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6 子刘子自传_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东教育出版社

16 子刘子自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中句式的特点。

2.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基本事迹,体会其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3.了解古代自传文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刘禹锡的相关作品。

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单单在唐朝就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有一些诗人由于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而被冠以美称,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鬼,还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豪,同学们知道是谁吗?(顿一下)他就是刘禹锡,写出了《陋室铭》的刘禹锡。这样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眇然一身(“眇”通“渺”,微弱。) (2)贵振一时(“振”通“震”,震动。)

1 广东教育出版社 2.词义辨析 (1)违

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动词,避开。)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动词,耽误。) 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动词,违背。) ④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动词,引申为“忘记”。) (2)迫

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动词,迫于。)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形容词,危急。)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动词,强迫。) ④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动词,靠近。)

⑤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形容词,矮小。) (3)信

①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副词,确实。) ②是以项王信任之(动词,相信。) ③信义安所见乎(名词,诚信。)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忠诚的。) (4)被

①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动词,遭受。) ②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动词,披挂。)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副词,表被动。) 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动词,覆盖。) 3.词类活用

(1)士林荣之(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

(2)时有寒俊王叔文(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贫寒而有才能的人。)(3)上大奇之(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三子者皆与予厚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好的交情。) (5)日夕过,言其能(日夕,名词作状语,一早一晚。) (6)能以口辩移人(辩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改变。)

2

广东教育出版社

4.古今异义词

(1)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活着的时候。今义:一辈子。) ..(2)赠尚书祠部郎中(古义:死后追赠。今义:赠送。) .(3)因为东诸侯所用(古义:于是,被。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4)后为淮西从事(古义:地方长官自己任命的属官。今义:做某种工作。) ..5.特殊句式

(1)因为东诸侯所用。(被动句) (2)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省略句)

(3)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介词结构后置句) (4)叔文北海人。(判断句) 6.翻译重要句子

(1)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2)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

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为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 (3)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

第2课时

三、整体感知

(一)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有《刘宾客集》。

3 广东教育出版社

2.题解

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写在姓氏的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子刘子:我刘先生,充满自豪与骄傲。

(二)理清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按内容可分两部分:①从“子刘子”到“擢为监察御史”,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及从宦经历。②从“贞元二十一年春”到“魂无不之,庸讵知兮”,主要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情况,文末的“铭文”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四、文本探究

1.刘禹锡的这篇自传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刘禹锡的这篇自传,严肃严谨,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作者对人生的感叹。

2.从这篇自传看,刘禹锡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提示】结合文章的层次和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前。刘禹锡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第二阶段,从贞元七年到顺宗永贞元年 (805)。刘禹锡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二十一年一月,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的革新。失败后初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第三阶段,从宪宗元和元年(806)至武宗会昌二年(842),刘禹锡开始走上“穷愁著书”的道路至病故于洛阳。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3.“永贞革新”是一次怎样的政治变革?

【提示】“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开始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同打击宦官势力,但引起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

五、重点剖析

1.课文末尾的“铭文”,表达了刘禹锡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

4 广东教育出版社

涯?

【提示】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心中激愤,不能自平。在这样的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是他被贬十年后回京时写作的,因为对新贵深有讽刺,引起了“执政不悦”,再度被贬往辽远的边地。可是刘禹锡并未自悔,十四年后被召回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仍然以嘲讽的口吻说:“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不顾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表示了坚持、顽强的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据史传记载,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派往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这样一个闲散的官。

2. 刘禹锡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这篇自传是怎样评价“永贞革新”的?

【提示】“(王叔文)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感情真切。

5

第十六课:《子刘子自传》教案

刘子羽体会

市场部—刘子茂

药剂学刘子维

刘子琨演讲稿

刘子琨演讲稿

总结 刘子峻

刘琴子开学安全教案

方山子教案

《子不学》教案

16 子刘子自传_教案
《16 子刘子自传_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