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案第一章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理想和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生活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演或朗诵、视频播放、课外自学阅读 【教学课时】 理论教学4课时+课内实践教学2课时

课程导入(辅以视频播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是理想信念、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信念?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如何实现理想信念?在此,我们先看看青年榜样张海迪的理想和实践: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理想,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从张海迪的人生实践中可以看到: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事业成功与人生价值的前提。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群体。青年关系祖国的未来。我们讲:青年强,则国家兴。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的领导人多次强调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怎样理解理想信念呢?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梦想、幻想不同)”。《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梦想、幻想)”。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修订本)》这样释义:“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确立于人们观念之中,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我们认为,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2.理想的特征

①具体历史性:理想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联系。不同时代的人们理想是不一样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诗人流沙河写的名叫“理想”的诗“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阶级社会里,理想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一个人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提出奋斗目标的。因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想。

②现实可能性:理想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③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理想一经确立,就对人有指导意义,就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

那么,大家都有些怎样的理想呢?(请几位同学谈谈)从同学们的理想来看,大家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大多体现在职业与生活方面,而实际上,理想不仅体现在这两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理想有以下的类型:

3.理想的类型

(1)从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一般理想

(2)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3)从对象上分:

①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共同(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4)从内容分上分:

①社会政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向往、追求和设想。社会理想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特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适用的永恒的社会理想。

②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风尚。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体现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和谐道德关系和完美的道德风尚;另一种是指理想的道德人格,包括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典范人物和体现一定道德各种要求的完美典型。通常意义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即做人标准。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可以与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内容结合简单谈谈)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有了理想,就要实现理想,而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即实现理想者对这个人生美好境界深切的理性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实现理想者将因为情感意志的薄弱以及对理想理念的肤浅理解而轻易放弃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追求理想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碰到逆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意志是理想追求的心理基础,而对意志起直接作用的就是信念。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教师总结]其一:陈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空虚与迷惘;其二: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其确立和改变都必将对人产生重大影响。

②多样性: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④亲和性:志同则道合,德同则相聚。

⑤导向性:一经确立,指导言行。

3.信仰:信念的升华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仰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许多欧美人那里,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连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在我国学术界,信仰被理解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为行动的准则”。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作为信念的一种特殊形式,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神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崇高的价值。这种神圣的、崇高的价值,从道德价值来说是完善的,从审美价值来说是完美的,从功利价值来说是完满的,或充分自由的。这种完善、完美、完满自由的神圣价值,在基督教神学那里通过上帝和天堂表现出来,在无神论那里则通过一种理想境界或神圣人格表现出来。 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参考案例:多元社会中的信仰

近年,一些精英人士在人生得意之际突然落下风帆隐逸。北大硕士法庆并不是北大哲学系第一位出家的。现河北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87级学生。在柏林禅寺还有北大的明影法师。还有明恭、明

一、明勇三位法师是名牌大学的。在龙泉寺,清华的研究生比北大的多。“天之骄子”出家大多不是感情困惑、生理疾病等原因,而多是接触了佛教理论并为之吸引后作出的选择.隐居要做到一衣一钵,身无长物,自耕自食。李叔同1918年出家,其学生丰子恺讲:人们以为李先生受刺激“遁入空门”。我认为他出家是当然的。人生分作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分别是衣食、学术、信仰,好比三层楼。懒得走楼梯,就住第一层,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就满足了,五台山隐居过的“第一神童”宁铂一度接受这种思想,现在是普通教师。而他的同学张亚勤始终朝气蓬勃,现在是微软副总裁。

4.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理想和信念的内涵有相互交叉之处。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极为密切。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的则重点在于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常常在广义上单独地使用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种偏向:一是在单独地使用理想这一概念时,有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二是在单独地使用信念这一概念时,有可能淡化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为了避免这两种偏向的产生,我们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使两者各自侧重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往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时着重强调理想,有时则着重强调信念,但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同时要重视另一方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是什么将上述三人分出层次来的呢?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案例:

