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7: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

作者:陈卫民 蒙淑芬

摘要: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因传教士在中国的暴行,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封建专制统治者非但没有支持,反而加以狡诈而恶毒的欺骗。在中外势力相互勾结绞杀下,义和团运动成为了那一时代的牺牲品,甚至对义和团运动残酷地扣上农民暴动的帽子。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对我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精神层面角度看,义和团民那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后代的革命者,成为了革命家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反帝国主义 义和团运动 清王朝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义和团的评价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而国内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舆论大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农民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第二次革命高潮。二是认为义和团愚昧、残暴,残害无辜的外国人之外,也直接造成许多无辜的中国民众受害,把义和团看作迷信及暴力的象征,更对义和团运动扣上农民暴动的帽子。以上两种观点从某个程度上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义和团问题的趋势,显示了史学家的一种历史意愿和倾向,过于强调了民众的反叛理念,并没有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象。对此,我对义和团事件以当时人们所记为依据进行新的解读。

一、是势所必然还是人为兴起

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使人民再一次认清清廷的积弱。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传教活动疯狂扩张。传教士或教徒为了与教堂有关的目的而尽力篡取产权,致使自耕农和佃农的土地日趋减少,温饱问题无法解决。然而基督教徒为了传教活动竟拒绝出钱修缮庙宇,或拒绝对村庄节庆及其他宗教祭奠等负担费用,这无疑是对村民精神上的打击。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希望的村民们,精神世界也被泯灭。[1]78致使人民与传教士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到了战火一促即发的地步。而清政府官员却从不插手干预,人民为了自保,纷纷加入民兵团体等民间小团体。而且清政府一直有一个传统看法,贫瘠的偏远地区不值得去管理,但为了要证明这块地是清廷的河山之一,为了维持一个表面的秩序,清政府感觉自己不得不与民兵团体,其他自卫和武术组织,甚至有时要和土匪队伍合作,因此民间团体发展的飞快。更何况,在当时,自然灾害频发,使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种种矛盾的堆积,人民觉悟到唯有奋起反抗才能自救救国。而山东则是矛盾激化最严重的地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德国强占胶东湾事件终把这炸弹引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义和团运动就此展开。这是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所爆发的一场排外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造成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固然十分复杂,而深层的根本症结在于两点:一是“民智之过陋也”,即民智未开,民心多虑。北方人简单朴质,缺乏普通教育,耳目濡染只有小说与戏剧两种观感,戏剧仍本于小说,就是说平民百姓从小只接受小说教育。二是“生计之浅薄也”。北方人民,生活困乏,谋生之途太仄,稍一不谨,往往不能自振,以至于失业,不足以维持其旦夕之命,便产生冒险乐祸。 [2]102然而清朝末年我国正处于内外穷困的危急存亡之秋,在中外势力勾结的残酷绞杀下义和团运动成为了那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义和团运动的成就也随着其失败而渐渐模糊,因而对义和团运动的成就众说纷纭,说法层出不穷,而直接扑面而来争议更是喋喋不休。有人说,反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是胜利的,对我国当时和今

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说,义和团运动是打着“反帝国主义农民运动”旗号的农民暴动,是注定走向灭亡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从政治层面和表面证据来判定义和团运动的成败而忽视了义和团运动在思想上更深层次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深刻内涵。因此,义和团运动真的是一场农民暴动吗?义和团运动真的是注定失败的吗?

二、所谓的“农民暴动”

1900年

四、五月间,义和团冲破清朝统治阶级的弹压和严禁,扩展到直隶全省,并且扩张到京城附近的时候,慈禧和帝国主义各列强就都共同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危机,而腐败的清政府为了向洋主子献谄媚,竟把枪头指向同流中国血的义和团人民。五月二十二日,裕禄派往涞水镇压义和团的马队统领杨福同,在激战中竟被拳民杀死,慈禧得讯立即调聂士成准备分两路夹攻,他自己率领的一部分官兵,从天津乘火车出发,转道丰台南下,义和团得知消息,只好动手,连续焚烧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丰台等车站,拆毁路轨,截断电线,并且进而袭击京津铁路,使聂士成军主力无法前进。打败了慈禧重要的一次进剿部署。手无寸铁的拳民因为一颗爱国心走在一起,他们没有武器,没有统一组织,有的就是不败的意志。面对着豺狼虎豹的清廷进攻,他们唯有从拆路轨,炸车站等交通路线来阻断自恃拿着先进武器的清军的进攻,他们并不是暴民,并不是为了泄恨才炸毁路轨。而是为了他们起义的胜利,为了他们的自救,这是没有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义和团只是活跃在民间的秘密结社,宗教结社和民团的部分组织,以一种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为精神依托、以“仇教”“灭洋”为旗帜,他们没有纲领,只是松散的民间组织,他们只能凭着“以动制动,以暴制暴”的方式前进着,这虽然是被动的,但对于当时处于劣势的他们,也只能选择这样。

