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支农政策调研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县财政支农政策调研的报告

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从2003年起,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不断制订出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了财力支撑。我县是山区欠发达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结构不优,全县经济以农为主。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县财政逐年加大的支农资金的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据统计, 2007-2009年,我县财政 “三农”投入资金累计33379万元,其中:2007年投入资金9488万元,2008年投入资金10484万元、2009年投入资金13407万元,2010年预算安排“三农”建设资金12809万元。我县支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解决农民群众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线,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民生纾困为着力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一、财政支农惠农投入情况

2009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93万元,对比去年增收673万元,增长5.3%;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800万元,占调整预算数的100%,同比增支10114万元,增长21.2%,其中投入“三 1 农”支出13407万元,同比投入增支2923万元,增长27.8%,推进了农业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民生纾困,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参加社保52009人,占全县任务数的83%,县级财政安排农村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10万元,确保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县加大低保投入,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支出低保资金895万元,将低收入群体4050户8621人纳入低保范围。我县落实优抚政策,安排资金1475.3万元对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自然灾害受灾户等进行扶助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正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几年来,我县不断拓宽医保范围,在继续拓宽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标准的基础上,安排24.26万元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共9535人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保;安排资金40.61万元对城乡低保户和治病困难户进行医疗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向教育事业倾斜,继续落实农村、城镇的义务教育补助经费;落实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实行绩效工资的政策;落实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2009年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55.85万元,对就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职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保障贫困学子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农村义 2 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投入,推动教育事业向优质化、均衡化方向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从2007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拿250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现代化基地、农业产业园及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壮大了油茶、南药、脐橙、优质稻四大农业产业园;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提高粮食单产,适度调整粮经比例,引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执行政策成效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县级财政更加困难。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的严峻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三大战略”、“重点工程”建设目标,按照“积极财政、公共财政、有效财政、规范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提振信心,把组织收入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千方百计抓收入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落实。

(一)出台强农惠农政策

2006年我县确立了发展“生态经济县、文化先进县、安康和谐县”三大发展战略,制订了《中共我县委 我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以及“安康和谐县发展规划纲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文化先进县发展规划”。根据相关规划纲要

3 目标,我县于2007年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平委发[2007]16号)、《我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平委发[2007]17号)、《我县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平委办发[2007]43号)一系列农业产业化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0年制订了《关于印发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的通知》(平府发[2010]1号) 从政策、资金上鼓励农村人员参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有序推进”两基”建设。2005年我县开始村级帐务镇级代理工作试点,2006年全县普及该项工作,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核算,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从民生的角度解决“三农”的重难点问题。 在未制订政策文件的新农村建设支出方面,县级财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为目标,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切实将财力转到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秩序上来。如落实农村、城镇的义务教育补助经费,落实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实行绩效工资的政策,落实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加大低保投入,落实优抚政策,拓宽医保范围,服务“三农”落实支农政策等等。

三、财政支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策扶持资金规模小。一是县镇财政困难,投入资金不足。近几年来,中央、省对支农惠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支持总量还是不够,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受县级财力薄弱因素制约,我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以保人员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运行为主,还难以投入更多的财力用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虽然我县“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目前财政支持“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还没有形成。

2、支农资金存在不规范。一是各级各部门支持“三农”建设的政策措施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政策措施之间对应和衔接不够相称,政策资金的合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各项保障措施的稳定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支农政策为建立长效机制,建设项目资金效益发挥不够。比如有些支农项目建成后,缺乏后续管护资金,项目成效不明显,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各种惠农补贴被农资价格上涨抵消,农民实际从中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

4、各种惠农补贴资金涉及千家万户,发放工作量大,个别农村信用社因人手不足,补贴资金存入农户存折速度慢,影响了种粮补贴资金的发放进度。

四、财政支农惠农的几点建议

在政府加大农村基础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更好支持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投入能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础,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长远要求。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才能有钱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村级组织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从当前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村级债务大,投入能力弱。上世纪兴起的乡镇企业建设热潮,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农村税费改革后,因村级收费项目的取消而使农村集体收入成为无潭之水。基本的村级没有造血型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陷入困境。二是可利用资源极度匮乏,融资难度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大多数村几乎将所有的耕地、山林等资源分包到户,集体经济的功能严重削弱,失去了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由于无资产抵押,靠融资发展项目只能是一句空话。

要加大投入,发展项目。建议国家增加财政扶贫开发资金,专门扶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项目,增强“造血”功能。要政策倾斜,重点帮扶。建议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企业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予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促其发展壮大,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制订出台更多强农惠农政策。

6 一是强农政策方面。农民投入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增收的幅度,也决定着新农村建设能否保持长久性。目前看,农民占有的生产资料仅为永不再生的土地资源,而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城市,城镇化的扩展也造成耕地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应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明确资金支持方向,做到既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途径;既立足当前采取短期见效的增收措施,又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提供新的动力。二是关注民生,出台更多直接惠及农民住房、医疗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我县财政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

富蕴县财政支农政策调研(后)

惠农支农政策

支农政策提纲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

实践支农惠农政策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支农惠农政策状况调研报告

塔城市财政局开展财政支农政策调研

支农政策调研
《支农政策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