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寓言四则》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0: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寓言的基本特点,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领会寓意。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分析故事情节,抓住关键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联系社会生活,体会寓言的现实意义。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相信学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去思考寓言的内涵,尽量让学生多说,允许从不同角度概括,注意运用比较法,将故事情节作适当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点拨导入

寓言,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它往往通过带讽喻或讽刺性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有讽喻、劝诫的意义。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意味深长,给人生活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前二则课文,勾画触动自己思想的词句。

2.学生发言交流自己勾画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会触动你的思想? 3.请学生谈谈对这四则寓言的初步理解。

三、设问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逐课思考以下问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实质是自命不凡。

(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为什么“笑”?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嘲笑,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尊贵。

(3)赫耳墨斯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你会得出怎样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是一个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人;做人要谦虚,不能自大。

2.《蚊子和狮子》。

(1)蚊子说的“你并不比我强”,“我比你强得多”有道理吗?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有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蚊子与最强大的动物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能胜强者的,不一定能胜弱者;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四、发散创造

1.谈一谈:请学生结合前面对问题的思考,概括这二则寓言的寓意。 2.评一评:请学生就发言作评价,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寓意。

3.变一变:请学生按以下提示,重新审视故事中的主人公,变换角度,提出新的寓意。

1 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学生充分讨论,自主发言,鼓励创新,不求一致答案。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①审视赫耳墨斯放下自己至高无上的神的架子来到凡间这种行动本身,你想到了什么? ②原故事结尾没有写赫耳墨斯的反应,若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哈哈大笑”,点着头悄然离去。和原文比较,寓意有何不同?

③如果赫耳墨斯首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结果会怎样? (2)《蚊子和狮子》。

①审视蚊子能打败狮子这部分情节,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②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③若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以下的情节改为蚊子用智慧幸免一死,与原文比较,寓意又有何不同?

五、归纳总结

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象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这两则寓言构思精巧,故事情节大起大落,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耐人寻味,寓意深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判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骄傲自大的人,前者重心理描写,后者重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两篇寓意深刻的寓言,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寓言故事,继续感受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这二则寓言,勾画生字词。 2.同桌为一小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请同学就字词理解提疑,师生合作解疑,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字词强调:

天雨(yǔ):下雨,名词作动词。

..马无故亡:丢失。

.其子好(hào)骑:喜欢。 .

智其子:认为„„聪明,形容词作动词。 .

居数月:经过。 .

引弦而战:拉开。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以跛之故:因。 ...4.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三、设问探究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智子疑邻》。

①这则寓言情节中的要害处是哪句话?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富人子和邻人父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 ②富人为什么要“疑邻人之父”?试给他找找依据。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2)《塞翁失马》。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在文中交替出现,意在强调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强调祸福相倚、不必为眼前的祸福或悲或喜。 ②“马无故亡”、“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父子相保”这一连串的事实说明了什 2 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说明了祸、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2.教师引导概括故事的寓意。

四、发散创造

请学生按以下提示,结合生活体验,重新审读故事。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自主发言,鼓励创新,不求一致答案。先由学生前后桌几人一起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

1.《智子疑邻》。

(1)如果邻人之父对“天雨墙坏”持不同意见,邻人之父还会被怀疑吗?为什么? (2)如果“其邻人之父亦云”以下情节改为“富人即修墙,盗至而无得”,故事的寓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单看“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你想到的是什么?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塞翁失马》。 (1)《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皆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故事谈谈应怎样正确对待福与祸?

(2)文章说明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这种转化是否需要条件?

(3)如果故事添上这样的结局:不久,因兵源急补,不论条件父子二人皆入戍。故事的寓意有何变化?

五、总结拓展

1.这两则寓言层次清楚,对主人公的刻画言简意丰,方法巧妙,前者是心理描写,后者主要是语言描写,寓意深刻而鲜明。《智子疑邻》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告诫我们判断、处理事情不能有主观偏见,更不能以亲疏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塞翁失马》说明事物存在两重性,它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失。

2.这两则寓言和前两则寓言在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前两则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这两则寓言重在喻理。

3.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如这两篇寓言。出示成语: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4.写作训练。

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资料】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教学反思: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编写寓言教案

大班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