请大家先来听一位普通“民工”的经历:

张立勇,食堂厨师,生于江西赣南,1993年高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1996年6月,成为清华大学食堂一名切菜工。他自学英语十年,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张立勇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清华大学校内一间四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张立勇的住所。张立勇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每天坚持自学七八个小时,有时候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他对英语的学习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在自己的床头,张立勇用毛笔写着“克己”和清华的校训“行胜于言”,以告诫自己不许偷懒。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卖饭之前,厨师们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结果张立勇在7分钟吃完饭,余下8分钟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课本,有很多同事觉得张立勇这种行为简直让人难以理解。“大学生能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方式来学习英语,而我只有通过自己的渠道。”张立勇说他的英语单词是从调料包里积累起来的,比如sugar(糖)、salt(盐)之类,然后在卖饭的时候操练英语,以锻炼自己的胆量。 因为没法和普通大学生一样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张立勇只能买二手的书和磁带、听一台十分普通的收音机,这被他认为是“节俭式英语学习法。”

张立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英语上。每当他看了一个晚上的电视,节目又不是特别有意思的话,他就会感到特别后悔,“完了,今天晚上又浪费一晚上的时间,又没做事。”其实他说他也想到清华院内跳跳舞、看看电影,生活会过得好些,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不去那些场所。就连朋友们结婚、过生日请他吃饭喝酒祝贺,他都不愿去,“我的朋友认为我面子大,不愿花钱,很抠门,是铁公鸡。我还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怎么不需要跟同事、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张立勇拿出唯一的托辞就是“我要学英语。”这在当时多少让人有些好笑的理由,现在终于都被朋友们理解了。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张立勇参加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通过。2001年,他参加了托福考试,获得了630分的高分。在张立勇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并在TOELF中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后,“馒头神”成了名人。如今的他有了自己的网站——张立勇英语工作室,并且出了一本名为《英语神厨》的书。经常去学校和工地讲演的他还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时,被邀请作为代表参加“市民说英语一千句”的启动仪式。

1.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生活的海洋里,人生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追求只能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因既定的奋斗目标,而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甚至暂时失败时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反之,人生就如无舵的小舟,或随波逐流,或触礁,或被搁浅。当人们走到生命的终点而回首反顾的时候,每每都有切肤之感: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一切弱者都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做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理想所提供的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案例:《马加爵生命最后时刻的感悟》

“马加爵事件”带给人们的震惊是很深刻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48小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开始有所动摇,对于我国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出现了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大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理想信念呈现迷失的现象。(师生互动;教师展示网上搜集的大学生活图片和对联:有的同学认为生活空虚、无聊,“没劲儿”。有的人懒散,消极,有的人总是变着法子给自己找“刺激”找“乐子”。生活缺乏动力,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奋斗目标和人生的追求,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具有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 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从理想的对象分,理想可以分为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实现。

案例:

关于长征的介绍:一群血肉之躯的红军战士,在极端艰难困苦下,穿越黑暗与死亡,走向光明与胜利,靠什么?“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步步艰辛,时时危险。并且由于指挥失误,损兵折将,被迫转移,前途渺茫。做个逃兵偏安一隅?追求个人幸福成家立业?都是很现实的选择,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不做逃兵,义无所顾地前行?是革命必胜的信念,是解放天下大众的伟大理想,使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而阔步前行。长征路上的战斗极其悲壮的:湘江水被鲜血染红,祁连山下尸首成堆,雪山草地吞噬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但每一个红军战士都把个人的命运与党的命运、军队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拯救红军、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领导中国革命踏上胜利的征程。有很多老红军在接受访谈时都讲到,正是这种时刻把天下大义扛在自己肩头的理想与信念,才铸就了这群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许多人都说长征是理想与信念的伟大胜利,那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才,成大才,成才有许多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顺势成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现阶段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成才,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大“势”,就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只有树立了这样一个共同理想,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才拥有正确方向的保证。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对待理想上,能注意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那无疑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最大。譬如俞敏洪,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从一开始为筹集自己个人出国经费办英语讲习班,到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出国的同学差办英语培训学校,再到帮助千万的青年实现他们的梦想创办新东方英语学校。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现任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俞敏洪白手起家创办新东方学校,进行出国英语考试辅导教学。新东方曾帮助过无数梦想着出国的有志人士实现了梦想,如今它早成了出国的首选培训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新东方不仅教人技能,而且教人更加懂得人生,他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魅力:不断催人奋进;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就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人都是凡人。成功者总被人们善良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而那些曾和你我一样可怜的小小愿望则被不断忽略。”俞敏洪告诉他的学生,“我和你一样,以前什么也没有,包括让人兴奋的理想,但是人就是这样,一生的过程就是从一点点希望做起,最后不断扩大希望。我们是凡人,但你要知道,匹夫也能扭转乾坤啊。”他有一句名言:“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角希望的石块。”我想,俞敏洪的成功正在于理想信念的力量。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也许有很多同学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那么,请看一则材料:

案例:

在新千年来临时,在资本主义的故乡,连接爆出了四条震惊世界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新闻: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结果马克思当选。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以“谁是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题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意见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结果,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其中,挪威网民托里森称马克思是现代政治学之父。美国网民卡波尔认为,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技术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位居第一,排在第二名的休谟得票率是12.6%。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介绍三部分内容,这是原理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揭示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看到整个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崇高性。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帮助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有序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任何主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的一些具体问题上,马克思指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与问题、关于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市场、关于经济周期、关于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这些论述仍然具有权威性。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它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话正马克思与其它哲学家的区别,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它学说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也许更关心自己的个人理想,这没有错,因为社会理想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是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先进分子,也应该认识到,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的含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案例

介绍在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专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2007年12月5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全球来说至关重要。保尔森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很重要。中国能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受益,而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获利。”

美国世界大企业联合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公司的生产力还不如它们的外国同行,但近10年来它们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世界大企业联合会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吉尔-弗斯勒说:“这些进步不仅仅是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副产品。”她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因利用先进技术、招募高素质的劳动力来改变自己;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公司正在快速重组,成长为现代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最近有一本新书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是一位美国的自由撰稿人,她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了不买“中国货”的尝试。在为“中国制造”勾勒了一幅壮美画卷之后,她最终发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已经悄然地影响为了美国人的生活,拒绝“中国制造”只能是一种冒险。就像那本书所描述的那样,“中国制造”正在成为全球化的主角,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质优价廉的商品、一家家优质的上市公司、一个个成功创业的“中国梦”、一个个正在国际化的中国品牌„„它们就像是一张张“中国名片”,不但使世界认识了真正的“中国制造”,更使我们对“中国制造”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25所开班授课。此外,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孔子学院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2.树立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拥护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历史也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具有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能够率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就不能改变”——邓小平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这里的“志”就是理想,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让我们抚往昔,看今朝,追溯历史,放眼周遭,用心的找一找,那些或叱咤风云,或流芳百世的人是否都是立志做大事者。

陈胜:小时候当长工时说过:“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成为了彪炳千秋的农民起义的英雄人物。

苏轼:少年时写下自勉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最终成为了宋朝文坛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一代大家。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 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强调:“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所谓志,乃是理想、决心、毅力。立志,首先是解决理想问题。可以说,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理想并不专属于青年,但对青年尤为重要。人生进入青年时期,生活之路刚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生活课题。需要人生的指路灯,这就是理想。青年时期是理想的形成时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远大的理想像太阳,惟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量;远大的志向像灯塔,惟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

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伟大的志向和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高中毕业时就写了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就立下了要为全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在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志向并不懈奋斗是分不开的。有志者,事竟成。 2.立志做大事

课堂讨论:请各位同学思考“何谓做大事?你人生中想要实现的大事有哪些?”