三、逼迫清政府“宣战”

义和团民一方面是忍受着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则是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苦苦相逼。五月三十一日,美、英、意、俄、法、日等国军队三百三十七人携带机枪从天津乘专车进入北京,其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在大沽台登陆增兵,这样一来更是刺激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愤怒情绪。而慈禧却派遣那桐、许景澄前往杨村,说是“劝阻”西摩尔军不要进京,实际上是看看洋主人派来的“缓兵”这时开到什么地方?火力是否强大?以便估计它的到来会对全局起到什么作用。没想到那、许二人出城没多久就遭到义和团的拦截,被迫退回京城,这个情形也使慈禧明白了形势的严峻,加以西摩尔军被义和团的阻拦不能进军北京城,这更是逼得慈禧走投无路。强大的义和团以十万余众和凛然正气,已经使清政府措手不及。逼得清政府必须做出选择,“宣战”或“投降”。加上帝国主义的列强威胁,慈禧终于向十一国宣战了。这虽然是一个幌子,但是对于义和团来说,却是一次大的转机。更是给拳民打了一针强心针,虽然义和团备受清廷的压迫,但是拳民仍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他们仍单纯的相信中国人肯定会帮助中国人,他们是兄弟,不应该自相残杀,他们为了打倒洋鬼子,始终还保持着清苦的日子,“每日三日饭,夜间席地而睡,最苦。”现在慈禧的战书,清政府已不直接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发展的更加之快,影响更加深远。士大夫、有识之士、一部分清军也加入了义和团的反帝运动。全国人真正感染到反帝爱国的情怀。拳民誓言“我的最终目的是把洋鬼子打出去,并不是为了对付几个奉教的,我相信将来的中国人,一定会将欺负我们的洋人打出去。”这是一场把近代中国此伏彼起、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全面推向高潮,并演化成一场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正义战争。拳民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致使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刻上“国土不可侵犯”的印记。正因为拳民那令人寒蝉的爱国之情也让帝国主义各列强明白他们不能瓜分中国。这就是拳民的胜利,它为以后的革命争取了更长的时间。赢得了战争胜利的准备。

四、命悬一线的殊死搏斗

心怀鬼胎的帝国主义各列强畏惧义和团民那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高昂的爱国热情,以帮清政府剿匪为借口,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城,使馆卫队在一庙枪杀团民30余民,列强的肆虐无忌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军民的极大愤慨。[3]155从6月12日起,义和团开始焚烧外国教堂和部分洋行。从6月15日起,义和团和部分清军想樊国梁所主持的西什库教堂发动了攻击。6月16日,义和团焚毁前门大街大栅栏老德记西药房。而慈禧的“宣战”只是宣而不战,荣禄的武卫军开上去,把义和团与使馆隔开,枪炮齐鸣起来,炮无实弹,枪是朝天打,只要拳民冲上前去,武卫军就回手枪杀义和团,这就是清政府所谓的“宣战”,在这种情形下,义和团民并没有放弃。看着洋鬼子的“顺利”直捣北京城,义和团民手持大刀、长矛、木棍、抬枪和步枪,以庄为单位,以坛口为建制,以各自的大师兄为统领,从四面八方杀向战场,男女老少齐上阵,高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批人倒了,一批人又来了,冲进血与火的硝烟中。正因为这种“打不死”的精神,帝国主义各列强深感“尚含有无限生气的四万万中国人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亦逐渐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加之列强间重重矛盾,从而打消了原单凭武力征服中国的幻想。”虽然义和团运动在中外攻击中以失败落下帷幕,但是义和团那以爱国之心,四方响应的精神却打败了“绵羊”似地清政府和“豺狼”般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在以后的行动中不敢在贸然行动,最终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政策。把帝国主义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为中国的命运赢得了一线生机。

