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0: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一)

导入

1.请看画面,《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的诗人情怀,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62年前的**广场,感受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的场面,感受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 .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中间的横要长,撇点分居两边。

(板书“开国大典”。 瞧,“典”字就像两支手捧着一本书,多么严肃庄重!) 3.典在这里的意思是?(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隆重,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这两个字,你读懂了什么?(建立新的国家)

4.生:请一个同学把课题的意思完整地讲一讲。(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典礼庆祝新中国的建立。) 5.师:既然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盛大、隆重、热闹---那有谁知道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被欺压的日子。 师:被谁欺压? 生:被帝国主义。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师:(出示课件,激情讲解)同学们,中国人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一段历史。看,这是圆明园的大火,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大火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残垣断壁,这大火烧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生命啊,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无一幸免,历史名城南京成为一座空城。这是鲁迅笔下被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害死的祥林嫂,她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妇女的缩影;这是在工头监视下的纱厂女工;旧中国的人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饱腹,衣不暖身,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迎来了这开国大典!

(通过图片、语言的调动,让学生深切感悟旧社会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理解举行开国大典的意义,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 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62年前,一起走进开国大典。请你把书本翻到139页,借助阅读提示的要求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词语:(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2.初读课文。

自由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 .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场面?都是哪几个场面?

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2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部分? (时间顺序)

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划分段落 。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二) 细品重点文段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总数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男女生分别读第

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哪些词句反应人们的心情? 补充:(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可以换成走向吗?直奔说明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为什么用它们?

4、播放纪灯,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海洋指的是什么?波浪指得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体现了(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重点品读第5-10段

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

1 。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请大家细细地认真地读,并思考两个问题

① 典礼的这部分,又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②下午三点整,典礼终于开始,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毛主席。

师:是呀,毛主席领导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怎不兴奋、激动呢?这种心情无以言表,只能通过掌声、欢呼表达。

在第5-10段中,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5——10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人民群众掌声、欢呼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边读边圈点边批注。

(一) 首先是第5自然段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还有吗? 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我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喜悦。

生:三十万人都很喜爱自己的领袖。

师:换一个词:热爱。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 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 生: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师:想读的同学一齐读!(生齐读) (二 )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第七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这三十万人非常激动,行动都是一样的,一起欢呼和欢跃。 生:他们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盼望许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2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 3.师:是什么样的宣告,什么样的声音,让这30万人一起欢呼?

生:(联系上文回答)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4.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放录象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5 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 “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6.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生读“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7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接着读。 生:接读。

8 .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这两个词可知道什么?

生:这声音传的很远。

生:这声音传到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都传到那里?哪里的人们又会又怎样的举动呢?想一想,说一说。

生: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到处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欢天喜地。

生:传到乡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人们扭起了秧歌,敲锣打鼓欢庆新中国诞生。 生:传到学校,同学们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

生:传到了工厂,工人们激动得跳了起来,欢呼着雀跃着。 生:传到全世界,人们都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师:是啊,不仅是全场的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也一齐欢跃起来。 师: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合起来读全段。读出这画面,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三 )师:接着,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 生:升旗的时候。

2.瞻仰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看仰望、瞧、眺望、僚望吗? 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学生读。

3 师:还是“一齐”。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

(我会脱帽肃立,看我们新中国的国旗是多么鲜红) 师:你会怎么做,你会和他一样吗? 生:是的。

师:我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新中国成立了! 生:因为我是中国人。

生:当我看到国旗升起来时,我会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4.师: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们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就是**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1岁的生日,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这是神州七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这是祖国62华诞的升起仪式―――――

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告诉全世界我们的中国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再读。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 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人们的激情澎湃,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读

九、十自然段)

(四 ) 1师:在第10自然段还有一个掌声和欢呼,谁来读?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细节场面的 点面结合的知识点,以这段为例子。 问:宣读公告这个场面中点的描写是什么?面的描写是什么? 从这部分“面”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点“毛主席宣读公告”,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到全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2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人们对主席的爱

--------------------------

(三) 阅兵式部分 1.指名读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四)游行部分

激动人心的大典结束了,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师:学习贵在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要问的么? 生:“红流”指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红流”?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红流”指游行队伍。 师:可以说详细一点吗?

生:因为游行队伍举着灯笼,擎着红旗,远远看去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师:还有什么小问号么?

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 “光明”指的是什么? 师:谁来说?

生: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师:学习语文,我们要透过文字看到其背面的含义。再想想。 生:指的是中国不再受到欺压,走出了黑暗。L 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2.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五)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我国的经济发展了,国力日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了;……我们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60华诞的图片。

(出示祖国60华诞的阅兵图片,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开国大典中阅兵场面的雄健有力!)

生:学生欣赏图片。

师:同学们,祖国能有今天,民族能有今天,人民能有今天,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的开国大典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第2课时))

26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配套ppt)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6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