(请几位同学谈谈)从同学们的理想来看,大家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大多体现在职业与生活方面,属于个人理想,而实际上,理想不止体现在个人理想方面,还包括社会共同理想和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今中国的大事,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理想时,不能局限于对自我个人的前途命运的关心,应把个人放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3.立志须躬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古人说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为今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一般说来,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超常比实现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总是需要长期奋斗。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顺境对于实现理想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有容易使人产生骄气和娇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逆境对于实现理想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风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和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鸭块,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是将压力变为动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用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案例:

《21岁当总裁》―――美女总裁董思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从清华才子到加拿大人尽皆知的华人企业家―――白宁的大学时代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正视现实。

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美好的理想只能根植于现实之中,从现实的土壤中吸取营养,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前提就是正确认识理想发生时的现实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现实。

用一种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一旦发现现实中的不如意,便感到痛苦、失望,丧失信心。有的同学进大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浪漫,把大学当作“理想的乐园”,一接触实际发现并非如此,便一下子跌进了深渊,迷茫、厌倦,甚至一蹶不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与分析现实。

在对待现实的问题上,首先应承认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人们才需要理想,理想才更具有感召力,更需要付出努力去追求理想。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既不将错综复杂的现实完全理想化,又不为现实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所迷惑。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再次,要正确认识现实,发行现实。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应只沉浸在真、善、美的想象之中,而应勇于正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作斗争。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主要条件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信念源于理想,又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参考案例:

《21岁当总裁》―――美女总裁董思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

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 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亚洲智慧女性副会长。今年3月,她又在上海开办了“中国首家有机茶餐厅”喜客多连锁店,将重心转到国内有机食品市场。 《21岁当总裁》内容简介

董思阳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写了自己从一位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到只身留学海外,边读书边打工,白手起家,成为坐拥亿万财富的女总裁的创富传奇与成功秘籍。本书以清新、生动、富有活力的语言,将新时代创业年青人的梦想、激情、敢爱敢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全方位展现思阳富有传奇色彩的创富经历的同时也多方位地展现了台湾、香港、美国的人文生活,展现了她健康向上,充满阳光,多姿多彩的生活全貌。本书对80后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渴望成功的青少年,提供了极为宝贵、具有可借鉴、可复制价值的成功经验。而董思阳的经历则更能贴近新时代青年人的内心。她不但是“平民创业”、“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少女企业家的代表,是新时代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明星和偶像。因此能极大地满足渴望成功、渴望拥有多姿多彩生活的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能提供给他们可以借鉴的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

从清华才子到加拿大人尽皆知的华人企业家―――白宁的大学时代

白宁,这位看上去温文尔雅而又热情洋溢的青年,在十五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平凡留学生海外成功创业经商的奇迹。他从一个怀 揣600美元只身来到加拿大的留学生到拥有咨 询、教育、旅游、新闻报业集团公司及餐饮连 锁集团公司的成功企业家,其成就被收入 (《WHO’S WHO》)。

1994年10月,白宁在温哥华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加拿大海外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赴加拿大投资、考察、经商、定居、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但当时的启动资金只有2万加元,而白宁当时选中的办公室在海洋大厦。海洋大厦昂贵的租金加上员工的工资每个月要6000加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没有进账的话,他的公司最多只能撑三个月。但是普通的写字楼似乎远远配不上他力求优秀的心思。最后白宁还是决定冒一次险,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次精彩的成功。白宁说:“成功,就是一个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平衡得以坚固,因信念而具有意义。” “你也能成功 ”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白宁的创业历程中,他感到他所获得的成绩并非上天所赐,而是完全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塑造和磨练而成的,因此白宁觉得成功人士拥有的品质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塑造培养而成。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确定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后,便坚守自己的承诺,一定将这个目标兑现。确立了目标后,制定一个完善可行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当你面对一个大目标而无从下手时,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者说将一个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目标,然后分别制定计划。

