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9: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一、全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一五”发展主要成效

(一)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情况

农业环保监测预警体系人员、机构及设备建设情况:成立市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1个,机构编制10人,从业人员5人;县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10个,机构从业人员58人。市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主要设备有:监测车1辆、电脑6台、GPS定位仪4个;县级农业环保监测机构主要设备有:监测车12辆、电脑12台。

(二)农业资源环保工作成效

农业资源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应急预案等日常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每年市站组织人员出动宣传车辆、印发宣传刊物传单,分组到各县宣传农业环保法律、法规,并定期组织培训,使农业环保家喻户晓。其间共印发宣传刊物6期,发行宣传刊物7万余份;组织农业环保知识培训38次,培训人员1700余人;处理来访数100余次;处理议案提案15件;建立了市、县两级农业环保应急预案体系。

(三)农业资源环保项目实施情况

1、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质量监测工程

根据省站制定的全省农业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案,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编制区域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等各项工作。在全市450万亩基本农田

1 保护区内,分为一般农区、城市郊区、污水灌溉区、工矿企业区、其他区域等五个监测区域。五年内已监测污水灌溉区、城市郊区、一般农区、工矿企业区,共监测农田面积119.8万亩。主要涉及长子、壶关、郊区、屯留、沁县、平顺、襄垣、长治县、沁源、黎城、潞城。在119.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布设监测点位200个,采集化验土壤、灌溉水、空气和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水果、蔬菜等)样品633 个;建立了计算机监测数据库;编制了区域环境质量报告。

通过实施例行监测,基本摸清全市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摸清污染物在农畜产品中的残留、积累、迁移等动态变化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环境修复措施和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对达到污染警戒水平的部分农田采取对应措施,指导农民合理使用污水灌溉农田,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实现了监测工作的预警功能。

2、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工程

2006年重点调查长治县、黎城、沁源。采用室内收集统计资料和室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种植业随机抽取小麦种植户20户、玉米种植户30户、马铃薯种植户10户、蔬菜种植户20户;养殖业抽取代表性养殖户20户。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种植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过量施用氮肥,亚硝态氮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同时农药残留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养殖业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污染环境;局部地区由于煤焦企业废气物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3、全面开展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2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部署,2008年全面开展了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13个县市区农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全市调查对象数:140个乡镇、农户5934户、8个农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125个,养殖小区28个,养殖专业户2480户。水产规模化养殖场13个、养殖专业户31户。调查情况如下:

(1)种植业总体情况:

土地类型:平地2293742.61亩、缓坡地1383189亩、陡坡地509282.5亩。

种植方式:单作、间作、轮作、套作。

种植种类: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蔬菜、药材、苹果等。 化肥施用种类和数量:化肥施用总量(折纯)100372.57吨,其中氮肥(折纯)67741.5吨、五氧化二磷(折纯)32631.07吨。地表径流途径肥料流失量总磷96.92吨,总氮318.53吨。地下淋溶途径肥料流失量总氮406.06吨。

农药施用种类和数量:毒死蜱施用量268.95千克、阿特拉津施用量259.47千克、2,4-D丁酯4229.15千克、丁草胺3004.33千克、乙草胺施用量969.36千克,流失量1.89千克、涕灭威954.61千克、氟虫腈50.9千克、克百威2191.48千克、吡虫啉312.36千克、其他有机磷类施用量40931.81千克、其他有机氯类施用量1095.17千克、其他菊酯类施用量2759.68千克、其他氨基甲酸酯类施用量1542.16千克、其他类施用量61470.46千克。地表径流途径农药流失量1.89千克,地下淋溶途径农药流失量0。

秸秆产生量232.25万吨、丢弃量7.13万吨、田间焚烧量31.99

3 万吨、还田量140.53万吨、堆肥量8.57万吨、饲料37.88万吨、燃烧4万吨、原料0.23万吨、其他1.43万吨。

农膜使用量1364.32吨、残留量137.64吨。 (2)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

规模化养殖场125个、养殖小区28个、养殖专业户2480户;粪便产生量49.61万吨、尿液产生量16.96万吨、总氮产生量5346.49吨、总氮排放量836.87吨、总磷产生量1274.85吨、总磷排放量172.82吨、COD产生量90892.33吨、COD排放量13260.83吨、铜产生量13947.12千克、铜排放量3983.15千克、锌产生量40142.15千克、锌排放量4820.75千克。

(3)水产养殖业总体情况:

规模化养殖场13个、养殖专业户31户。污染物产排量如下:总氮产生量3.68吨、总氮排放量3.03吨;总磷产生量0.76吨、总磷排放量0.64吨;COD产生量41.58吨、COD排放量34.89吨;铜产生量9.77千克、铜排放量8.2千克;锌产生量11.69千克、锌排放量12.79千克。

调查结论:根据调查汇总数据,结合我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全市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途径的流失量为821.51吨,农药流失量为1.89千克,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影响土壤的肥力,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膜残留、农民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4 通过进行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污染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市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污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预防由于农业生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河流、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程

重点对武乡、沁县、沁源、黎城、平顺五个县的野生植物资源作了初步调查,调查野生蔬菜类、果类、药用类植物40余种。武乡主要以黄芩、柴胡等10多种野生药材为主,生长面积占全县所有荒山荒坡总面积的40%;沁县主要是以苦参、黄芩、山桃、山小果为主的药用和果类野生植物,面积2.62万亩;沁源县以野生木本植物为主;黎城野生植物是君迁子、核桃秋和党参;平顺县野生酸枣约有3000多亩。

(四)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情况

2005年8月-9月,在我市壶关县龙泉镇程庄村、长子县色头镇庄里村分别发生了废气排放污染农田事故。受害面积20.8亩,粮食作物为玉米,玉米减产3960公斤,农民经济损失2万元。赔偿金额2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全市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及硬件建设、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手段等建设亟待加强。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亟待加强,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法规,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农业资源环保建设资金比较缺乏,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投入。

三、“十二五”农业资源环保发展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按照省站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统筹、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基本农田环境监测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等开展一系列工作。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业、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治理农田污染,建立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

1、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以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硬件建设、监测手段的提高为主。“十二五”期间市级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具备初级化验监测能力;每个县市区全部配齐电脑、传真机、打印机、GPS定位仪、采样器等监测设备。

2、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程。2011-2015年期间,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程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监测面积达到200万亩。

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工程。2011-2015年期间,在全市通过重点实施农药残留降解工程、农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化肥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措施和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积达到20万亩,工业“三废”污染农田治理面积达到10万亩。

4、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地环境进行保护和动态监测,建立天然的资源宝库,保护原始物种资源,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5、农业清洁工程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为目标,以建立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集中整治、无害处理”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着力改变广大农民的生活习惯,促使农村垃圾走向规范化处理的轨道,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满意”的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落实清扫保洁、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制度,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一年试点、三年铺开、五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达到农村“六个基本没有”,即: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塘(库)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实现农村垃圾集中、统

一、规范和无

7 害化处理,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6、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程。进一步做好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作,重点加强农业污染源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农业资源环保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总投资26万元。主要用于13个县市区农业资源环保监测机构硬件配备。每个县市区补助2万元,用于配备电脑、传真机、打印机、GPS定位仪、采样器等。

2、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工程

工程总投资80万元。其中资料检索、图件收集和数字地图的购买10万元;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购买信息库建立30万元;技术报告编制费3万元;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化验费补助25万元(采集土壤、灌溉水、空气和主要农产品共个样品,分析化验铅、汞、铜、砷、镍、镉、铬、锌、六六

六、滴滴涕、PH、阳离子代换量、硝态氮、农残等项目);举办污染调查及采样技术培训5万元;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2万元;宣传和专家咨询和技术服务费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0万元,省级补助2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

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工程

8 工程总投资108万元,13个县每个县补助调查费用6万元,其中每个县资料检索收集1万元,调查报告编制费2万元,计算机网络建设费2万元,购买GPS全球定位仪及人工费等其他费用1万元。农药残留降解工程、农业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总投资3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45万元,省级投资45万元,地方配套18万元。

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程

五年总投资65万元,主要用于每个县每年野外调查补助及调研报告编写费用1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投资35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

5、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工程总投资130万元。每个县补助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点建设,包括建立污水净化池、生活废弃物收集池、垃圾收费站、田间废弃物收集池、乡村物业站等。

6、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工程。

工程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加强农民培训,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大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模式,对广大农民加强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模式培训,要突出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面源污染防治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知识、技术和法律培训,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加强农业环境法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农业环境的力度,依据已有的农业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4、拓宽投资领域,吸纳各方资金。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项目功在当代,惠及子孙,今后力争有新的资金投入,借鉴吸引企业和农民参与和投入的运作方式,鼓励农民投入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并研究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长治市农业能源环保监测站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长治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环保规划

甘肃农业十二五规划

区农业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

节能环保十二五规划

县农委农业资源调研报告

麒麟区建筑业“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十二五规划报告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
《长治市农业资源环保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