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义和团运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8: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义和团运动

摘要:中国古代近代有无数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古有陈胜、吴广反秦暴政,东

汉末年黄巾起义;近代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它们全都表现出中国农民的大无畏敢于挑战的精神,然而义和团运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民运动,尤其是在近代的环境下,更铸就了义和团运动的特殊性。它是一场具有反帝爱国性质的运动,然而,它对于西方文明和洋人甚至是用洋货的中国人的态度极是残暴,因此,它是集矛盾性复杂性于一身的运动。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农民运动,反帝反侵略,扶清灭洋。

前言:芮玛丽在考察辛亥革命背景的一篇文章的开头指出,“历史上没有哪一年能像

1900年对于中国那样具有分水岭般的决定性意义。”综合义和团运动的各个不同层面来看,芮玛丽之言不足为奇。

一、义和团的起源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

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它当作“拳教”加以查禁,使它难以发展。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全省为其势力范围;外国教会亦在山东扩展势力,纵容、包庇不法“教民”(即中国教徒),遇有民教涉讼事件,它们往往出面干预,

胁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决。群众对教会积恨成仇,各地反教斗争接踵而至。

1898年,华北地区直隶等省的严重旱灾持续已久,农民们的生计因此异常艰难,他们

脱离土地而投身义和团之类的流民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时,久旱不雨的天气对于义和团不啻于天赐良机,他们大肆宣传说,洋人的教堂挡住了天、洋人是母子乱伦而产的之类的,因此触怒了天神,天神不予降雨作为惩罚,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杀洋人毁洋货。这成为了义和团运动开始的诱因。

在同年十月,山东冠县义和拳以阎书勤为首,联合直隶威县赵三多等,聚众烧毁红桃园

教堂,占领犁园屯,震动了鲁、直两省的毗连地区,成为义和拳反帝斗争兴起的讯号。这个事例也成为了义和拳运动的直接原因。这件事发生后,义和拳运动迅速展开,次年十月十二月,山东、直隶两省反侵略斗争达到高潮,两省毗连地区的反教斗争连成一片。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

二、义和团的所为和经历

义和团成立后,口号也随之发生改变,从1989年11月赵三多的助清灭洋到1899年11

月朱红灯的兴清灭洋,最后成为后期的扶清灭洋。这一系列的口号变迁说明了义和团对清政府以及对外国侵略主义的态度。这些口号在初期吸引了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

在义和团壮大之初,义和团领导者赵三多等人便将义和团神化了,而这“神助”的义和

团在当时更加吸引民众参与,到了1900年夏,“降神附体”的活动在义和团中已经十分普遍,义和团员们擅用这些“法术”抗击洋人,也正是这种原因,义和团员们相信年轻女子可以保护团员的法术以及女子污秽物可以败法,于是许多团员开始劫掠女子,并且在战争中用上女子。

此外,虽然义和团具有明显的爱国反侵略性质,但是他们对于洋人洋物和“二毛子(即

中国教民)”是及其残忍的。义和团事件中,全国各省,主要是华北的直隶、山西,以及内蒙古和东北,普遍发生针对外国人甚至中国基督徒的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天主教、基督新

教、东正教教职人员及中外信徒皆有死伤。仅仅在山西,全省被杀的中国天主教徒计就有

5700余人之多。另外,义和团在中国各地,毁铁路拆电杆破坏各种教会教堂,而在这一点,

义和团是及其落后和封闭的。

而在清政府方面,义和团的“剿”与“抚”义和团在山东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引起帝国

主义者的恐惧和仇视,他们指责地方官吏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教士、教民,对毓贤尤为不

满。在帝国主义的重压下,1899年12月初,美国公使示意清政府由武卫右军统领袁世凯为

山东巡抚,以便统带所部新军镇压反教群众。清政府接受了这项无理要求。袁世凯一上任,

便大肆屠杀义和团员,彼时,义和团遭受了巨大的重创。

其实,从义和团运动兴起时起,清政府官员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主“剿”