有的人在半途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他的方面,将兴趣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的目标滑走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很多刚开始很成功的人,自满和松懈,使得他们一直停留在了自我满足的那个层次。 “创建美好生活憧憬 ” 多年来在中国读书,在加拿大读书,在加拿大创业,在中国发展的人生经历使白宁有机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他发现有很多人在挣扎着找一条出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为了更有意义地生活在这个日渐迷失的世界上。但为什么他们苦苦挣扎却找不到出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目标和计划。他们任由生活的摆布,日复一日地活着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成功不是指简单的物质上的享受,尽管财物上的富足是大部分的目标,尽管这个世界上富人和穷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快乐而成功地生活,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如何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成功的要素有:强烈的使命感、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确立必胜的信心、经常反省总结、不断更新知识、注意调整心态、说干就干、勇于实践,等等。 成功者的人生必经的三种境界

清末民初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作品《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立志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艰苦奋斗,执着追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成功实现目标)

①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当代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必须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近期理想的关系。

理想的形成与确立,只是通往理想彼岸的第一步。有了美好的理想,如果不为之奋斗,不把它化作改造现实的实际行为,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理想不是生活的点缀品,不是供人欣赏的风景画,它是必须付诸于行动、通过艰苦努力而实现的人生目标。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近期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②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政党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例证。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苏轼:少年时写下自勉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因而最终成为了宋朝文坛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豪放大家。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大庆精神、好八连精神,这几年提的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艰苦奋斗的主线。

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

艰苦奋斗不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它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意思:

物质层面:要求人们面对现实,立足现有条件,把生产、生活支出或消费,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并努力改变既存状况,同时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精神层面: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主体精神和人格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

艰苦奋斗的确是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是绝对的;艰苦奋斗不能做表面化、片面化、付钱花的理解,不能顿足于特定条件下的艰苦生活状态;艰苦奋斗的内容与形式都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应体现在精神和意志方面。我们讲艰苦奋斗,主要是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艰苦的本质是对奋斗状态的界定,而非对生活状态的必然和永恒要求,相反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今天的现状,走向美好的明天。艰苦奋斗主要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其时代特色应该是: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知难而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不畏艰难,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不是要过苦日子,更重要的是,它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不是对立的,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说,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去过“苦行僧”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搞得好一些,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不断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要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培根在《论消费》中说,财富是为了消费,消费是为了荣誉和善举,在任何消费上都大肆挥霍的人,难免陷入困境。这种“荣誉”和“善举”,与我们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意思。即使是那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把节俭作为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来提倡。不少人出国归来后都谈到,外国人有的虽然很富有,但生活却很俭朴,招待客人非常简单,送的纪念品也很便宜,他们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外国的历史悠久多了,我们不能让它失传了,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它、弘扬它,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具生命力。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

奋斗没有不会轻松的事情,奋斗的目的是为摆脱艰苦的条件,实现人生的幸福,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我们不怕艰苦,在艰苦中体验快乐,直至实现人生理想。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搭伴,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要成就任何事业,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

课堂总结:一年级的新生刚跨进大学校园,有一个理想的间歇时期,迷茫、困惑使许多学生不知所向,有一些同学的无聊感其实也正是缘于新的理想与目标的缺失。通过我们的讨论,希望同学们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大学生正是青春焕发的时期,充满朝气和活力,也富有理想和热情。同时,随着大学生社会阅历的增加,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也日趋成熟。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当然,在大学生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自己的理想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当他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有点迷茫了,不知下一步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和目标努力,以致浑浑噩噩,日子就这样混过去了。所以,在大学阶段,如何尽快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人的整个一生来说,大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具有转折点的意义。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长远理想和近期目标,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才能使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将过得更为充实和有意义,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作用。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3.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

4.结合你所知的成功者人生的奋斗故事,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课内实践活动:

以教学班为单位,以“时代-人生-理想-信念”为主题,组织一次全班参加的朗诵会。要求每个寝室必须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参加。 视频资料(见光盘):

《张海迪》、《无臂大学生》、《秦文贵》

第一章教案

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第四节 教案

色彩学第一章教案

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面点教案

广告设计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案第一章
《教案第一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第一章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