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深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19:4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 要

摘 要

财政支农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引导农业经营者行为的基本杠杆。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超常规速度增长。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财政支农政策更趋完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随着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宣传支农政策,管好用好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愈发重要。

关键词:财政支农 社会保障 保障制度 支农政策

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摘 要 ....................................................................................................................................................I 第一章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方法 ...........................................................................................................................................2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2 第二章 对财政支农的具体分析 ...........................................................................................................3

2.1.1 支农的含义 ..............................................................................................................................3

2.1.2 支农的途径 ..............................................................................................................................3

2.1.3财政支农 ...............................................................................................................................3 2.1.4财政支农力度 .......................................................................................................................3

2.1.5支农资金用在拿些方面 ...........................................................................................................4

2.1.6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 .............................................................................................4 第三章 对财政支农的完善 ...................................................................................................................5

3.1.1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5 3.1.2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6

3.1.3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意见……………………………………………………………………….6

第四章 结 论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10

II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财政支农政策是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等购买性政策工具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通过安排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等转移性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有如下重大的意义 :

(1)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以“四减免”为主的税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以“四补贴”为主的支出政策则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支持“六小工程”、“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财政增加了直接补贴额度,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了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此外,还通过支持“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村财政减贫力度等方式,拉动了农村消费。

(2)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了165亿元用于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预算安排资金1022.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2008年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两项直接补贴资金规模达到633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在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也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3)有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财政支农资金中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611.4亿元,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支出90亿元。由于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有效性。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为充分地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对支农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有助于启动农村潜在的巨大需求

(5)有利于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保障,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这一机制正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近年来对促进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及其意义效果的分析而进行的。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对财政支农的具体分析

2.1 支农的含义、支农的途径、财政支农、财政支农力度、支农资金用在哪些方面、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

2.1.1 支农的含义

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2.1.2 支农的途径

为支持农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和颁布了各种政策,财政上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采取“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这两大条途径。

2.1.3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表现出来的就是支农资金。支农资金是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 制订一系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如(1)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 实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对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以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 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

(二) 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1)

不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2)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3) 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断探索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大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 四) 疏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渠道,为此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推进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

(五) 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实“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六)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1.4财政支农力度

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增长了107.7%。巨额的财政支农资金犹如春天的甘霖,给广阔的农村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2.1.5支农资金用在拿些方面

1、每年预算安排的农业项目资金以及上级追加的指标,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土地平整,蔬菜大棚建设等)、小型农田水利,中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2、各种涉及农民的各类粮食及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包括民生工程安排的本级及上级追加资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农机具购买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以及最近新出台的家电下乡补贴等近20项补贴,及代农民垫付的资金,如农业保险农民应承担部分

3、动植物防疫疫苗购买

4、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奖励

5、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6、村级债务化解

7、农产品加工与促销奖励

8、农村村村通道路建设

9、农村义务教育补贴

10、对村委会及村集体经济的补贴

11、农村五保户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2、每年安排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专项

13、农村文化及精神文明建

2.1.6我国财政支农目前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但增幅波动较大,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2、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在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上,用于“养人吃饭”的钱多,而用于“办事建设”的钱少。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经常出现行政费挤占事业费、事业费挤占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3、中央与地方支农资金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高度依赖中央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特性,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具有明显的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见效慢、收益外部性等特点,因此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将资本要素向具有高收益率的行业倾斜。农业税的取消更加重了地方财政的困难。

4、支农资金管理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使用效率低

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较多,农业财政支出分部门管理。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重复投入等问题。政府部门之间争项目、争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出多门,不利于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不能形成合力。

5、支农项目资金监管水平低下,缺乏绩效评价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对财政支农的完善

3.1

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3.1.1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特点

财政支农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引导农业经营者行为的基本杠杆。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超常规速度增长。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逐步建立的条件下,财政支农政策更趋完善。其显著特点是:

1、突出以人为本,保护发展农民利益。为解决农村体制上的障碍,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财政工作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农民休养生息”的方针,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越发突出以人为本,越发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作为各项政策的根本点,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2、突出粮食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多年来,国家始终将粮食的宏观政策目标与种粮农民的微观利益统一起来。一是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破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传统体制,建立了农户微观经济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并从政策和体制上肯定和承认农户自身经济利益。二是全额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有效减轻了种粮农民负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实施对种粮农民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仅遂川县四种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978.6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935.13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四是实施粮食市场价格支持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收购保护价格政策,并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五是实施粮食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突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多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增强财政支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多个方面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能力,增强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二是实施江河堤防加固和防洪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引导开展“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业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机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有效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四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科技推广工程”,支持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支撑能力和贡献率。

