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教学反思的现状看,许多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的解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叙事记录多,理性思考少. 教学反思仅仅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的、叙事性的记录,既不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作深层次分析,也不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2.独立自省多,互动交流少

教学反思仅局限于自我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很少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反思成果。

3、重教轻学的多,综合分析的少

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层面上,很少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及学习效果。

4、失败教训多,成功经验少

只有在感到教学失败或不顺时,才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些失误进行自责,作出反省,而对教学的成功之处却很少加以总结和提炼,即使是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的灵感,也常常被不经意放过,或者仅仅限于一时的满足。

5、关注课后的多,重视课堂的少

习惯于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对课堂上已发生的既成事实的一些问题作出反省,而忽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的及时反思和调控。

二、问题诊断

1、认识不足

有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于自身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教学反思缺乏主动性,他们更多的是把教学反思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只是为了应负检查和考核,这样的教学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也有的老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反省,属于个人行为。无需与他人交流;还有的教师既怕向别人展示成功,恐有张扬之嫌,又怕在别人面前暴露问题,恐有失自尊,因此采取自我封闭式的反思,不愿与他人交流。

2、功底不实

部分教师既不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很少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这其中除了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忙等一些客观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理论深奥难懂,又远离实际,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不大,因而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二是认为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足以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因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动力。另外,再加上部分教师很少有机会聆听专家报告和指导,又难于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活动,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由于缺少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作支撑,教学反思难于有实质性的突破。

3、策略缺失

面对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内容和环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哪些需要教学反思,又该如何进行反思,这也正是目前教学反思中最普遍的问题。由于在教学反思方面缺乏应有的策略,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关注点狭窄,而且往往是泛泛而谈。这种既没有广度又缺少深度的教学反思,基本无法体现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应对策略

1、提高认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反思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学中必然存在得与失、成与败。敢于正视教学中的不足,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是一种反思,感受成功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活化也是一种反思。反思既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需求,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理应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特征上看,教学反思是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通过认真地反省和自悟,从而总结并提出个人对教学的理解。但个人理解毕竟有局限性,再加上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个体单独进行的内省反思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征求不同意见,倾听多种声音,则可以启迪思维,清晰思路,深化认识,使反思更深刻、更全面。所以教学反思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集体的智慧。

2、努力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反思

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理性思考,它必须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一方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仅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不足作出科学地分析和合理的改进,促进教学日臻完善和不断提高,而且帮助他们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使之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能不教师提供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新观点,拓宽教学反思的思路,开启教学反思的智慧,使教师能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教学现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坚实的理论基础既是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广大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自学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剖析自己的教学,提高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反思的深度。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多读一些与化学教学有关的专业杂志,多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多聆听专家学者的指导,多汲取其他教师的经验。

3、加强研究,用辩证的观点引领反思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验者,是学生学习的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建构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感受、收获与期待不仅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会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必须综合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刻关注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过程和学会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和有意义的价值观;教学评价的形式是否具有激励性,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是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可以感受成功的机会。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教师只能经常用批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而只有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教学反思才能有力度、有成效。因此不回避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误,认真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加以改进,是大多数教师能自觉进行

教学反思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动力。但教学反思的意义及其价值并不仅在于此,教学反思还应该特别关注教学中的成功之举和创新之作。教师要做教学的的有心人,对自己在教学的亮点和精彩、灵感和顿悟也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这样长期坚持,日集月累,不仅会为自己的的教学增添更多的自信,而且还将为自己日后的教学集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为形成自己的的教学风格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但由于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学生,谁都无法准确预知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也都难以全面把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结束之后,经过亲身体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一定比备课时更深刻,对如何实施教学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将这些认识、感受和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不仅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也有利于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尽可能减少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还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反思,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控教学进程,以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善于反思并勤于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广大化学教师应积极参与以教学反思为主要方式的样本教研,经常地并自觉地用心对自己的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努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列举出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

