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讲计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6: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来源: 徐州教育科研

学习《学讲计划》,首先要清楚《学讲计划》和“学讲方式”两个概念的内涵。

《学讲计划》是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方案,是推动教学方式转变的行动计划。“„„它以推行“学讲方式”为导向,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为主旨,以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核心,以“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为行动策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学讲方式”运用,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新突破。”而“学讲方式”则是这个改革方案和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学习理解《学讲计划》,重点在于掌握“学讲方式”的主要内容与实施办法,强调的是落实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整个《学讲计划》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实施“学讲方式”的主要目标,二是“学讲方式”的主要内容,三是“学讲方式”的实施办法,四是“学讲方式”的实施要求。

从主要目标来看,实施“学讲方式”主要有四点:

一是树立四个理念,回归教育规律。如树立“天赋”潜能的理念、自主学习理念、机会公平理念和教学民主的理念等等。理念决定行为,要改变“学讲方式”,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二是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人人达标”。根据《学讲计划》,一年内,要有1/3的教师达标;两年内,要有2/3的教师达标;三年内,教师全员都要达标。目标非常明确。三是改变课堂生态,学校“校校过关”。根据《学讲计划》,一年内,1/3的学校达标;两年内,2/3的学校达标;三年内,所有学校都要达标。为了促进这项改革,市教育局还将组织推荐评选“教改示范学校”。四是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大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效益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是这次课改的根本性目的。

从具体内容来看,《学讲计划》的内容丰富而详细,突出强调了教育教学理论的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具体提出了“学讲方式”的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与学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学讲方式”的评价要点,详细提出了“学讲方式”的实施办法。如此突出、具体、明确、详细的教改计划为徐州市多年来少见。

首先是理论的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理论是行为的依据,也是行为的先导。“学讲方式”要成功应用于实践,就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支撑,即使眼下改变了教学方式,过后也会出现反弹,还会走回到老路。所以,实施《学讲计划》,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应用。

例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经验,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以学生的人格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所谓“尊重”,其本义指尊崇而敬重,它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包括他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也包括个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尊重。在学校实践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只有真正而充分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感受并学会尊重,才能取得真正而充分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成为主宰学生一切的权威。尊重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应用“学讲方式”的基础。

再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金字塔”学习原理告诉我们,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只着眼于教材的内容,而应当多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做中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实践中自我感悟知识,形成能力。

还有“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具有多种智能的组合。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组合。好的教育就是学生潜能开发的过程。教师要掌握多元智能观察与评价的技术,要能够在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创设多元课堂。

其它如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设计原理,详细论述了学习及其条件,具体描述了信息加工学习过程,明确提出了累计学习模式和学习结果的不同分类,这些原理对掌握教学设计这门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再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其中对概念习得和应用的阐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分析,对智慧能力和个性差异的理解,对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人格因素、团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论述以及对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解读等等,都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还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及生活教育理论、知识的分类理论以及“金字塔”学习理论等等,对我们教育教学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都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领会的基础性理论。

其次,《学讲计划》中具体提出了“学讲方式”的基本教学环节和“教”与“学”行为的基本要求。

“学讲方式”的基本环节包括“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和小结反思”这六个环节。这六个基本环节理解起来并不难,难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环节的实践应用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不断理解、亲身体验、自我感悟和自觉提升的过程。建议学校在实施这六个环节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让所有的教师“先入轨”,进入“学讲”状态,切实体会六个环节的应用。可以每周先拿出1-2节课结合学情和教材进行实践,以感受和体会六个环节的具体做法。然后让大家讨论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困惑。

第二步,对六个环节分别进行研讨,发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例如“自主先学”环节,研讨如先学什么?怎么先学?如何落实自主?如何分配先学的时间等等。再如“小组讨论”环节,研讨如怎么建立小组?讨论什么主题和内容?如何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等等。还有“交流展示”环节,研讨如交流什么内容?通过交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哪些内容可以展示?交流展示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每个环节都要研讨到具体的操作细节,才能排除教学的行为障碍,才能真正落实“学讲方式”。

研讨时同备课组(或是同学科组,或是同年级不同学科等)可以让1-2位教师先上研讨课,然后围绕单个环节的研究主题开展研讨。讨论不明白时,可以邀请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研讨完后再让备课组每个教师去自己实践,体会这一个具体环节的设计与应用。只有经过教师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感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每个环节的设计意义。

第三步,六个环节依次进行(也可以选择进行)研讨,循环反复,直至真正去除形式上的使用、真正明白其原理并能灵活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为止。所谓灵活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是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一堂课六个环节,也可以2个、3个、4个、5个环节组合运用,甚至可以一堂课完成一个环节。无论怎样应用,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在其中。

