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1学时)

一、花鸟画溯源

二、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

三、中晚唐时期知名的花鸟画家

四、唐代的画马名家及风俗画家 第五节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2学时)

一、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

二、墓室壁画

第六节 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第七节 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1学时)

一、佛教造像

二、陵墓雕刻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发展,着重介绍这时期山水、花鸟、人物在表现技法、艺术风格方面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理解五代两宋时期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画院的性质、制度以及对绘画发展的影响;五代山水画的成就;两宋山水画发展脉络;五代两宋花鸟画发展状况;宋代风俗画代表作品。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代两宋绘画的发展,画院的概念、艺术特征;宋代画院性质、制度以及对绘画发展的影响;“画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徐黄异体”的含义;北宋院体花鸟的风格;五代南北山水画派的不同艺术风格;北宋山水画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南宋山水画的共同特点,其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宋代山水绘画的理论成就;李公麟、梁楷人物画技法创新性,及其代表作品;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宋代重要的人物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1学时)

一、画院的渊源

二、宋代的画院及画学

三、院画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2学时)

一、“富贵”与“野逸”美学风格的并存

二、北宋院体花鸟画

三、借物寓意 寄情于墨 第四节 山水画(2学时)

一、南北画派相映生辉

二、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三、“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

四、南宋“四家”的山水画 第五节 人物画的繁荣(1学时)

一、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二、宋代的道释人物画

三、人物画大师李公麟、梁楷、牧溪 第六节 宋代的风俗而和历史故事画(2学时)

一、“市井小民”的生活写照

二、借古喻今的历史故事画

第七章 元代美术(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元代美术的发展,着重介绍文人画的兴盛及其原因,掌握文人画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文人画的概念;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元代重要宗教壁画作品永乐宫壁画。理解文人画在元代兴盛的原因;元代画坛总特点;赵孟的绘画主张及其艺术实践成就;“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元代花鸟画表现题材的特点;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 学习重点和难点:

元代画坛的新特点。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赵孟 的绘画主张;“元四家”山水画的共同特征及各自风格特点;怎样认识文人画艺术;元代花鸟画题材特征;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1学时) 第三节 元代的山水画艺术(1学时)

一、元代文人与山水画

二、“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第四节 水墨花鸟画的兴盛(1学时) 第五节 寺观壁画(1学时)

一、永乐宫壁画

二、元代莫高窟壁画

第八章 明清美术(11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明清时期美术的发展,着重介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美术的总结与拓展、继承与发展、复古与创新的特征,掌握绘画的发展及各流派间的斗争,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明清时期各美术门类中各艺术流派及其发展状况;明清时期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明清绘画发展新特点;“浙派”“明四家”的艺术风格;陈淳、徐渭花鸟画的成就;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四王”、“四僧”山水绘画风格的差异;扬州画派的艺术风格;明前年画的发展状况;明清私家园林的代表及其艺术风格。认识董其昌关于山水绘画的“南北宗论”;掌握石涛山水绘画的成就;分析朱耷绘画的艺术个性。 学习重点和难点:

明清时期绘画发展的新特点。明代宫廷绘画机构与画风的特点;“浙派”艺术风格;“明四家”的艺术风格及画家个人代表性作品;陈淳、徐渭花鸟画的贡献;陈洪绶人物版画的艺术风格;曾鲸肖像画艺术特色;董其昌关于山水绘画的“南北宗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四王”艺术上共同特点;“四僧”艺术的共同特点;朱耷作品的艺术个性;石涛山水绘画的成就;扬州画派的共同特征;郑板桥书画风格;郎士宁艺术特征;明清代版画的发展状况;明清年画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第二节 明代绘画(3学时)

一、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

二、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三、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四、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二、明末人物画大家 第三节 清代绘画(4学时)

一、清初画派

二、宫廷绘画与郎士宁

三、扬州画派

四、晚清绘画

第四节 雕塑艺术 (1学时)

一、陵墓雕塑

二、宗教雕塑

第五节 工艺美术与建筑(2学时)

一、工艺美术

二、明清皇城与故宫

三、明清私家园林

第九章 中国近代美术(7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近代美术的发展,着重介绍“海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上海画派及主要画家;早期美术留学生的代表人物;早期美术教育机构。理解近代美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上海画派的风格特征;早期美术留学生人生经历共同点;早期美术教育状况。 学习重点和难点:

我国近代美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近代美术发展的特点。“海派”的含义及其发展经历,主要画家及其作品艺术风格特征。早期美术留学生的代表任人物,以及其人生经历;早期美术教育机构及基本特点。

第一节 概述(1学时)

第二节 新美术观之形成与发展(2学时)

一、“维新变法”与艺术

二、康有为的美术观

一、蔡元培的美术观与美学思想 第三节 早期美术留学生(2学时)

一、西画输入与艺术的交流

二、早期美术留学生 第四节 海派艺术(2学时)

一、赵之谦

二、任伯年

三、吴昌硕

复习答疑(3学时)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笔记

教学大纲2_中国美术史
《教学大纲2_中国美术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