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4: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银行持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独立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统属于股权公司控制。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3、银行监管:指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进行包括开业管制、分支机构管制、业务管理、价格管制、资产负债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控活动及指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总和。实行银行监管的目的是为促进商业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保持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

4、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5、银行负债: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6、同业拆借:也称同业借款,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它是商业银行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而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

7、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8、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9、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10、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1、边际存款成本: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经营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新增利息+新增营业成本)/新增存款资金。

12、隐含价格:是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银行在决定给客户贷款后,为了保证客户能偿还贷款,常常在贷款协议中加上一些附加性贷款。

13、回购协议: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14、信用风险:是债务人到期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

15、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二、简答题:

1、简述银行资本的构成。

1) 股本:普通股和优先股; 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

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务; 其他来源:储备金

1 2)巴塞尔:核心资本(一级资本):

永久的股东权益(已发行并完全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

公开储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普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增加值)。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非公开储备(不在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标明);

资产重估储备(固定资产重估,股票、债券价格重估); 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防备目的并不确定); 混合(债务/股票)资本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 次级长期债务。

2、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质是什么?

其实质:保护存款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1)健全的组织结构(2)清晰的职责边界(3)明确的决策规则和程序(4)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5)信息披露和透明度(6)合理的社会责任

3、银行负债的主要特点。

1.它必须是现实的、优先存在的,过去发生的、已经存在的经济业务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是不包括在内的;2.它的数量必须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一切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义务都不能称之为银行负债;3负债只能偿付以后才能消失,以债抵债只是原有负债的延期,不能构成新的负债。

4、简述存款成本的构成。

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利息成本和资金成本之后)、可用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相关成本(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加权平均成本、边际存款成本。

5、商业银行长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

短期借款的主要渠道:

1、同业借款

2、向中央银行借款

3、转贴现

4、回购协议

5、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6、大面额存单

长期借款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金融债券的形式,包括一般性金融债券、资本性金融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一般性金融债券:

1、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2、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3、普通金融债券、累计利率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4、一次性还本付息金融债券和付息金融债券

资本性金融债券:

1、次级债

2、混合债

3、可转债

4、可分离债 国际金融债券:

1、外国金融债券

2、欧洲金融债券

3、平行金融债券

6、现金资产的管理原则。

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证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将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作为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杠杆,服务于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最优化目标。为此,银行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总量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则。

现金资产管理的总量适度原则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这个适当的规模是指由银行现金资产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在保证银行经营过程的流

2 动性需要的前提下,银行为保持现金资产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最低时的现金资产数量。总量适度原则是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

现金资产的适时调节原则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的调节资金短缺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适时调节资金头寸是银行实现现金资产规模适度的必要手段。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主要由其在中央银行和同业银行的存款及库存现金构成。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必须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7、什么是贷款政策?银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1)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本金状况; 3)银行负债结构; 4)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周期。

5)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

8、简述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利率敏感性资金:那些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 2)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它的值可为正、负或零。GAP=IRSA-IRSL 当利率变动时,资金缺口的数值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净利息收入。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时,利率上升,资产收益的增加大于负债成本的上升,对银行有正面效应;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时,利率下降,资产收益的下降程度小于负债成本的下降程度,对银行有正面效应。

3)缺口分析原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就是在银行对利率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的正负和大小。

当预期利率上升时,银行应设法维持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当预期利率下降时,银行应设法维持计划期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

4)利率敏感性系数: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1,为正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系数小于1,为负缺口;当利率敏感性系数为1,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

利率敏感性缺口反映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绝对量的差额,而利率敏感性系数反映了它们之间相对量的大小。

9、简述久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1)持续期:也称久期或存续期,是指回收某项投资资金的平均时间。 2)持续期缺口:

Dgap=DA-uDL,其中Dgap表示持续期缺口,DA表示总资产持续期,DL表示总负债持续期,u表示资产负债率,反映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分隔比例。

当Dgap为零时,银行总资产的价值和总负债的价值以同样幅度随着利率的变化而

3 变化,因此对净值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

当Dgap为正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如果利率上升,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

当Dgap为负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小;如果利率上升,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都会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小。

10、简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盈利性指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净非利息收益率、净营运效率比率。

2)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流动性/市场/操作/风险抵补类指标

各类(贷款)资产、贷款损失与总资产(贷款)比率 各类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或总资产)比率 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暴露指标

3)流动性指标:现金资产比例、国库券持有比例、持有证券比例、贷款资产比例等。 4)清偿力和安全性指标:净值/资产总额;净值/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指标;资产增长率和核心资本增长率等。

盈利性指标:

资产收益率(ROA)=(纯利润/资产总额)*100% 银行利差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100% 非利息净收入率 = [(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100% 银行利润率=(纯利润/总收入)*100% 权益报酬率(ROE)=(净利润/资本总额)*100% 流动性指标:

LCR、NSPR(具体见论述题部分) 风险指标:

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指标、久期见上)

信用风险(不良贷款率≤3%,不良资产率≤5%) 清偿能力指标: 资本充足率

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4.5%,我国5%)一级资本充足率6%,资本充足率8%

三、论述题

1、简述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安全性:即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是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银行要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机构,注重资产质量;提高自由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②流动性:商业银行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不受价值损失,迅速变现的能力)和负债的流动性(以比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资金

4 的能力)。

③盈利性: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例要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

④三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微观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相一致的要求决定的。

在对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及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流动性进行全面预测和权衡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围绕流动性加强经营管理,增强资金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上实现最高的盈利,在既定的盈利水平上使银行承受最低的风险。

2、简述巴塞尔协议Ⅰ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1

1、资本的组成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核心资本,要求银行资本中至少有50%是实收资本及从税后利润保留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第二级是附属资本,其最高额可等同于核心资本额。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和资本扣除部分组成。

