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贫困山区县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村级“八个一”和农民“五个有”目标,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树立“新三农”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产业建设为支撑,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载体,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逐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农村经济社会正在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贫困山区县的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订单少,履约率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

二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政府财力非常薄弱,上级政府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仅能维持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机构正常运转,无力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改善投入扶持资金,一些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治理、公路项目建设等只能靠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推动实施,自身根本无力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很弱。

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会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挣血汗钱,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发展水平不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导致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科技普及率低,村级基本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村“两委”班子成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不宽,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同时,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法律意识不强,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

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对贫困山区县建设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中央的“20字”总体要求,围绕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抓住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着力搞好扶贫重点村建设,努力实施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庭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突破,稳步推进村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有门、生态环境优美、家庭生活殷实的生态文明村。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的要求,以建设文明生态新村为目标,结合村级实际,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到位,逐步实施。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色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要围绕绿色种养、农家旅游、加工商贸等,规划“一村一两品”的产业格局。特色新村建设要按照集镇社区型、生态庄园型、分散院落型等不同类型,突出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改三建”、庭园绿化等进行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搞好“两校三室”(即村级小学和农民素质培训学校,村“两委”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建设规划。基层民主管理要按照“五个好”标准建好村班子,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通过规划充分体现“山青、水秀、村美、民富、和谐”的特点。

(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重点在发展农业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鼓起农民“钱袋子”等方面,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好机制,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对于镇坪来说,主导产业建设要以药畜产业为重点。药材产业发展重点是抓好药源基地建设,通过市场引导和GAP基地带动,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地道中药材,扩大生产规模,使人均药材种植面积达3亩以上,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以上。畜牧产业发展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实行科学饲养,提高商品率和出栏率,人均出栏商品猪2.5头以上,使畜产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通过选择优势项目,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药畜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要组建药材产业协会和生猪产业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各方力量,捆绑项目资金,将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大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圈等工程,着力建好农户家庭院落设施,搞好美化、绿化等环境建设。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通过3-5年努力,逐步使农村居民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通路到户率达9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

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大力发展庭园经济,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户为单位,建设适用美观、高效节能的家庭院落。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重点,加快发展药材、畜产品、瓜果、蔬菜、林果等农副产品,形成“屋前瓜果园、屋旁中药园、屋后养殖园”的富有特色的庭院经济。同时,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家乐”,引导农户从事加工、商贸、服务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建好村级小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扩大基层民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两委”办公室,按时开展村级党组织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村干部“直选”以及“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继承并发扬农村 的文明传统,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

关于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关于切实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版)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材料)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思考

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贫困山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