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0: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湖南省会同县第二中学

杨中平

作者简介:

杨中平,1964年4月生,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会同县第二中学工会主席。

手机:13874590496 QQ:2642182167 内容摘要:正视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面对山区中学学生写作文无病呻吟之现状,笔者为之呐喊,那种传统常规但又桎梏学生思想和人性的教学模式早应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是:作文教学应呼唤人本理念,处处体现人本意识,解放思想,尊重主体,张扬个性,开放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

内需

人本理念

桎梏

和谐

内驱力

个性化

目前,山区(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大多数学生都怕作文,遇到作文课,第一句冒出来的就是无奈地感慨:“哎!又是作文。”;其二,拿到作文本后,第一节是相互闲聊,第二节课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其三,极少数学生,两节作文课自始至终者是愁眉苦脸,无所适从,最后只字不写。综合上述之现状,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是难辞其咎的,因它的背后正反映了作文教学的症疾(误区)所在,即放任式的作文教学,死而传统的模块作文教学,或是强制性的任务作文,其间,根本没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性、人性化、人本理念化的作文教学。教师与学生谈不上互动,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无情无趣,佳作何来?如何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这一误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主体积累,为写作奠定基础。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生活需要积累,学习更离不开积累,尤其是作文。学生如果没有一些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就无法说清自己想要说的东西,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长此以往,就会时而暴露出一种欲说不能,欲罢不忍,或是白话、土话连篇,经常闹出笑话等尴尬。为使学生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我平时是这样做的:

1、要求每个学生平日都准备好一个抄写本,专用作知识积累本。 对名言警句,美文片断,进行摘抄,每天一两句或一小段,语文教师每天上课前例行检查。如:我说出上句:“如其临渊羡鱼”。让学生接下句,学生有人马上回答:“不如退而结网”。这样以来,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领悟了主动学习的必要,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2、教师在每节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一次检阅。

指名诵读自己前天所抄之内容,或按教师的要求答出下文,检阅过后,多给予鼓励、支持。这样,学生自觉地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培养了学生勤积累的好习惯,自身得以充实。无形中,平时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随着学生自我表现欲的点燃,也激起了他们写作的欲望。

二、激活学生的内需,让学生轻松自主进入写作。

美国认识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识基础和情感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内需,是学生自主进入写作的先决条件。但现实是:教师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学生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作。这种常规模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山区中学的学生来说,由于历史、地域、视野等因素的局限,同样的教学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果,城里的优秀生能挥洒自如,山区的大部分学生则是——笔下文章常是无病呻吟,有些甚至令人啼笑皆非。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激活学生的内需,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具体实施方案可为:

1、开展各类活动,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

如:组织学生参与本班、或别班公开性的主题班会“我为二中添光彩”、“我爱我班”。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认识到刻苦学习的必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十佳歌手”预选赛,借此,锻炼其勇气,激发其表现欲;组织学生“诗歌朗诵赛”,或“演讲赛”,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展示出他们最靓丽的一面。在这实践中,感悟人生滋味,点燃学生心中那股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从根本激活学生的内需。

2、培养学生平时“口头练笔”习惯,为自主进入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平时,在课堂语文教学中,我都要留前5分钟给学生,让其口头“练笔”,不作过高要求,任其发挥,只要言之有物,出之于情,使他们在不断地训练中养成习惯。因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认识写作的必要性。

三、重视自由写作,使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张扬个性发展,写出生活的真实美。

一味的命题作文,强化“今天是作文”这一概念,学生一定得按教师的命题来写,这传统而呆板的教学模式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约束了学生的言行和想像,学生无法进行畅快淋漓地叙说,弘扬学生个性,再现生活真实。因此,当今的山区中学生作文教学,必须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写作”。因为自主写作,可改变以往命题定期作文中限制学生写作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没有写作内驱力,写作时的强人所难,无病呻吟、单

一、陈旧的局面。相比之下,让学生自由写作,可体现其四大优势:

第一、真实性。没有约束,真实的思想性感就容易浮出“水面”,假话、空话、套话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

第二、开放性。写作的题村无禁区,任何话题都可以信马驰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可尉然成风。

第三、个性化。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没有任何限制的条件,凭学生各自所好选择、构思个性化,观点个性化,语言个性化等现象就会不断涌现。

第四、愉悦性。习作者完全是“以情造文”,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因此,写作过程也成了怡情悦心、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过程。

唯有如此,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到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地有机结合,此时,教师才有可能看到学生作文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四、以人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呼唤“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本意识、解放思想、尊重主体、开放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样,既可以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桎梏下解脱出来,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提供了先决条件,是创新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1、以人为本,在和谐的环境下写作。

和谐的写作环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得以互通,地位相处平等,使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同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合作,乐于参与,才能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待每一次写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轻松愉快的合作过程。

2、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提高其写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践,多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积累文章写作的素材,并成为写出优秀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对某一事一物,学生可自由地评说、自由地表达、自由地争论,以此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

总之,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内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翱翔在五彩缤纷的作文世界中。

参考文献:

1、陈玉芳,发表在《作文教学研究》中的——《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09.8

2、曹宝华,发表在《作文教学研究》中的——《新世纪作文教学呼唤人本理念》

2009.12

3、徐俊英,发表在《作文教学研究》上的——《从引发学生表达欲望谈写作教学》2009.6

2012年3月2日

走出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山区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走出中国式英语作文误区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走出早恋误区

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

走出教学设计的误区

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