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1: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一年级《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闵行中学

范江

【教学立意】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天下大乱;诸子百家为实现天下大治,竞相争鸣,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路径。 【教学目标】

知道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和诸子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导致百家争鸣出现的诸多因素,体验历史现象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习得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成因的方法;领悟先秦诸子实现天下大治的伟大理想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

难点:诸子的主张和对后世的价值。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历史学家对“轴心时代”一段论述(见资料附录1),提出问题:此时各文明出现了哪些伟大的精神导师? 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历史上的处境等根本性问题?

设计意图:引出百家争鸣现象,导入新课,并点出中国思想家思考的角度与其他文明思想家的差异,为课后总结埋下伏笔。

环节2:通过“中国社会急剧变革,出现了诸多新现象、新事物”进入本环节。呈现图片(郑庄公举行大典留下的祭祀坑)和周郑交战的一段历史叙述(见资料附录2),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材料反映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新格局。

设计意图:以二则材料表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并接着叙述春秋战国出现的政治混乱局面,进而顺利引出该时代的特征:天下大乱。

环节3:以“变革还不止于此,经济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为

1 过渡进入本环节。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质农具图片(见资料附录3),介绍铁器的出现和优点,以文献中记述的历史人物姓名和考古成果牛尊(见资料附录3)相互印证表明当时已出现犁耕。

设计意图:叙述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革,阐明社会变革的经济因素。

环节4:通过“经济的变革带来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进入本环节。用廉颇门客的一段话(见资料附录4),启发学生思考该门客眼中天下人交往的原则。

设计意图:由该材料体现当时追逐利益的社会风气。

环节5:叙述私学的兴起,旧的社会等级崩溃,知识分子游离出来形成新的士阶层。

设计意图:表明士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也是当时最活跃的阶层,成为百家争鸣的主体。

环节6:提出“怎么从大乱到大治?”这一关键问题,并讲述百家争鸣的出现。

设计意图:该问题既是对此前几个环节的总结,也是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问题,为此后儒法道三家观点的介绍建立主线。

环节7:依据《论语》中几段的经典语句(见资料附录5),阐释孔子“仁”、“礼”思想。

设计意图:以孔子的语录来介绍其思想,突出儒家以道德协调人际关系,重构社会秩序的特点。

环节8:以孟子(见资料附录6)和荀子(见资料附录7)的经典语录介绍二人的核心观点。

设计意图:阐述二人的思想,强调孟子思想中对君主的制约。

环节9:依据韩非子的经典语录(见资料附录8),请学生们思考法家对社会变革的态度和法家“法治”的价值。

设计意图:表明法家对社会变革的肯定态度影响了其主张,凸显法家以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重构社会秩序的特点。

2 环节10:用老子的经典语录(见资料附录9),介绍其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思想。

设计意图:强调老子思想中的哲学色彩,突出其希望回归自然、原始状态来化解争端、恢复秩序的特色。

环节11:以板书回顾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诸子百家虽然具体主张迥异,但思考角度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在复习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归纳出诸子百家思考的角度都是实现天下大治,进而点出中国知识分子重政治、重人事的特点,回答了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前后呼应。

环节12: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诸子百家会产生不同的评价”为过渡,进入本环节:历史的“近”与“远”。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儒法道三家中,哪个学派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为什么?从历史长时段来看,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有何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深化。第一个问题从当时来看,理解了为何法家受君主欢迎,自然就明白为何儒道不为君主所欣赏。第二个问题从历史长时段来看,通过挖掘儒法道三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价值,凸显他们塑造民族文化基因,成为民族文化之根的巨大影响。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孔子陪坐在鲁哀公身边,鲁哀公赐给他桃子和黍子。孔子先吃黍子而后吃桃子,鲁哀公身边左右侍从都掩口而笑。鲁哀公说:“黍子,并不是吃的,而是用来擦

3 拭桃子的。”孔子回答说:“我知道这种用法。那黍子是五谷中排在第一位的东西,祭祀先王时它是上等的祭品。瓜果蔬菜有六种,而桃子为下等品,祭祀先王的时候不得拿进庙中。我孔丘听说,君子用下等的东西擦拭高贵的东西,没有听说用高贵的东西来擦拭低贱的东西。如今用五谷中高贵的来擦拭瓜果蔬菜中低贱的,是用上等的来擦拭下等的。我以为这样做损害了礼义,所以不敢把桃子放在宗庙的祭品前面先吃。”

(1)列举孔子的主要贡献。(3分)

(2)概括材料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4分)

(3)这段故事来自《韩非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为何要塑造以上孔子形象?(6分)

【资料附录】 1.轴心时代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此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一些伟大的精神导师。

——王家范: 《大学中国史》

2.新格局

(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郑庄公行大典的祭祀坑 3. 新工具和技术

4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

青铜牛尊(春秋时期)

《史记》等古书记述孔子弟子的名字: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4.新风气

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孔子:以仁释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6.孟子:呼唤“仁政”

“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

7、荀子:“礼法并用”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

——《荀子》

8.法家:厉行“法治”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9、道家:无为而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 “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6

(新)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案1(华东师大版必修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