六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指导,从原理上明白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二是要鼓励教师写下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在研讨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在六个环节的研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教师教学行为的“五步”,即“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和“缓一步”。注意尽量使用学生学习行为的“五学”,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和“悟学”。在应用中不断体会“五步”与“五学”的实践价值。四是用这六个环节来要求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科可能会存在种种问题,所以这六个环节的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要鼓励教师突破模式,不可模式化。

第三,《学讲计划》明确提出了“学讲方式”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包括一是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的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学习要求。二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主要指标包括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兴奋度、主动投入学习的状态以及是否具有成就感等。三是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需要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问题的解决。四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知识的掌握,方法、能力、态度和习惯的形成等等。这些评价要点在评估时还要进一步细化。

第四,《学讲计划》详细提出了推进“学讲方式”的实施办法。包括一是理论学习。要组织多层次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学讲方式”的意义与内涵。理论的支撑是“学讲方式”落实的基础。二是教研引领。“研究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成为专业型教师,就必须学会研究。教研部门要为基层学校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同时要积极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三是赛课推动。以“赛课”的形式,发挥专家引领、行政推动的作用,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市教育局将采取“三轮赛课”,逐步去除“满堂灌”和“形式主义”,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能力。四是典型示范。鼓励卓有成效的教师脱颖而出。五是交流研讨。召开不同层次的研讨会,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反思、总结、借鉴、推广“学讲方式”的成功经验。六是评价激励。将学校和教师实施“学讲方式”的表现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这六个实施办法既是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推进“学讲方式”的实施策略,也可以成为学校内部落实“学讲方式”的具体做法。

作为一个完整的《学讲计划》,里面还谈到“学讲方式”的实施原则,包括掌握学情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学习原则、学生“教”学原则、当堂巩固原则和指导学法原则等,都需要我们在实施《学讲计划》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

了解了《学讲计划》的整个内容框架,接下来我们对“学讲方式”这个核心概念做一解读。

在《学讲计划》中是这样定义“学讲方式”的:“‘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段描述涉及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掌握“学讲方式”,就在于对这三个关键词的理解。

首先是对“学进去”、“讲出来”这一组关键词的理解。

所谓“学进去”(用眼睛“看进去”和用耳朵“听进去”),即学进头脑里面去。它是信息的输入,包括信息的感知、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储存。

具体来讲,“学进去”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含义,能够将当前所学习的新知识和已有的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信息存贮到记忆网络中。是否“学进去”,表明学生愿意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进去”的关键词是“理解”。即学生了解、明白、懂得和领会所学知识,这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学进去”,教师首先应当充分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力,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自己感悟、理解新知识。其次,教学时要由关注知识点和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尽量转向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理解时存在的问题,多采用对话性语言,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要掌握“让思维可见”的心理分析技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领悟知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或小组讨论来领悟新知识。各学科都要努力让学生“读进去教材”。第四,教学过程要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形成学习知识的能力。

所谓“讲出来”,即语言的表达。它是信息的输出,包括信息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条理化组织和新信息的生成。

具体来讲,“讲出来”是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正确清晰地表述出来,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概括,能够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听懂学会。能否“讲出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讲出来”的关键词是“建构”。“建构”原本是建筑学的名词术语,本义是建筑起一种构造。换一种说法,“建构”即“搭建一种结构”。用于学生的学习即表示搭建起一种知识结构、一种能力(智能)结构或一种素质结构等。这个“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内在结构改变的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所谓“建构”,不是“记忆”,不是“复述”,而是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信息。例如让学生讲述刚刚学过的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原话讲述,这就是“复述”,仅仅是“讲”,而不是“建构”。如果要发生“建构”,就一定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出”自己的见解“来”,一定是形成“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信息”。“建构”的更深层次含义是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点在大脑中进行系统化组织并能应用知识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讲出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之前就考虑好让学生讲什么和如何讲,要明确“讲出来”的主题,要突出学生讲述中的分析与个人见解。其次,教师要明确学生“讲出来”的内容和要求(比如讲得有内容、有条理、有中心、有新意等),要能够将复杂的内容分成简单的步骤进行序列化描述(一种条理化组织)。第三,要尽可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讲出来”的时间,教师要学会恰当的提问、用心的倾听和积极的回应。第四,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学生在“讲出来”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并注意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第五,可以采用“教别人”的方式让学生“讲出来”,包括灵活应用同位教、小组内教、面向全班教、回家教亲戚朋友以及有针对性的一对一(一对多)教等多种“教别人”的方式。最后,对“讲出来”的含义理解还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段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拓展到多种学科可以是“写出来”、“算出来”、“唱出来”、“画出来”、“做出来”、“练出来”等等,关键在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进去”和“讲出来”的关系,两者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所以,“学进去”和“讲出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回路,我们的教学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必须建立两者之间的反馈联系。要通过“学进去”的要求让学生能够“讲出来”;通过“讲出来”的做法让学生能够“学进去”。所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其次,关于对“合作学习”这个关键词的理解。