和主“抚”两种不同意见。前者认为义和团源自白莲教,必须严加取缔,坚决镇压,以防止

事态扩大;后者认为对义和团采取高压政策,很可能对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险,主张实行“招

抚”,加以操纵利用。这两派意见交互影响清政府,使它举棋不定,对义和团的镇压忽松忽

紧。在1900年,清政府最终选择了“招抚”,而当时的慈禧太后更是利用了义和团于1900

年6月对八国联军宣战,最终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对于义和团的观点看法

义和团运动是一个事件,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清政府来说,义和团刚刚兴起时他们畏惧的,因为任何一个独裁政府都害怕民间运

动和民间团体,生怕他们在当地扩大影响力,聚集民众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但当慈禧太

后发现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时,就开始处心积虑利用义和团来反对洋人,因为在

戊戌变法中洋人不仅支持赞成变法的光绪皇帝还为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的主将提供避难

所,而在变法之前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也积极向中国知识分子传授西方政治思

想,可以说因为变法的事慈禧太后已经把洋人恨到了骨子里;此外慈禧太后轻信义和团“神

功护体”、“刀枪不入”等迷信思想,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向所有邦交国宣战并命令官兵配合

义和团对中国教民和住在中国的洋人大开杀戒。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感到自己受到

了义和团的欺骗:义和团那些迷信的玩意儿根本不能阻挡洋人的火枪大炮。此外出于政治方

面的考虑,慈禧太后只有剿灭义和团才可以恢复同各国的关系,让联军撤离北京以保住自己

的权力。所以,又将屠刀伸向了义和团;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义和团是负面的看法,他们

痛批义和团“野蛮”、“落后”、“迷信”。但是,到了20年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高潮

阶段,虽然许多西方人试图以“义和团主义”的复活为说辞来诋毁中国的民族主义,但中国

的革命者已开始正面评价甚至美化义和团,说义和团实质就是“爱国主义”和“反抗帝国主

义”;

可是,视义和团为反对外来侵略的勇敢战士的这种正面看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达到了

顶峰,此时,义和团作为一个修正过的神话十分符合*时期特殊的主旋律的需要,因此,

在这段时期,对义和团的赞美和歌颂始终不断,在后期反苏运动中,还被作为攻击国内外敌

人的象征性武器。然而在同一时期,台湾地区的中国人和许多西方人则将义和团的狂热、野

蛮和排外作为标签贴在了红卫兵的身上。

在现代学者看来,虽承认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性和爱国性,但也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落后

和盲目,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观点和态度。

小结: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和怒火的爆发,这一爆发具有巨大的非理

性,这次运动在爱国的旗帜下,席卷了华北、内蒙古和满州,使251名外国人和成千上万的

中国教徒丧命,此外还有几十万无辜的贫民和部分反对运动的官员。活动以清政府的彻底屈

服并签定了《辛丑条约》而告终,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最终

确立,在运动过程中,部分人士曾力图挽回一些损失,如张之洞、刘坤

一、李鸿章等人的东

南互保政策,使得中国的半壁江山免除了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所带来的灾难,但这已经

无力挽回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势头。此后,中国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清政府终于在1911

年走到了尽头。义和团运动使中国社会在被迫中前进了,虽然义和团运动使中国的民族意识

开始觉醒,但是这个结果却是惨淡的,而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则是得不偿失且永远无法

挽回的。这深刻的说明,不是打上爱国的旗帜,就真正能够做到爱国。也同样说明,远离了

现代化的器物而企图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是注定了要失败的。从义和团的教训中可以看

出,在安定团结的今天,把极端的不理智的行为制止在初始阶段,无疑是正确的和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柯艾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相蓝欣著《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止庵著《神奇的现实》

百度百科

义和团运动

天津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之我见

义和团运动 教案教学教案

义和团运动的说课稿

第15课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史纲论文义和团运动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稿)

论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浅谈义和团运动
《浅谈义和团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