4、突出生态保护,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一是支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加强耕地地力培养,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促进农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节本增效。二是开展退耕还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截止目前,遂川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85万亩,补偿中央、省级森林生态公益林321.94万亩。

3.1.2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思考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在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支持力度上要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结构调整,突出支持重点。要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重点支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支持优质化、专用化农产品、绿色产品以及精深加工的农产品生产,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链条延长和产品增值。要重点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区域性农村主导产业及已形成的龙头项目,大力支持联结农民和市场的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因地制宜支持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化农村劳动力市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

二是创新投入方式。推进城乡统筹,财政投入是关键。科学制定出台优惠的农业投资政策,调动和引导各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利用外资、股份集资和行业内部融资的力度,探索农业资源开发和资本营运的有效形式,支持工商投资农业项目,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市场运作”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加快将财政资金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来,采用补助、贴息、奖励、保险、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钱用到农民直接受益、最需要建设的项目上。完善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健全财政支农激励机制,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完善补贴政策。完善贴息制度、配套投入机制和以奖代补办法,通过有效的贴息方式增加农业政策信贷资金投入,把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用活用好。扩大补贴政策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农业和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农业灾害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等,不断扩大补贴覆盖面。加快完善补贴发放方式,推行“惠民直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

四是加强考核监管。健全农业投入管理考核体系,将农业投入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贯穿好、落实好增加农业投入政策。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对符合财政支持范围的农业项目,要组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条件,提高财政支农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预见性、准确性。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通过严格约束作用,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并通过项目检查、验收,促进支农项目的如期竣工,提高支农项目建设效益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监督,对支农项目专项资金的挤占和不到位的,要如实通报和限期纠正,对把专项资金挪作它用的单位和个人,应追究其责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视不同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还要搞好社会和舆论监督,做到支农投资额公开、支持项目公开、资金落实情况公开,督促农业投资全额到位。

3.1.3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意见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市场农业的体制框架,建立了公共财政的框架,建立了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今后乃至相当一个时期,应在三个框架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五型”财政建设的要求,深化制度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1、整合支农政策资源。加强支农政策的配套衔接,提高政策的整体效应,必须整合现行支农政策资源。一是加快推进农业大部门体制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不仅总量规模有限,而且对有限资金的使用又处于“多龙治水”的状况。往往同种性质、同种用途的资金,散见于多个部门,重复设置,相互交叉。同时由于资金多头分块管理,各自为政,加上财政支农资金需求面广量大,资金安排往往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合力,集中投入度低,项目和资金整体效益不佳。建立职能有效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顺应农业微观运行机制已发生根本转变的需要,是改变政府支农职能分割、投入分散的需要,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紧密联系的需要。要按照农业事务类别,自上而下推进农业大部门体制改革,优化组合部门职能,同时实行农业大部门预算。二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是实行支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规范管理的有效方式。继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为引导、以产业为平台、以统筹为核心的资金整合模式。依据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原则上对同种性质、同种用途的预算专项资金进行调整归并,实行大专项体系。以县为主体依据本级农业发展规划,自下而上对口申报专项资金,实行源头整合。

2、调整农业补贴政策。一是调整补贴品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基础农产品(主要是粮棉油),继续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取消对非国计民生、非大宗基础农产品等地方特色品种的补贴,交由市场调节,取消后的补贴资金转为对大宗基础农产品的补贴。二是调整补贴资金的分配管理机制。将现行按种植面积补贴改为按商品量补贴,商品量多,说明种植规模大、产出水平高,对国家的贡献就大;将现行补贴标准改为按商品量贡献度、农资的涨价因素综合测算确定补贴标准;将现行对当年的补贴改为对上年的奖励,并依据上年大宗基础农产品的商品量、当年农资的涨价因素等,将奖励资金切块到县,包干使用。

3、统筹运用政策工具。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财政资金投入或财政政策,都将无济于事。因此一要从偏重财政政策转到综合政策的利用上,充分发挥价格、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的独特作用,形成全方位、多环节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二要依靠市场和制度的力量,加强对大宗基础农产品的动态监测,超前开展对策研究,建立政策储备制度,减少临时的、应急的政策出台,提高政策质量和政策执行效果。

4、加强支农资金管理。一是加强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资金管理的程序规范。二是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财政政策最大程度符合农村实际需求,提高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有效性。三是建立分配与监督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 结 论

总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投入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这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科研投入,这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手段;三是涉农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和平台;四是农民收入保障,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保证农业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

致 谢

致 谢

我真挚地感谢vv老师

2011年12月于mmm学院

kk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杨凌.谈论财政支农政策创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问题

[2] 李树,陈刚.国外财政支农的经验与启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市长参考2009 [3] 苏丹.加强和改善财政支农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社)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宣传材料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资料

财政支农政策解读

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1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总结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与财政支农政策

深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深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