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2: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摘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体制下,班主任工作也必须与时代同行。曾经制度和教条是班主任管理的“法宝”,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仍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对小学班级如何走出管理误区,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探索构建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我们须做问题剖析和大胆探讨实践。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管”,忽视“理”

从理论角度讲,管理应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还不如说是在“看管”学生: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任务。看管的方式方法都带有强制性,一定程度上违背学生主体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学生往往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事例1:某五年级的一学生每次午睡课都不睡觉。一天,班主任就午睡问题又强调了一次,然而第二天该生还是就犯。班主任说:“我昨天刚强调过,你为什么不听,还要迟到?你是和我作对!你若能好好睡上一觉,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该班主任为什么会对学生大发雷霆,讥笑讽刺?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主要是过分重视看管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理解。这样做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与学生发生了矛盾冲突,又给自己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管”的同时,也要深入理解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不能整齐划一。这样的管理才能深入人心,“管”而有“理”。

2、过分强调班主任的权利,忽视民主的学生自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在班级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然而,事实是班主任在“自导自演”,一人唱班级管理的独角戏——制定班规,确立班委,实施管理,进行监督,忙得不亦乐乎。

事例2:某校六(2)班班主任,为了减少工作量,在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中挑了几个作为班干部,而其余学生要绝对地服从班主任和班干部。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感到心里不平衡,表现出不配合班主任工作的态度,以示抗议。

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无疑是没有调动个体主动性,这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班级体。真正意义上的班级体应该是一开放的集体,即班主任应开放自己的权利,实行民主治班。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和劳动,也依赖于学生良好的民主自治和对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

3、过分强调“制度”和“教条”,忽视“人性化”

“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长期以来不被予以倡导。在班级管理中,同样由于过多地依赖制度,追求标准,从而约束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心灵都没有被理解,人性和情感

受到压抑。

事例3:由于一位学生忘了打扫卫生,在校领导检查卫生时,班级的卫生扣了分,班主任知道后立即把这位学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贴在墙上的值日生轮流表你没看到吗,轮到你值日可以忘吗?班级管理有规定凡导致班级扣分都得罚扫一星期,下星期就你一个人打扫。”

这位学生很听话地罚扫了一星期。试问:老师有无了解学生不打扫的原因?在老师严厉地批评下,学生毫无辩解的机会。在教条和制度下,学生不得不服从、听命,人的个性、思想和情感受到极大限制。班级管理不应违反标准,但也不应受制于标准,应该追求一种人性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开发利用班级资源,丰富集体内涵,形成一种特色管理。

在班级管理误区的存在之下,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每一位班主任值得思考的问题。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状态,用新的评价观在过程性的观察评价中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促进学生的转化和发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旺盛,敢想敢为,渴望独立自主,要求受人尊重,追求合理、公正、民主。因此,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以生为本,民主管理,既能使学生由“监督对象”成为教育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主任突出学生主体,矫正“教师中心”的偏差。“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真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他的确具有正确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巨大价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灌输必不可少,同时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在小学阶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其主体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动力量。其次,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也就愈大,从而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就愈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和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主体性充分发展的开始。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师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下,进行班级管理,就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从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给小学生

广阔的成长时空,给小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从而营造宽松的氛围,也就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和迸发创设良好的条件。

3、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没有爱心、心胸狭隘、自私、责任心差、不诚实、不愿合作,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不强,这些人格的缺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班级管理体制中不以人为发展中心的管理模式,偏离了人本主义的理念。人本主义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造就了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高度发达的新人,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信念、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美的人格。

由于长期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服从老师的乖孩子。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让学生真正独立、自主、能动、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刻不容缓。

三、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对构建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管理理念首先应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1、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小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实行转变,让每个学生在组织结构中发挥和发展其潜能,从而是他们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

1.1 小学生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人。班主任面对学生,视若无物、忽视、冷漠、空洞是错误的,视若其物、灌输、强制、体罚也是错误的。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把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2 小学生是有着多方面需要的人。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和生存;要学各种知识,还要培养各种能力;要学会交友处世,还要享受亲情和友爱。需要是多方面的,面对需要做出的选择也是多方面的。班主任要尊重小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选择,特别是要尊重小学生选择错误和重新选择的权利。

1.3 小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人。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但班主任决不能以“塑造者”自居,只是学生成长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学习,去体验,去生活,最终达到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

2、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

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尤为重要。这为班主任采取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2.1 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位学生参与,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2 建立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条件,根据班级建设的思路以及每位小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自由组合成班级组织。如: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这些同学与班委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建立相对稳定的行政小组、学科小组、课外活动小组、卫生小组,每个小组定时定点开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形成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为学生提供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2.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班主任并不是整个监督机构的代理。在班委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委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委会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和处理。使得学生在行使班级管理权利的同时,更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制约,从而不断完善其工作。

3、注重方法、过程、情感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自主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管理方法的指导以及管理的过程和管理的情感。

3.1 给予小学生必要的管理方法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班主任决不能袖手旁观,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班主任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根据班级特点,能动自主的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努力做好学生的参谋后盾,当好学生的“导演”。

3.2 注意小学生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建立在合作机制上,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合作管理的过程。如:学习一套新的广播操,体育委员把学生分成四小组,组织各组长统一动作,然后分别指导本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体委必须和组长紧密配合,共同教好整套操。由此可见,班里各部门的管理都要依靠其它部门或小组的合作。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步提高。

3.3关注小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班级管理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组间良性竞争。制定《文明小组评比细则》,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这样每个学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一种为组争光的责任,无形中学生参与管理的情感得到升华。

4、优化评价管理体系

学生自主管理的情感上升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如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管理评价,成为班主任值得思考的问题。

4.1 多样性评价。在对学生管理效果进行多样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自我评价、

评价他人和他人评价。在自我评价中,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管理的能力。在评价他人时,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成就,同时借鉴他人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他人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定位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2 发展性评价。班主任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尤其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过程,对学生管理的表现不仅要评价其结果,更应重视评价其过程的合理化程度。评价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是否提高自控自律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这是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和终身性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一定角度讲,班主任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决定其行为将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在班级体中的成效,进而制约一所学校新课程实施的成败。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误区的笼罩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班主任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立和健全一套学生自主班级管理方案,依靠内驱力,发挥主体特性,使班级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这样班级管理模式不再是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班主任的舞台逐步从前台转到后台,工作由监督型转向协调型,从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

以人为本,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构建班级情感文化.doc

浅谈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的构建

以人为本 关注后进生 构建和谐班级

班级管理模式

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小学班级管理模式
《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小学班级管理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