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管理下基层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8: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素材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

总书记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中,群众工作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结束后,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成为端正思想路线和恢复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我们就能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违背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我们就遭受挫折,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有不同的具体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阶段,群众工作的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应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工作的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工作的根本途径是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些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应充分认识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发挥群众工作这个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把群众工作贯穿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首先,从社会管理的主体来看,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也包括社会治理和居民自治。我们要建立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关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表述。党委总揽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目前在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前两个方面比较熟悉,对后两个方面则相对陌生。如果简单地认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就是政府,把社会管理混淆为政府管理,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加大对政府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把政府管理的力量贯彻到社会各个领域,那就会重蹈管理成本无限增长和政府包管一切社会事务的老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应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引导和强调事业单位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注重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居民自治、化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从社会管理的对象来看,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是与社会服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应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在社会服务中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把社会管理错误地理解为“管、卡、压”,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解决、群体性事件等问题。社会管理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民生问题,应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治本之策,

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处理好维护群众权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既不能以“维稳”的名义压制群众“维权”的诉求,也不能以“维权”的名义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应抓住当前的突出矛盾,下决心有步骤地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社会问题,切忌抱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严防社会问题积累导致矛盾激化。

最后,从社会管理的方法来看,须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现在一些干部对群众工作的方法陌生了,感到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软的办法不管用,硬的办法不敢用,旧的办法不适用,新的办法不会用”。产生这种困惑的症结在于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根本理念,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积极探索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效快捷解决社会问题的群众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三是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专业、作风优良的群众工作队伍。应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培养和发展经济管理人才队伍那样,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管理人才和群众工作队伍,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认真总结各地在社会管理方面被实践证明的成功做法,加以提炼并在全国推广,这也是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重要方面。现在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如北京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经验,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经验,江苏省南通市建立“大调解”制度的经验,浙江省杭州市以民主促民生的管理经验,辽宁省建立“民心网”为群众排忧解难、处理诉求的经验等。应通过系统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道路。

如果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各级干部对经济工作比较熟悉,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如何驾驭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社会工作,则是一场新的伟大实践。

素材二:人民日报论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勇闯深水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正在全国深入推进,成绩有目共睹,挑战继续存在,任务依然艰巨。

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高度,这既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不易,不易在力度、在决心。“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更难,难在手段、在智慧。如果将2011年比作“社会管理年”,那么,翻阅2011,对“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工作,我们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更科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一时只需,而是长久之计,“运动式”、“一阵风”式的做法对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有害无益。社会管理不是2011年的新创造,也不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更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事物。社会管理工作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理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改进。“社会管理”的提法在过去并不多见,但“社会管理”工作却一直没有停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需要承前启后、循序渐进,要坚决摈弃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进行谋划。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单打独斗,而要精诚团结,形成合力。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社会管理工作也是一个集成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作生产“大飞机”,那么,各地各部门就是一个个零部件的设计师和供应商。若要使大飞机翱翔蓝天,不仅需要各个零部件质量的万无一失,还需要相互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社会管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展现社会管理的威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注重顶层设计,标本兼治。无论是群众权益维护,还是流动人口服务,或是社会组织管理,解决之道都不是止步于个体诉求的解决,而是要发掘一个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找出治本之策。只有积极搞好顶层设计,全力整合各种资源,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锐意改革、大胆探索,才能使社会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花架子,而要有真动作,取得真效果,用好的成果造福于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表面文章好做,但是难以深入人心;花拳绣腿不难,难在凝聚群众。社会管理能力检验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成效体现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群众是社会管理工作最好的裁判,只有动真格、使真劲、发真功,用实打实的效果取信于民,社会管理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群众才能真正地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力军。

从理念到行动,从尝试到常态,从局部到全国,“社会管理”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基础日趋稳固。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随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不断涌现,越往前走,“水越深”。无论是立法跟进还是整合资源,无论是调整“指挥棒”还是完善法治等,都需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去面对,去解决。

勇闯“深水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落实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定能走出深水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定能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素材三: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下基层心中要有“红绿灯”