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

列出在教学中你想要改变的一件事情,你想如何改变?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加快课堂节奏.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是人尽皆知的学习方法,而且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常这样要求学生,学生也知道要这样做才会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问题在于,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我们都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有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成就感是学生获得动力的首要因素。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够应用它解决问题,取得好的成绩,使其成功的愿望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争取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说兴趣的产生是有条件的。而学生在建立最初的知识体系时不会无端的对物理公式或概念产生兴趣。即使有,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仅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是不够的,仅告诉预习的重要性也是不够的。没有督促,没有成功的吸引,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预习任务的,也未必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但要强调预习的重要,还要定时检查预习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坚持一段时间后,有望学生会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个人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在充分预习课本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课后的基础练习题,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和公式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目标明确具体,老师讲课时就事半功倍,学生听课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通过预习减少了教师对一些简单概念的繁琐解释,平时一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在充分预习后只需半节课或者更少,可节约出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要提高教学效率,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在预习后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要认真的督促,检查和落实,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二、取消书面作业,实行课堂练习

通常的物理教学都是教师讲解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老师批改作业。这样做看起来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任务,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若每个学科都一样的做法,势必占用学生大量的课

外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如前所说,对于课本后的练习题,学生完全可在预习时自行解决,即使少量题目有困难,教师也只需略加指点即可,没必要让学生浪费大量时间抄题目做题。事实上,很多老师可能发现,学生在书面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这样的书面作业不能正常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并且降低了有效信息反馈的速度,不利于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实行课后练习在课堂解决,而且可能的话,就在当堂课解决,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切实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课外时间可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或完成适量有一定难度的其它练习题。

三、改变测试方式,进行课堂测验

取消书面作业,是不是不让学生做作业了呢?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取消书面作业,只是免去学生抄写题目的过程,把课文后的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节约出时间完成更多其它练习题,力争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取消书面作业是为了做更多的“作业”,并不是不要学生做作业。我个人的做法是:编制单元练习,进行课堂测验。即每完成每一章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马上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测验。

1、根据课程进度将每章分成几个小的单元,事先准备好单元测验试卷,每完成一个单元就用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小的测验。

2、课堂测验卷的题量不宜过大,试题难度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以中、低档难度的题目为主,一般以10题左右为宜。

3、快速反馈测验成绩。学生对测验的成绩是很重视的。考得好会感到欣喜,信心百倍;考不好就会引起自责。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其反省,多加鼓励,使其奋发。而每次测验后及时评讲,从考试到反馈不超过一天,这样可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有节奏的训练,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既巩固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又锻炼出考试的技能和技巧。

上述以测验代替课外作业的做法,教师投入较多,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

而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教学效率确实可提高不少。

四、改变备课方式,调整课堂节奏

一般备课都是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安排好教具和实验,然后教师按计划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课堂上教师有讲、有问;学生有思、有答。课上得很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点讲解清,学生听懂。但可能有一点美中不足:学生仅仅是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听课或回答问题,而没有得到动手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结果往往是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课后面对题目时却又无从下手,听得明白却不会应用。我认为这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备课和教学节律两方面入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步骤时应有预见性,尽可能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让学生手脑并用。

备课时先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小块。教师在教学中每完成一个概念后立即让学生练习,之后再进行下一概念或者规律的教学,再练习,再讲„„,如此循环,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现行高中物理组第二册《电磁感应》一章第一节中,首先引入磁通量的概念,然后是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教师可以在完成“磁通量”概念教学后先让学生做两三道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再用磁通概念来分析和解释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归纳实验后,再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这样一节课中就有两次课堂上的练习,达到让学生手脑并用的目的,而且不必把课后的练习题留到课外,减轻学生和老师负担。

这样备课和上课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和练习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其应用的方法和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灵活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课堂容量也比平时增大,节奏感增强,避免课上松懈课后紧张的不良现象。

五、进行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努力上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败,容易丧失信心,这就需要适时的加以鼓励,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肯定会取得进步的。同时,要经常对学业失败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重拾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成绩,可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的另一个方法是让成绩好的学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与全班同学共享。事实上,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他们有共同的出发点和共同的心理特征。学生间的交流,对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使其更自信,同时产生自豪感,提供了持续努力的动力。

走出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走出早恋误区

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设计的误区

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扬帆起航数学教学反思

走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走出物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
《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