所谓“合作学习”,也叫小组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这是相对于“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同位交流合作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等几种。合作学习贵在“合作”,即让学生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自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形成小组的合作成果。

教师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学会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异质分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如何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如何保证人人参与等等。要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事先培训,让学生知道如何组织。其次,合作学习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等,让学生有可以合作的内容。“教别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正确掌握“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技巧并能灵活应用,将个人学习和同伴互助有机结合。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忽视了“独立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合作学习的目的既在于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学习,更在于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习惯。

第三,关于对“自主学习”这个关键词的理解。

所谓“自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做主,即不受他人支配,能够“自”作“主”张。所谓“自主学习”,简言之就是自己做主安排的学习。这在教学实践中既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却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主学习的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或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目标去完成。例如让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编写故事等,学生可以任选其一来完成。二是教师多给学生一些学习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去探究。例如学习完“统计”,可以列出相关表格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对生活中的某事进行统计,学生可能去统计生活垃圾,或是去统计学校人数,或是去统计考试成绩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三是没有任何限制,完全放手由学生随心所欲去自由学习。这里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种不需要要求、不需要监督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好的教育,就是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未来的“慕课”(MOOC)和网络化多媒体检索式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涉及到两个深层次的教学原理。一是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部语言”。所谓“内部语言”,是学习者的一种自我要求,是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由外部提出要求。只有外部要求不断地指向学生的内部语言,才有可能逐渐建立起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愿望。所以,教师要学会感知并理解学生的“内部语言”,通过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语言。二是教学要“逐渐将学习的责任转向学习者本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问答式对话以及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断复杂化,从而逐渐能够将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习者一方。只有学习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才有可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

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时,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学习。其次,要充分相信学生,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第三,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如自我询问、自我检测、自我监控等)、交互性策略(如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分担学习任务、参与对话、指导学习方法并将使用方法的任务转给学生等)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和应用。第四,学会设计学习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第五要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尽可能结合学科内容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主题的探究性学习。经常性地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地思考:有哪些事情是让学生自作主张的学习了?有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作主张地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时刻想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或是接受学习、独立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可偏废。我们不能因为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忽视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思考的独立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综合应用这些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同学习方式的体验中学会学习。

实施《学讲计划》,落实“学讲方式”的改变,应该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需要教师有效掌握专业的教学设计技术。

所谓“设计”,指的是一个事先预想和系统计划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和整体规划。教学设计是创设有效学习环境和开发学生学习经验的技术。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是要能够整体把握教材,能够系统分析教学相关要素,如课标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等等,教学设计要能够根据这些要素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安排。二是能够将知识点学习和能力培养训练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分布到平常的课时之中,教学设计的指向始终放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三是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各种资源,能设计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应用多种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效率。与“学讲方式”相关的教学设计包括基于知识学习的教学设计、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基于计划学习的教学设计、基于任务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及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技术与要求如有可能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专门阐述。

在改变“学讲方式”的实践中,我们还有可能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比如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必然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有些教师会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担心给学生时间了,学生不会学、不会讲怎么办?再比如学生的年龄和成绩差异问题,有些教师会担心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小组讨论?担心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否“学进去、讲出来”?还有班额过大的问题,有些教师会担心能否有效地组织小组学习?一堂课下来,究竟有多少学生能“讲出来”?诸如此类,还会有许多相关的问题和困惑,都需要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来加以解决。任何一种改革,归根到底是观念的改革。固有观念往往是改革的最大障碍。实施《学讲计划》,落实“学讲方式”的改变,最大的障碍就是教师已有的观念和习惯。所以,要想取得这次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必须自我挑战、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就必须通过广泛学习和深入实践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实施《学讲计划》是市教育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三年内要“人人达标”、“校校过关”。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感悟教育教学规律,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最终掌握教育教学之“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要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有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探索不同课型模式,具体探讨各种问题的解决,最终在研究过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学讲计划的解读

学讲计划

学讲计划 心得

学讲计划”心得体会

学讲计划心得体会

学讲计划教案

学讲计划 心得体会

学讲计划心得体会

学讲计划心得体会

学讲计划讲稿

《学讲计划》的解读
《《学讲计划》的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讲计划解读 计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