2、风险加权制 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用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二是确定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3、目标标准比率 银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不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部分至少为4%。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过渡期从协议发布起至1992年底止,到1992年底,所有从事大额跨境业务的银行资本金要达到8%的要求。

1988年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二是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三是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巴塞尔协议Ⅰ》的不足 :对风险的理解比较片面,忽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金融形势的适应性不足;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

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

2、第二大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

3、第三大支柱:市场约束 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

5 的潜在作用,并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

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III》于2013年1月6日发布其最新规定。新规定放宽了对高流动性资产的定义和实施时间。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建立全球一致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标准,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银行体稳健性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一是严格资本定义,提高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4.5%(原为2%)、6%(原为4%)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 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防护缓冲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3%,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2、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

3、存款规模。

从宏观上看,一国存款的供给总量主要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存款总量的增减也取决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变化。例如:储蓄存款的增减变动,主要取决于居民货币收入的变化和消费支出结构,取决于商品供给状况和物价水平,同时也受制于文化水平和历史传统的影响等。而一国企业存款的增减变动,则主要取决于社会再生产的规模、企业经营状况、国家金融政策以及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及银行结算 质量和速度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储蓄存款,在总量上都客观存在一个正常状态下的适度问题。

从宏观上批判存款总额的适度性,通常运用的指标为:

1、存款总额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2、企业存款总额同企业销售总额或流动资金占用金额之比

3、居民存款总额同居民收入总额之比等。 用这个比率在正常状态下的均值去判定当前的离差程度,离差小就是适度的。

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一家银行的存款量,应限制在其贷款的可发放程度及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路负担之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如超过这一程度,就属于不适当的存款增长,反而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困难。因此,银行对存款规模的控制,要以存款资金在多大程度上被实际运用于贷款和投资为评判标准。

4、信用风险的管理

一、定性的话就是“5C”

Character capacity capital collateral condition

6 借款人的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还要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 借款人能力是指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而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借款人的资本:它反映借款人的财务和风险承担能力,并作为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决定性因素。

借款人的担保,对贷款的一种保护„„

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外部和内部。外部分为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也就是行业环境,内部有很多包括软件和硬件设施。

二、定量

1.财务报表分析

资产项目:1.应收账款(分布、账龄和抵押)2.存货(规模、时间、存货流动性、变质风险、存货是否投保)3.固定资产(是否折旧、是否投保、固定资产变现能力4.投资收益

负债及资本项目:负债(流动负责和非流动负债)资本„„ 损益表项目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 2.财务比率分析

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1.5-2.5)、速动比率(1以上)、现金比率(5%以上) 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 经营能力:“„„”周转率(分母销售收入、分子为“„„”)注意: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

结构性比率: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财务杠杆为股东权益比率倒数) 3.现金流量分析

三、处理措施

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

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 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呆账冲销。

5、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覆盖率(LCR,Liquidity Covered Ratio)= 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是不低于100% 这个公式的意义:确保单个银行在监管当局设定的流动性严重压力情景下,能够将变现无障碍且优质的资产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资产可以通过变现来满足其30天期限的流动性需求。

净稳定融资比率是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另一个流动性监管指标,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该比率的分子是银行可用的各项稳定资金来源,分母是银行发展各类资产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来源。分子分母中各类负债和资产项目的系数由监管当局确定,为该比率设定最低监管标准,有

7 助于推动银行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其资产业务的发展,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1年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

(1)什么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贷款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原因:资产和负债的额度及其期限的不匹配。 (2)简述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及其内容。

1)财务比率法(静态分析法)

①资产流动性比率:a.流动资产/总资产 ;b.贷款总额/总资产

②存贷比率:a.贷款总额/存款总额;b.贷款总额/核心存款;c.核心存款/总资产 2)流动性指数法(动态分析法) ①流动性缺口法:流动性缺口=资产-负债;

正缺口:资产>负债,资金紧缺;负缺口:资产

边际缺口是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化值之间的差异。

为正时,银行资产变动的代数值大于负债变动时的代数值,流动性过剩(资产到期快于负债到期)

②现金数量法:实际现金流量与潜在现金流量

(3)商业银行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谈谈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三性”之一,流动性充足保证了银行客户能随时提存并贷款的需求,这也是银行信用的体现,同时流动性充足也是维持整个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前提,因此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1)商业银行可通过三步骤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①制定流动性计划:通过对未来流动性状况的分析,找出其与经营目标间的差距,制度与长期发展计划相一致的流动性计划;

②流动性预测:比较及预测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来源主要有客户存款、客户偿还贷款、借入款项、出售资产、服务收入等。运用主要有客户提存、贷款需求、归还借款、营运费用及赋税、股东分红等;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资金来源与运用法与资金结构法;流动性指示器法。 ③调整流动性缺口:调整正缺口,补充负缺口。

2)流动性衡量指标:

①财务比率法(静态分析法)

资产流动性比率:a.流动资产/总资产 ;b.贷款总额/总资产

存贷比率:a.贷款总额/存款总额;b.贷款总额/核心存款;c.核心存款/总资产

②流动性指数法(动态分析法)

流动性缺口法:流动性缺口=资产-负债;正缺口表示资金紧缺;负缺口表示资金盈余。

现金数量法:实际现金流量与潜在现金流量

8 3)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主要是银监会发布文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指标的规定,包括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这些具体的数值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上有标准可参照。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当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开展:从定性角度看,商业银行应当对自身经营状况有足够的认识,制定中长期流动性计划,以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对客户的需求;从定量角度看,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时要注重监管当局的指标数数额,从实质上达到监管要求,从而真正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使银行达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最佳平衡点。 (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10%。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武汉大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复习总结

完结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业

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