“领导干部下基层,心中要有‘红绿灯’。规章制度须遵守,轻车简从莫扰民。”

这是几年前我们到基层调研时,一位离休老干部送的几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感触很深。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层层陪同,不仅浪费人力财力,也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实际上,对这种做客式的调研,中央早就亮了“红灯”。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不准超标准接待。”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让群众反映多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车到路口遇上红灯,往往也是呼啸而过。

对基层的超标准接待,不少领导干部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当场严厉批评、坚决要求纠正。有的渐渐习惯了前呼后拥的阵势,不这样反觉得“没面子”。如果领导干部真心不想给下面增加负担,就应该严格遵照中央的规定行事。安徽省农口有位领导干部,经常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农情,检查工作,用餐时常在路边小餐馆自行解决。一开始基层也有一些同志不理解,认为他故作清高,在作秀。后来时间长了,对他这种始终如

一、低调务实的作风,都表示信服和钦佩。

超标准接待屡禁不止,与对违规人员的监督和处理不严有关。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的地方,大都是自己管辖的区域,对地方的违规接待有直接的“话语权”,完全能够及时制止。可是,在对违规接待问题的监督和处理上,一些领导同志的态度是暧昧的,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几年前,有家电视台想拍摄一组严格按照红绿灯指示过马路的行人,栏目组在一路口观察了很长时间,竟没有找到一位符合规定要求的入镜人选。由此他们认为:在没有警察或电子眼监控的情况下,红绿灯的作用是有限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亦是如此,缺乏对超标准接待问题的监督和处理,再好的规定也会被束之高阁。

甚感高兴的是,在最近开展的走基层活动中,有的领导干部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吃住到农民家里,与他们交朋友、拉家常,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和要求,群众感到很亲切、很亲近。有的群众说:“解放初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领导干部下基层,心中要有“红绿灯”。愿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自觉遵照中央的规定,在走基层的实践中,走出好形象,走出真成效,走出与群众的真感情。

素材四:人民日报来论:火车票实名制值得期

新闻背景:明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旅客须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购买车票,并持乘车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乘车。

火车票实名制值得期待

实名制虽然难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问题,但在春运形势下,有其积极意义。此前,由于“票、证、人”分离,给黄牛倒票、内部留票、印制假票留下了可钻的空子。而在已经进行实名制试点的地区,车票实名制对黄牛党的遏制作用明显,车票明显比以前好买,实名制带来的公平效应值得期待。

实行实名制,火车售票更加透明、公平,无疑为破解“一票难求”迈出了可贵一步。对此,公众宜多一些理解和配合,让实名制的效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铁路部门更应本着科

学、方便、快捷的原则,尊重旅客需求和意见,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不断完善车票实名制,让更多的乘客顺畅出行。

素材五:曾维:社会管理重在基层贵在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切实解决好“为谁而管”、“由谁来管”、“靠啥去管”、“怎么管好”的问题,真正做到工作创新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造福群众在基层。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入口”。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安则全局安。而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力。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回顾总结沈阳前一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实践,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在基层、贵在创新。

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切实解决好“为谁而管”、“由谁来管”、“靠啥去管”、“怎么管好”的问题,真正做到工作创新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造福群众在基层。

解决好“为谁而管”的问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站稳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感情、改进群众工作,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

解决好“由谁来管”的问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可靠保证。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解决好“靠啥去管”的问题。制度管长远、管根本,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努力破解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为主、动态管理、精细执行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事前有风险评估,筑起“防火墙”;事中有跟踪监测,安装“电子眼”;事后有责任追究,明确“埋单”对象。

解决好“怎么管好”的问题。方法决定成效,有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效果。要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摒弃“管、控、压、罚”的传统做法,更多地运用民主、说服的方式,尽可能地通过对话、沟通的办法,确保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使基层社会管理真正成为依法、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12月19日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说

下基层

下基层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

对新形势下基层政法机关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社会管理自荐书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方案

社会管理下基层
《社会管理下基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