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说》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刘永兰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通过诵读,训练学生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马的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师: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四、一读课文,疏文意。

1、听朗诵(多媒体)正音。

2、学生对照课文随录音读。语音正确,培养文言语感。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五、二读课文,找难点。

(一)学生七嘴八舌解译窦

1、通过自主阅读出现的疑难词句,首先,小组内部解决。

2、组内共同疑点,班内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二)教师精讲点拨敲重点

①骈( )死于槽枥( )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④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许。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充分。

3、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名动,受到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用鞭子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名动,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动,竭尽。

六、三读课文,探文意。

(一)学生聚焦问题,分组讨论。

①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与无奈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愚蠢无知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

(二)教师民主集中,明确指导。

七、四读课文,悟主旨

(一)学生合作探究,领悟深意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3、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教师妙语引领,拨开迷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巧妙点拨,通过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来来引领学生明确主旨。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通过论证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八、五读课文, 品技巧(生讨论展示后,教师明确)

1、谈谈对 “托物寓意”的写法的理解。

文章谈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但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才能施展的观点,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嘲讽批判,寓于其中。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文字生动活泼,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我们学过的用这种手法的课文还有那些?

九、六读课文,能成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拓展辩论:

1、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成长是否还需要“伯乐”?(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随机点评。

2、古今中外有许多千里马和伯乐一样的人,你知道哪些?说一说,看谁知道的多。

十一、作业

联系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备用范文网址:http://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个人介绍:本人自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八年了。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以来,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曾多次获得诸城市级荣誉称号,辅导学生作文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如今,虽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但也毫不懈怠,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拼搏,不断地挑战自我。甘愿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撒下自己全部的汗水。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第四届互联网搜索教案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评教案

Module 4 It\x27s_red 教案设计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陈福华)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参赛作品(马仲小学)

日月潭“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