五、重新诠释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夹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的隙缝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在人民同教徒的斗争中,官府屡次偏袒教会而压抑民众, “最恨和约,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且那些入教以后的不法之徒依然我行

[4]28我素,这更增加了民众的仇恨。这些情况,让运动把外国教会当作了最大的敌人。因此我

们不能单纯凭义和团的这些表面的破坏性而妄自下结论,给义和团运动扣上农民暴动这顶大帽子。事实上,义和团运动始终没有偏离其反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性质,然而,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组织上表现涣散。义和团在运动初期就没有形成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旗号,更没有统一的信奉。自发性的起义让各地的民众没有结成联盟或者只是简单的联合,这就造成了在组织战斗时,往往目标不明确,最后酿成了滥杀无辜的恶果,这也就成为了农民暴动的显著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义和团运动其本身存在着农民暴动的性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暴动并不意味着义和团这个集团就因此而带有暴动性质。他们以坛为单位,在笼统的排外口号下活动,他们的旗号有“反清灭洋”、“扫清灭洋”、“反清扶明”、“保清灭洋”、“灭清灭洋”等,各自信奉着各自的

[5]65神,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因而,局部的暴动只能说明地方各坛的指挥者管理不当。还

有,由于团民中部分成员有些来自地痞无赖,他们加入义和团的目的只是为了发泄他们的私人恩怨,杀人放火,无所不为。还因为慈禧下令招集大批义和团民众,并且国家给与财政支持,所以,一批义和团民众随即大量聚集在天津、北京,他们大都是一些背弃了义和团运动本身的反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性质的乌合之众,最后由于清政府的赏赐不多,而民众又多,所以,没有得到赏赐的便公开抢劫,在此过程中杀害了大批无辜人民。因此,我们绝不能像我国古代的连坐法那样来对此野蛮的衡量义和团运动这一个相对松散的、集团性的农民运动。

纵观我国历史长河,对于这个集团性的、反帝国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农民运动仍然存在着其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的高涨虽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其威力及影响却震撼世

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它将反对宗教及八国联军入侵与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相结合起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孙中山充分肯定义和团的这一巨大历史贡献,指出义和团的革命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野心和气焰,迫使其不得不改变侵华的政策和方式。“外国人初次打败中国、和中国通商以后,以为中国很野蛮,没有用处,想自己来瓜分中国。及遇义和团之变,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但是见得中国民气还不可侮,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所以现在便变更了方针”,各国于是“变其政策,不倡瓜分,而提议保全支那之领土,开放支那之门户”;自辛丑和约后,列强“政治上和武力上的侵略便放松了些,经济上和财政上的侵略却加紧起来。从前对于中国官吏是一味的恃蛮逞强,如今不然了,留心的寻着一个傀儡,颠之倒之,无不如意”与“得心应手”。义和团运动作为一次失败了的农民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当然不可能完全阻止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行动,但它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精神,却迫使列强当时不敢、也永远不能瓜分和灭亡中国。对于此甚至连八国联军的头子、德国元帅瓦德西也承认。他在日记中曾叹道:“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在其瓜分梦呓破灭后,只得推行其以华制华、保全中国的侵略政策。义和团的又一历史功绩,是它以血的教训令清廷完全暴露出残民媚外的反动本质,从而激发了国民救国的热情,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的到来和高涨。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虽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御悔抗敌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更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甚至献身。弹指挥间,义和团运动已被轮回了一百多年,其历史功绩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模糊不清,人们也渐渐开始怀疑其在历史上的成就,但只要我们放下传统的观念,义和团运动未必就是失败的,更不会是一群地痞流氓组成的农民暴动。

参考文献:

论文集.义和团运动史讨论文集『C』山东:山东齐鲁书社 共608页

孙其海.八国联军侵华纪实『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 共379页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339页

戴玄之.《义和团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共209页

(美)黄冠华.《寻找正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285页 『1』 『2』 『3』 『4』 『5』

《另眼看敬业》心得体会

另眼看敬业心得体会

农业专家另眼看“三农”

研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另眼看克隆

另眼看世界(施麟俊安徽高考作文)

安徽高考作文(教师下水):另眼看世界[推荐]

义和团运动

浅谈义和团运动

天津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之我见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稿)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